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習近平突然結束"清零政策"後,清零中停滯的中國經濟逆向重啟,兩年來一路持續惡化(房地產/股市/失業待業/大眾日產消費)。在海外華人媒體幾乎一致指責習近平治國無方/唱衰中國經濟的時候,何頻不僅"雞蛋裏挑骨頭",找出中國經濟在"新質生產力(AI/電動汽車/太陽能產品)"方麵蓬勃發展的亮點,來證明中國經濟一片大好,還意猶未盡地地將[美歐國家對中國"亮點產業"的製裁/封堵], 解釋成[為中國經濟自力更生地進一步發展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何頻創新的蕩口操作,為"越布拉越硬”這一傳統的人類實踐活動,開創了新的應用方式和領域。 在何頻指鹿為馬的愉悅中,習近平卻扛不住了,冷不防地推出一個包括"央行印錢買股票"的幾十年來力度最大的"刺激經濟計劃",把在雲間為中國經濟翻跟頭耍寶的何頻瞬間"擺平在旱地裏"。 何頻立刻做出調整,在節目中吹著衝鋒號撤退: 論述的前半句繼續批駁"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中國經濟出了大問題"的觀點,後半句卻大讚"刺激經濟計劃"決策的英明/偉大/及時。實在看不下去的觀眾質疑其論述中的矛盾,何頻不知悔改地自我侮辱(大意), "(在論述中國經濟一片大好時), 我就說過救經濟就下猛藥..."。 為了贏官司,辯護律師有時不得不放棄顏麵,但何頻這時/這樣不要臉的強辨,已於案子的輸贏無關,更像是為不要臉而不要臉,以便在習近平麵前混個臉熟。然而,把這樣的言辭極其勉強地歸為何頻為習近平辯護的一部分,是人們能在"不要臉"與"何頻個人品行"之間建起的最後一道隔離牆。To be fair, we'd have to consume upon everyone the last ever bit of the benefit of reasonable doubt (公平起見,我們需要在每個人身上耗盡那最後一絲善意的猜測)。
"Foul deeds will rise, Though all the earth overwhelm them, to men's eyes" (Hamlet, Act 1, Scene 2)
("惡行將昭示天下,然汙濁之勢傾力掩其於眾生." 哈姆雷特,第1場,第2幕)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一個人的清歡,
我不知道何頻是否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但從油管頻道"想點就點"中他的表現判斷,他為習近平辯護/為中國政府站台確定無疑。
這也是他自己節目中承認的事。
2
美國媒體的政治報道中評論員,隻要一張嘴,就能清晰地聽出其政治傾向,在為哪邊說話。我隻注意他們的觀點,知道其中帶有為政治服務的誇張成分,並在這個基礎上看待他們的觀點,但對誰在支付他們的勞動一事不感興趣, 對何頻也如此。如果他在玩什麽花活,the game will eventually catch up on him.
至於何頻如何支付每月的賬單,是他自己的事,I give no fuck. 請原諒我不標準的法語。
一個人的清歡:...他用什麽錢,油管收入嗎?...
****
我不知道。
1
我隻知道他在節目中的表現是習近平的辯護律師。同時我認為,在股市3000點時,他在節目中說"5/6,000點才是合理水平"的言論非常不負責任。鑒於他的這類言論可能導致一些股民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這樣不負責任的做法甚至可以延伸出他是個心地不善良(很壞)的人。
有三分證據,隻做三分判斷。它們是 the conclusions I can peacefully fall asleep with.
2
我用"行業不得已操作"來努力為何頻的"蕩口"開脫,我也想過為他這一心地殘忍的行為開脫的理由。說到底,得出"某人心地不善/殘忍"這個結論,不是一件容易/隨便的事。
思來想去隻有一個:他的[無知],導致他不知道自己不負責任言論的真實社會效果。這一理由的負麵效果,是他的頻道因此進一步失去信譽。
Life can rarely be perfect.
2 習近平突然結束"清零政策"後,清零中停滯的中國經濟逆向重啟,兩年來一路持續惡化(房地產/股市/失業待業/大眾日產消費)。在海外華人媒體幾乎一致指責習近平治國無方/唱衰中國經濟的時候,何頻不僅"雞蛋裏挑骨頭",找出中國經濟在"新質生產力(AI/電動汽車/太陽能產品)"方麵蓬勃發展的亮點,來證明中國經濟一片大好,還意猶未盡地地將[美歐國家對中國"亮點產業"的製裁/封堵], 解釋成[為中國經濟自力更生地進一步發展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何頻創新的蕩口操作,為"越布拉越硬”這一傳統的人類實踐活動,開創了新的應用方式和領域。 在何頻指鹿為馬的愉悅中,習近平卻扛不住了,冷不防地推出一個包括"央行印錢買股票"的幾十年來力度最大的"刺激經濟計劃",把在雲間為中國經濟翻跟頭耍寶的何頻瞬間"擺平在旱地裏"。 何頻立刻做出調整,在節目中吹著衝鋒號撤退: 論述的前半句繼續批駁"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中國經濟出了大問題"的觀點,後半句卻大讚"刺激經濟計劃"決策的英明/偉大/及時。實在看不下去的觀眾質疑其論述中的矛盾,何頻不知悔改地自我侮辱(大意), "(在論述中國經濟一片大好時), 我就說過救經濟就下猛藥..."。 為了贏官司,辯護律師有時不得不放棄顏麵,但何頻這時/這樣不要臉的強辨,已於案子的輸贏無關,更像是為不要臉而不要臉,以便在習近平麵前混個臉熟。然而,把這樣的言辭極其勉強地歸為何頻為習近平辯護的一部分,是人們能在"不要臉"與"何頻個人品行"之間建起的最後一道隔離牆。To be fair, we'd have to consume upon everyone the last ever bit of the benefit of reasonable doubt (公平起見,我們需要在每個人身上耗盡那最後一絲善意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