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最後70天

Luumia (2023-10-04 12:38:01) 評論 (16)

奧塞博物館今年10月3號至明年2月4號有梵高專展。展題名為“Van Gogh à Auvers-sur-Oise, les derniers mois” (Auvers-sur-Oise, 梵高最後的時光), 匯集了梵高生命最後70天所有的畫作,一共74幅。其中幾幅是畫家畢生的傑作:Le Dr. Gachet (歌榭醫生), L'Église d'Auvers-sur-Oise (Auvers-sur-Oise教堂)Champs de blé aux corbeaux(有烏鴉的麥田)。

 

一進展廳,迎麵就是兩幅肖像。左邊是畫家在聖雷米療病時的自畫像,綠色,蒼白的綠色。右邊是瓦茲時期醫生肖像,三原色:藍色,紅色,黃色,表達了醫生勃勃生機的內心世界。從聖雷米綠色的病容到瓦茲濃烈的三原色,感覺畫家精神狀態朝向了生,有了生機。

梵高對其畫作的裝裱是有要求的,他希望畫框和畫作的內容協調,而不是無論什麽畫作都是那種厚重的描金畫框。上麵那幅教堂,就是畫家要求的“簡單的木質白漆”。整個展廳的確有不少簡單的木質畫框,但多數還是傳統的描金框。


Auvers-sur-Oise是距巴黎一小時火車車程的小鎮。有小山崗也有大平原,景色平和幽靜。梵高在1890年5月20日去到那的第一天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因為它勾起了兒時的回憶,故鄉荷蘭的Brabant也是一個這樣美麗的地方,尤其是那厚重的秸稈屋頂。鄉村風景能夠平複躁動的神經,梵高就是帶著這樣的期望離開巴黎來到了瓦茲小鎮,那裏還有擅長治療精神病的歌榭醫生,也是弟弟迪奧的朋友。

梵高在小鎮裏過著平靜的生活,畫畫,劃船,寫信,在醫生家吃飯。畫風景,不停地畫風景,嚐試著新的方法畫風景。畫人物,畫“精神世界沒有盡頭的”人物。70天74幅畫作,不停地畫呀畫。風景卻並沒有平複他內心的狂躁,畫畫也沒有,在人間他得不到自己需要的平靜。來瓦茲小鎮第70天的午後,他在麥田裏朝自己的胸膛開了一槍。那是1890年7月27日。

垂死的梵高斜躺在小床上,歪著嘴叼著煙鬥。歌榭醫生站在窗前,背對著梵高,臉上是絕望的平靜。梵高呼出最後一口氣,歌榭醫生還是一動不動地站在窗前,臉上的絕望變成了悲戚。梵高走了。

 

風景,風景,梵高把麥田當海來畫,因為在他眼裏,麥田也沒有盡頭。

人物,畫歌榭醫生,醫生的Marguerite, 酒店主女兒。除了歌榭醫生肖像,這幾幅女孩/女人像看上去隻是習作草稿。

小靜物,感覺他畫的很快,甩著畫筆,三下兩下就是一小幅。

上麵這幅有點中世紀的掛毯風格,但絕非那種精細畫,而是梵高自己的一刷子一刷子都是力量飽蘸顏料壓上去的。再上一幅,名為“槐樹”筆觸長長短短,還有點觸。

 

有二十來幅碳素素描,都是來自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感覺這一次,奧塞把阿姆斯特丹館的家底都給掏空了。這兩隻頂犄角的小牛很可愛。

梵高隨身帶著的皮麵小本子,可以隨手勾勒。

 

最後一個展廳展出了“雙正方”(double carré)(50X100cm)。通常商業訂購是不會要這種尺寸的畫作的,但梵高在70天裏畫了13幅。這次主題展展出了其中11幅。像前麵的展廳一樣,每幅畫都標明了作畫的時間。這是最後一個月的作品。每一幅都是傑作,是畫家的又一個巔峰。梵高的筆觸太獨特了,孩子一樣,人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他的畫是怎麽畫出來的。而且,正是這獨特的筆觸,畫中的世界在動,天空的雲在飄,空氣在流動,麥浪滾滾,樹根旁的小草也在輕搖。流動的光!看著一牆牆明麗的色彩,畫筆下“美的要命”的大自然,那每一筆的力度,那內心湧動的不盡的passion,無法想象這絢麗的華彩之後就是毀滅!

絕作(未完成),主題不明確。似乎是植物的根係。梵高曾經說過自己就像“爛掉了的根”,人們並不清楚這是指什麽。1890年7月27日他走向麥田之前畫的正是這幅“爛根”。

 

70天74幅作品。這是超人在畫畫。在Arles的向日葵裏燃燒過了,瓦茲燃燒的是最後一點燃料。必然會熄滅,必定要熄滅。但也是在這最後的70天裏,他還在不斷嚐試新的畫法,新的表達。這是不是他在救自己?但“爛根”救不回。就這樣拉扯著,實在受不了這樣的拉扯,於是麥田裏,“砰”的一槍。但壓死駱駝是需要最後一根稻草的。有的人說那是烏鴉。畫家在麥田裏畫著,滿天的烏鴉呱呱不休,畫家無法讓它們休下來,隻好開槍讓自己休了。

 

今天專展裏人山人海,直到閉館,門前都排著拐了無數個彎的隊伍。梵高去世130多年後,人們還是如此癡迷於他。而他卻是死於“看不到希望”,多麽的諷刺。他真的是為他的未來而畫的嗎?而今天的人們真的是熱愛他的作品,而不是因為它們的名聲?真相到底是什麽?這是梵高希望的“為人知”嗎?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