我去美國了!

上個星期,我去美國待了一星期,在紐約、DC、費城、普林斯頓小鎮轉了轉,時間不長,感受頗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見聞。

說來也慚愧,作為一個美政觀察者,一直沒有機會去美國。我年紀比較輕,2020年才開始關注美政,但那時正值疫情,去美國很不方便,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到美國實地感受,更多是紙上談兵。

2023年放開後,我開始謀劃去美國,為了順利辦下美簽,我先辦了三年日簽,並有了多次出國記錄,到今年4月,才鼓足勇氣去辦美簽,4月提交的材料,到7月才麵簽,好在麵簽順利,一次給了10年,也算是了卻了我的心願。



後續因為工作原因,我還會常去美國,相信能給大家帶來更多一手資料。由於這篇是見聞,所以我不會遵照很嚴密的邏輯,而更多是表達我的感受。希望讀者們能有所收獲。

1、美國社會的建構邏輯

第一次踏上美國,一切都讓我感到新奇,雖然美國的情況從未超出我在書本和新聞上看到的內容,但實際感受起來,還是很震撼。

先說社會的組織形態,美國社會的組織形態和中國完全相反,中國的權力結構是自上而下,地方是對中央意誌的貫徹,地方城市是對首都的模仿。美國則是自下而上,社區是美國社會的基石。美國由無數個自治社區組成,美國的公共事務從不掌握在行政當局,而是掌握在民意代表和選民手中。

這種自下而上的模式讓美國存在極高的多樣性,與均質趨同的東亞國家截然不同。


從美國的城建中,也能清晰體察這一邏輯。

中國的城市是自上而下規劃,因此大城市是秩序的中心,大城市往往擔任經濟樞紐和行政中心的職能,擁有最好的生活條件、教育醫療資源、最好的治安和最發達的基礎設施。

美國不是這樣,即使在紐約,仍然存在治安混亂和髒亂差的區域。我從肯尼迪機場出發,經過皇後區,一路上看到了黑人社區和極端猶太人社區,一時間,我甚至感覺我到了第三世界國家,這些社區髒亂差,房屋間隔小,還容易失火。

直到進入曼哈頓城區,來到五大道,跨過哈德遜河,我才感受到紐約的繁華。曼哈頓的高樓大廈、中央公園的美麗和皇後區的混亂形成了強烈對比。甚至美國同一條地鐵線,不同站點間也有巨大的差距。

如紐約地鐵,曼哈頓的幾個站點修得很漂亮,但到了皇後區,站點就破破爛爛,甚至能發現老鼠。


與由政府統一規劃、均質的中國城市不同,美國的城市基建非常依賴當地社區,不同社區間的基建水平、教育質量、醫療質量、治安狀況都差距極大,而社區的治理水平高度取決於組成社區的人。社區的人階級越高,組織水平越強,社區就越好,反之亦然。在中國你很難看到這種強烈的對比感。

在北京,購買西城、海澱老破小的房主和天通苑的租客顯然不是一個階級,但你很難從社區環境辨別出他們的身份(對外國遊客來說)。

而在美國,你從社區的外觀就能辨別出當地住戶所屬的階級,你甚至能從一個人的外貌辨別他的身份。美國的窮人幾乎都是肥胖或者超重,穿著隨意,精英則都是身材健美、談吐不凡、穿著考究,而在中國,有錢人經常和窮人有著一樣的生活習慣,很多老板的品味和農民別無二致,這導致中國人很難從外觀辨別一個人的階級,那些購置奢侈品的大媽外表看起來就是普通的農村老太太。

中國的貧富差距更多不在明處而在暗處,而美國的階級差異則更加赤裸地展現。

2、黑人是美國社會的痼疾


黑人問題一直是美國政治的核心議題,沒來過美國的人很難理解黑人問題的重要性。來美國後,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的感受。

這七天跑的城市,黑人區都是城內最差的區域,那裏的基建最破,治安最混亂,對外國遊客來說最危險,偶爾還會出現“零元購”。導遊說他來美國十幾年,唯一一次被搶的經曆在黑人區,唯一一次遭遇槍擊案也是在黑人區。他還說之前有一隊中國遊客,在美國自駕遊,但是誤在黑人區停車,最後導致13本護照和錢財全部被洗劫,最後隻得到大使館求助。

