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與種族歧視

這些都是閑聊,短但有趣,趕緊記下來,不然就忘了。

一:讀詩

小說《金門》(The Golden Gate) 裏提到艾米莉 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 幾句詩。在小說裏引用得比較牽強,但我還是上網搜了一下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 By Emily Dickinson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 -

And never stops - at all

And sweetest - in the Gale - is heard

And sore must be the storm - 

That could abash the little Bird -

That kept so many warm -

I’ve heard it in the chillest land - 

And on the strangest Sea - 

Yet - never - in Extremity,

It asked a crumb - of me.

把希望比作小鳥,意象並不出奇,難得的是字裏行間有一種力量。狄金森的小鳥和希望,少了 “兩個黃鸝鳴翠柳” 的歡快,沒有 “寒花隱亂草,宿鳥擇深枝” 的沉鬱傷感,但是平靜而堅定。

我把詩拿給兒子看。他讀了兩遍,指出結尾有意思,“never …. asked a crumb - of me.” 麵包屑對小鳥,引喻呼應本喻。我不覺吃了一驚,想起剛才讀時隱隱覺得詩句某處有巧思,但沒有找到,而兒子瞄兩眼就發現了。不得不甘拜下風,我這半路出家的英文跟他們說母語的實在沒法比:)不過 “輸了” 也不要緊,我擅長聯想嘛。比方說,我認為這個小鳥吃麵包屑的聯合喻體, 源頭來自莎士比亞《第十二夜》裏愛和音樂的比喻:“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play on.”  莎翁說音樂滋養愛情,狄金森卻更進一層,說小鳥一無所求,甚至連麵包屑都不要就給人帶來希望。轉折加否定的結尾引人回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上上周五去診所打出疫苗時,我在哥倆背後偷拍了一張。



二:種族歧視?

    暑假給小兒子補中文,找一本中文教材,讓他每天念一段。這兩天念的是一個瓜地馬拉姑娘到上海學中文的故事,北京大學出版社編寫。裏邊種種無腦細節和對話,就不多說了,每次我都是強咬著嘴唇不敢笑。但是,上周念書的時候,小兒子指著插圖說話了,“This is racisit.”



    我定睛一看,可不是嗎?快餐店裏,唯一大眼睛的學生是瓜地馬拉姑娘,周圍細眼睛的女孩,一律都是中國人。哈哈!怎麽跟兒子解釋雙標呢?中國人把自己畫成眯眯眼可以,用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教材裏也無妨;但是外國人畫就絕對不行,是醜化,是種族歧視!

追憶2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馬振魁' 的評論 : 謝謝吉言!是的,孩子有很多值得大人學習的地方。

問好,周日愉快!
馬振魁 發表評論於
好健康的兩個壯小夥兒,爸爸媽媽的辛苦付出,祝他們學業有成,人生幸福。要多向孩子學習,他們心地單純,有些方麵比我們強很多。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對人看事比我們更公正。
追憶2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謝謝 laopika。

望一切都好,祝周日愉快!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好可愛的兒子,坦誠!
追憶2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多謝鼓勵!
追憶2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野彪' 的評論 : 是這樣的。問好博友,周末愉快!
追憶2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不知道是不是自嘲,但我覺得教材審查得抓緊點,至少是出口對外的。美國政治正確當道,年輕一代個個都是火眼金睛,一不小心就被抓住,成了笑柄。

問好可可,周末愉快!
油翁 發表評論於
追憶21的文章內容有趣有趣,對詩歌深有研究!有幽默感也有趣味,尤其逆向思考小孩的觀點。令人拜服!
野彪 發表評論於
我們自己在貶低中國人的時候,覺得沒什麽,有的網友還覺得是自嘲。但我們應該考慮下一代人的感受。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crumb,渺小卑微卻essential,有意思。
第二幅圖有趣啊,嗬嗬,自嘲從來不等於歧視哈:)
兩個兒子背影很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