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敢負責,這是社會的悲哀

一個社會,如果大家相互不信任,尤其是對政府和那些通常意義上的精英——在現代社會,往往也是專業人士,如醫生、教師、公務員——失去了信任,肯定是沒有效率的。

因為,所有人做事,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保護自己,不被人誤解,事情做得好不好,倒是其次的。

公務員履職,首先考慮的是如果避責,做到形式上無瑕疵,在“萬一”出事的情況下經得起倒查。因此,要處處留痕,時時注意。麵對群眾的事務,再好的事情,如果有風險,最好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最好不做。因為,多做多犯錯,不做不犯錯。

老師教書,首先考慮的是保證自己的安全,而不是教學效果。比如,明明有個調皮搗蛋的學生需要懲戒,但這個尺度不要把握,萬一被學生和家長舉報,總說不清,幹脆不管算了。明明是出於“好心”嚴格要求學生,布置作業多了一點,改作業也認真了些,萬一被個別差生舉報增加學生負擔,那也不行。

醫生也是,給病人看病往往也是慎重又慎重。哪怕是很簡單的病,稍微有點風險,基層醫院的醫生也要請病人去大醫院看看。衛生室不讓掛瓶(因為有風險),鄉鎮衛生院,稍微有點情況,就讓病人趕緊到縣醫院。很多醫生拿著檢查單,和病人商量治療方案,從來不給個定準,似乎病人可以自己給自己決策,就怕有個“萬一”有個無盡麻煩。

公務員不敢對群眾負責,老師不敢對學生負責,醫生不敢對病人負責,這是我們社會的悲哀。

都說社會很卷,形式主義嚴重。平心而論,那些做實事的人,又有多少人願意搞形式主義?

一部分形式主義是邀功型的,比如,有些基層領導想要政績,要出風頭,耗費各種人力物力去包裝各種事情。一分成績,可以吹成十分成績。這些領導是自己願意這麽幹的,有好處嘛。

但更多的形式主義其實是避責型的。

暑假了,很多老師天天忙著防孩子溺水,每天要家長打卡,這是他們願意的麽?老師搞教學,課程設計精確到每一節課、每幾分鍾,講什麽內容,舉什麽例子,都要明確,否則就是不規範。給學生做課外活動砌長城,灰磚都不讓用,非要用紅的,都不知道是哪來的道理。

醫生看個病,各種檔案和資料,繁瑣不已,記錄得非常到位,否則就吃不了兜著走。做檔案的時間比看病的時間還多,這是他們願意的?

我們這個社會,似乎經不起任何意外了。任何一個小概率事件,都如臨大敵。

某地出了一個安全事故,遙遠的他處也得全麵排查。“一人生病,全家吃藥”。

某地為了防“意外”,發展出了極其精細而臃腫的體係。在村裏,有專職的防火員、安全員、網格員等等,五花八門;在鄉鎮,政府組建了幾十上百號人的應急消防隊伍。

為了防止意外,被上級追責,基層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習慣了。

為了減少交通事故,幹脆禁止各種電動車,全然不顧這些車是農民上街和到地裏幹活的交通工具。

為了保持整潔,幹脆要農民圈養各種家禽,全然不顧跑步雞也是農民所需。

為了環保,秸稈禁燒,全然不了解大多數地方,秸稈不燒就沒去路的事實。

同樣為了環保,很多地方把豬舍一拆了之,全然不管農民生計。

為了非糧化,把池塘填了,果樹和茶樹拔了,全然不顧這也是農民的血汗。

為了防止村幹部腐敗,很多地方都規定村裏零招待,連一包茶葉、一瓶礦泉水的開支都沒地方出,逼著各村製度性違規,想著辦法解決必要的招待費用。

確保安全,確保一點意外都不發生,本來是一個願景,卻成了一個工作要求。隻要有事故,有意外,必定要有人負責。

連群眾都有一個心理,路上摔一跤,還得找政府麻煩,說是路沒修好。

小心謹慎,如臨大敵,已經成了一些地方“正常”的社會氛圍。

筆者在某市出差住酒店,保安要我開包檢查,有客人來訪談事,也得刷臉刷身份證。且不說這樣做有什麽意義,保安有沒有這個權力,就純粹從社會運行效率看,合適麽?

有些地方為了接待領導,尤其是重要領導,都要反複踩點、彩排,確保領導視察不出意外。這種形式,不僅蒙騙了領導,糊弄了群眾,還浪費社會資源。

一禁了之,一拆了之,一管了之,一包了之,幾乎到了“不管不顧”的程度。什麽事都可以上升到無比之高的高度,都拿無比正確的話來壓服基層,壓服群眾。

很多部門,“一刀切”政策成了習慣,成了顯示自己權威的不二法門。基層但凡是出了一點意外,就有無盡的麻煩。所以,基層為了防那個“萬一”,“一萬”的群眾不滿意,那也不管。

在多數情況下,群眾就是沉默的大多數。但是,沉默並不意味著心裏沒意見。

筆者在基層調查多年,很多基層領導幹部都感歎,現如今,群眾工作是越來越難做了。其實,群眾又不是傻子,政府做了那麽多浪費資源,做無用功,甚至還與民爭利的事,怎麽可能沒想法?

第一次,群眾可以這麽想,這麽做和自己無關。第二次,群眾可能會在心裏喟歎一下,怎麽這麽瞎搞啊?第三次,群眾可能就無感了——無感的意思不是事不關己,而是無可奈何,徹底漠視。

前些年,筆者在調研時,群眾看著地方政府如此折騰,花那麽多錢做那麽多無意義的事,都會解釋一句,“國家有錢”“國家真有錢”。這兩年,很多地方債務暴雷了,群眾都不知道怎麽解釋了。

今天,幹群之間,上下級之間,看上去都很和氣,確實沒什麽大糾紛,大矛盾了。但,人人心裏都裝著小心謹慎,盡量不要讓對方抓住把柄,盡量不出意外。

社會衝突的反麵往往不是和諧,而是冷漠,以及連帶而來的不信任。人人都防著對方,大家就會有很多做無用功,社會也就失去了活力。

 

 


作者: 呂德文

wumiao 發表評論於
因為最上麵的那位任何事不想負責,當然下麵的更不想負責了。
兩千名中央台記者到巴黎報道奧運,連一個省級的記者都不去報道二十年煤豆油混裝車的問題。唯一的一位報社記者報道這個關係十四億人食品安全的英雄,現在不知所蹤。
這個社會不是病了,是爛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