黑人區幾乎集中了全美大半的犯罪,與黑人區相比,白人區、華人區,甚至墨西哥社區,治安都比較好,基建也比較發達,隻要你不在黑人區,遭遇犯罪的幾率都很低。

所以你說美國治安好不好,很難一概而論,隻要你不去那些危險的社區,你幾乎碰不到犯罪行為。

那麽,黑人為什麽會落得這步田地,美國政府有沒有試圖改善黑人的境遇,答案肯定是有的,而且在我看來,美國政府還花了不小的力氣。


很多美國城市的布局,最裏麵是中心城區,也就是商業區,是大家工作的地方,再外麵是黑人區,再往外才是白人區和其他社區。黑人區最靠近中心城區。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布局?就是60年代解除種族隔離後,政府為了縮小種族差距,開始實行種族融合政策,在中心城區提供了大量的政府廉租房鼓勵黑人入住,政府希望通過在居住層麵上消除黑白之間的差異來消除隔閡。

但事與願違,隨著黑人進入中心城區,白人紛紛搬離原先的社區,開始到城市外圍的郊區居住,到最後,幾乎所有白人都逃離了城區,這些高素質人口流失後,美國城區也就陷入了衰落。

我們常說發達國家的城市發展趨勢是郊區化,其實這一論斷是錯誤的,郊區化隻是美國政治的特殊產物,背後蘊含著深刻的種族矛盾。今天美國郊區化的普及,並不全是經濟因素。

60年代到如今,美國政府一直努力在消除黑白差距,甚至到了今天講求政治正確、過猶不及,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仍然不令人滿意,黑人的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人均預期壽命仍然最低,黑人社區仍然遍布犯罪和毒品。


對於黑人,白人采取容忍的態度,容忍就是“政治正確”和“不評論”,任由黑人自生自滅,黑人也很識趣,不主動去白人區打劫。而且美國較差的公共交通也限製了黑人的活動範圍,黑人區由於依靠福利,拋去基本的衣食住行後車都買不起,在美國,沒有車幾乎寸步難行,這注定了黑人隻能在有限的城區內活動,自然和白人井水不犯河水。

黑人社區內部也出現了分化,很多黑人實在看不慣同胞的腐朽文化,開始到社區外工作並融入白人社區,這些黑人往往素質極高,我在黑人區外碰到的黑人都十分友好且敬業,與黑人區無所事事的人形成鮮明對比。

至於為什麽黑人淪落到這一地步,眾說紛紜,左派會強調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但這無法說明為何墨西哥人和華人在美國社會取得了成功,他們普遍改善了經濟境遇。右派則認為因為60年代反主流運動,黑人產生了一種貧困文化,他們鄙視主流社會的價值,墮入了虛無主義的深淵。

我的觀點比較中立,我認為兩者的觀點都有道理,黑人確實深陷貧困文化,但這一文化的出現不僅源於反主流運動還源於多年奴隸製的負麵影響,要根除這一影響並不容易。

客觀講,黑人已經是美國社會的痼疾,他們像毛細血管一樣遍布美國的每一座城市,以美國強調自治的傳統,不可能強力幹預社區,因此可以預見,黑人的問題會一直存在下去,這也是民主的代價之一。


3、廣闊而美麗的郊區

離開紐約後,我趕往DC,在路上看到了很多美麗的郊區,美國領土之廣闊、公路網之發達讓我印象深刻,郊區設施之齊全也讓我震撼。

美國的郊區生活是愜意的,郊區的人們住著大房子,過著家庭生活,依賴熟人社交,郊區的綠化和公路網都是一流,在生活設施上,每個小鎮都會標配教堂、商場和幾家餐廳,還配有學校和醫療設施,基本是五髒俱全。

美國的中產階級和富人一般都住在郊區,在早晨開車去城區上班,結束工作後早早回家,這也是為何很多國人覺得美國沒有夜生活,不如中國城市繁華,因為從根本上,兩國生活方式就不同。

習慣國內大城市的人會覺得郊區無聊,但郊區也有很多優勢,比如寬敞的房子和較高的綠化水平,這樣的居住環境讓人生活愉悅,會提高家庭的生育率,郊區生活最完美的搭配,就是一個擁有兩個孩子、兩輛車和一條狗的家庭。


郊區生活,依賴的是熟人社交,所以和鄰居的關係很重要,而且同一社區內往往由階級相似的人組成,更容易形成共識,因此郊區的鄰裏關係遠比大城市要緊密。

相對大城市,郊區才是美國的本色,是大多數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4、相對樸實、熱情的人民

來美國後的另一個感受是美國人普遍樸實、熱情,比國內、日本等東亞國家都好得多。你能看到很多主動幫助殘疾人的熱心腸,你去吃早餐,能碰到很多主動和你打招呼食客,你在旅遊的路上,也能高頻次的聽到“thank you、you‘re welcome’”。

如果你願意聊天,大多數美國人也願意和你交流,比如我就和一個服務員聊了半天美國大選,在聽到我和她觀點一致後,她開心的和我擊掌。


當然不同人群也有差異,普遍來說,普通人比精英熱情,郊區的人比城區的人熱心,越是郊區的樸實大眾,對人越友好,這和中國完全不同。

這也引發了我的思考,就是樸實、快樂究竟是什麽決定的,在北京、上海、東京等東亞大城市,很少看到人們快樂的笑臉,人們能彬彬有禮但卻很難展現出自信的笑容,是北京、上海、東京的生活不便捷,基建不發達嗎?顯然不是,那究竟是什麽阻礙了東亞人走向快樂呢?現在我越來越傾向是文化因素。

5、美國的生活成本高不高

我還想談談美國的生活成本,我的初步感受是,基本的必需品價格不高,但是服務費很高,如果你在美國照搬國內的生活方式,那你肯定會破產。

肉蛋奶這些必需品,美國很便宜,一加侖牛奶3-4美元,香蕉一捆0.59美元,大塊生冷牛排12美元,龍蝦尾30美元,一打雞蛋2美元左右。油價上,美國油價平均大約6.5元/L,中國在7.9元左右。名牌服裝和電子產品,美國也要比國內便宜,以美國人的薪水,統一售價的iphone隻是個日用品。


美國的車和房子也比國內便宜,同等級別的城市,你在美國的居住質量要好於國內,在美國住上大house,有兩輛車並不困難,可以說是中產的標配。

總體上,如果你自力更生,習慣郊區生活,生活成本確實不高。

很多留學生也有這個感受,在美國自己做飯,自己開車出行,花費並不高。

但如果你想像國內一樣“被人伺候”,那就難了,因為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非常高,能隨意享受他人服務的人很少。

紐約打車十幾公裏可能就要80美元,還要加上15%的消費,也就是90美元左右,合人民幣600多元,而北京同樣的距離打車不過60元,相差10倍。


住宿,紐約城區的酒店一晚上大概在3000多人民幣,是北京同類酒店的4倍。(當然郊區的酒店比較便宜,麵積也大)

訂外賣,中國的外賣費可以忽略不計,美國的外賣價格則要比純粹餐食價格高出30%-40%,也就是說30美元的餐食,外賣費能達到9美元,也就是63元人民幣。

下館子,去普通的自助餐廳還好,20美元就能吃得很好,但隻要你去吃正餐,價格就很高,動輒60美元以上,還要加上15-20%的小費。在美國吃正宗的中餐,價格一般也比國內貴3-4倍,像國內這樣經常下館子肯定做不到的。吃都如此,按摩足療之類的更不用想。

另一個問題就是基建,之前很多留學生覺得中國基建完爆美國,這不符合事實,中國確實在高鐵和地鐵上領先美國,但美國的機場和公路網仍然遠超中國,美國機場多達1.4萬座,是中國的60多倍。發達的密集的高速公路網國內更是望其項背。

其實你如果仔細觀察下美國的郊區、小鎮,會發現它們的基建水平非常高,無論是道路、建築還是綠化,都建的非常好,對於基建,中美雙方是各有所長,絕不是一方遠勝另一方。


說了這麽多,或許有朋友會問,美國和國內到底哪邊好?對於這個問題,我越來越難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因為實在是因人而異。有的人習慣美國的生活,有的人不習慣,自然會得出不同的評價。

國內的朋友最應該摒棄一個攀比的心態,不要事事想著和國外去比,以此體現優越感,生活終歸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我們每個人管好自己,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選擇就夠了,隻有具備這種坦然、寬容的心態,我們才能真正擁有自由之精神,接納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人,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多去感受不同的生活和價值觀,唯有如此,你才能擺脫無知,獲得真正獨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  修明1644

江天雲月 發表評論於
沒有提美國的公共體育設施。每個小區都有諾大的網球場足球場遊泳館等
gamlastan 發表評論於
一周太短了,感覺都是皮毛。能寫這麽多應該感觀加出國前的功課---參考文章。在美國除了居住還有融入美國社會才能有真正有發言權。
cager812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北京_01link' 的評論 : 不要輕易下結論,“越來越多”?大概情況是年輕人去到大城市,那裏工作機會多,收入高些,而年長的,特別是退休了就搬到郊區。
北京_01link 發表評論於
美國的郊區是很好,但越來越多的人士選擇在城市居住,特別是年輕人。城內的公寓也越來越高檔化。主要原因一是工作機會在城裏,二是生活豐富多彩。三是結婚生育延遲,四是空巢人士選擇熱鬧的城市生活,五是窮人被replaced out。
cager812 發表評論於
出去走走總是好事,恭喜你,如果能在美國待上幾年更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