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說說中西方對於死亡的態度
說說中西方對於死亡的態度
2023-08-26 04:15:50
說說中西方對於死亡的態度
十幾年前有國內來的朋友到我家來, 閑聊中就講到了西方人對於死亡的態度, 她覺得西方人對死亡的態度很開明,很豁達, 前一段時間她去一家澳洲人家做客,澳洲女主人順便提到她的媽媽, 以前和她們住在一起的,但是去年她去世了,passed away,她立即以澳洲人的方式說:(I'm sorry to hear that. )很遺憾聽到這個消息,沒想到女主人卻以一種豁達的口氣說,噢, (No,No,she is ready to go )沒關係,她早己經做好離開的準備了。
這種態度其實是可以代表很多澳洲人對於死亡的態度。 他們大部分人能夠正麵直視死亡這種自然現象, 也接受親人總有一天要生離死別, 有的人還能對這種現象進行些思考,探索, 這也是各種信仰在西方比較普遍的原因。
這些年我經常學英語,喜歡聽電視裏的新聞和各種訪談節目, 在那些訪談節目中我經常聽到主持人會提出一些關於信仰, 關於死亡,受訪人將來對自己的去處有沒有什麽思考等等一些問題, 我也經常會聽到不同受訪人的不同思考和回答, 他們絲毫不避諱談論這個話題, 就在前幾天我還看到一位主持人采訪馬斯克時問及過這個問題, 我已不太記得馬斯克回答了些什麽, 但我在下麵的評論區也看到有人調侃馬斯克, 說他可能更關心他股票的漲跌狀況。
我們中國人對於死亡這個話題,這種現象一直持回避態度, 不願意麵對,不願意提及,也不願意思考, 我從來沒有在國內的電視訪談中聽到過有關這種話題的討論, 能想象到,如果有人提及這個問題,一定會被國人認定為消極, 晦氣,為什麽要談論這個話題?日常生活中,我們談掙錢,談投資, 談教育,談養生,談任何事情,除了死亡, 似乎死亡這種現象根本沒有存在。我們的親人或朋友身患重病, 命將不久,我們去探望,一定會說的話是,你會好起來的, 好好補補身體,好好休息,病人也會是這樣美好地向往著, 很快會好起來的,ready to go(己經隨時準備好走)的人基本是鳳毛麟角,而轉身回到家裏, 我們私下的議論會是,誰誰誰這次看來是不行了,過不去了。 我們自己某一天命將不久之時,也會被自己的親人如此安慰, 你會好起來的,我們自己也從來不願意直麵死亡,循環往複, 幾千年如此。從未脫離開這個框框。
再說說中西方親人去世後的表現,西方人他們的親人去世, 我見過他們默默流淚的,掩麵啜泣的,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呼天搶地, 行為失控的,因此我也覺得他們比我們理智。比較理性, 修養也很好。他們的家親眷屬, 似乎也比較尊重一個有信仰的家人的叮囑,西方人比較善於傾聽, 也比較尊重別人的想法。善解人意,感同身受,比較理性, 這一點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十幾年前回國時,一位修行人就講了一件事, 是我們本市的一個念佛人,老人家一悲子吃素念佛,修了很多善法, 就期盼著這一生臨命終時生到佛的淨土去,但當他命將終時, 他最愛的女兒在旁邊哭天搶地,嚎啕大哭,人在病重時, 本來氣息心力都比較微弱,這樣強力高頻的幹擾, 以至於使他無法正念念佛,難以往生淨土,令人歎息。佛法裏講, 業障啊,無量劫的家親眷屬生死愛恨糾纏,業深障重, 每一個真正想出生死的修行人都當警醒。很多時候,你自己放下了, 但是親人並沒有放下。
我們對於死亡的回避和恐懼, 其實是源於對於死亡沒有正確深入的認識,因此產生了恐懼, 我們的有生之年, 大部分人都忙於一些我們能眼見和身體感知的物質世界的事情, 佛法中將這個物質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稱作色塵, 這個色塵就象太陽從玻璃照進屋子裏在那束光線上漂浮跳動的塵埃, 大家隻在關注這個塵埃,而缺乏超出物質外的探索和思考, 各種信仰其實講的就是生和死的真相。
有信仰的人,應當對死亡是沒有恐懼的,作為家親眷屬, 也沒有必要在修行人臨命終時呼天搶地,痛不欲生, 甚至障礙一個修行人往生,要知道, 修行人要去的地方是比人間更好的地方,那才真是雲泥之別, 淨土和人道,更是沒有可比性,淨土是法性土,無生無滅, 而我們現在所處的是法相土裏的人道,怎能相提並論, 我們離苦得樂,哪裏應該悲傷呢,應該欣慰快樂才對。 我們呆在這個世間,才真正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們的一日三餐, 口中一點口糧,已經消磨盡了我們大部分人的大部分生命, 更何況還有佛在經上講的,人世間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 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七愛別離苦、 八五陰熾盛苦,生時苦痛,老時苦痛,病時苦痛,死時苦痛, 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眾苦交煎,才是苦海, 修道人通過修行,要脫離這個苦海,歡喜雀躍還來不及呢, 哪裏來的呼天搶地痛不欲生。此外, 我們看到過從古至今有一個人不死的嗎?自然規律,何必憂戚。 儒 家都在講,朝聞道,夕死可也,你恐懼死亡,是因為你沒有聽到?道 "啊,聽不到道,你不知道自己將來到哪裏去,自然會心生恐懼。
二十年前我病重的時候,曾經對死亡有過體驗, 其實行將命終是一種無可言喻的痛苦狀態。以我而言, 是很嚴重的哮喘,而且是一種過程比較緩慢的,折磨人的經曆, 那些日子裏,我時時喘不上氣來,而又咽不了氣,死,死不下,活, 又活不過來,而且自己心裏覺得對家人都是個累贅,無數個夜晚, 我一人跪在佛像前,隻是祈願立即能生到佛的淨土去,痛苦如是, 已經別無他求。因此,我後來經常想寫點小文章, 勸解那些有重病人的家親眷屬,最好不要過分障礙親人的離世, 插管鼻飼等等,實在不是仁道,看淡生死,盡力即可,莫作障難。 親人有個好去處,我們也可心安。
該走的時候,ready to go就很好。
越live越精彩 發表評論於
2023-08-28 14:35:05
讚博主好文!也讚同西方人麵對死亡的態度。活著的時候,努力工作,享受生活,享受與家人、朋友或獨處的時光,離開的時候平靜地離去。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2023-08-28 09:11:28
海外的華人與國內的人確實在生死觀上漸行漸遠了。我老爸年老吞咽困難,因為吃飯總是將食物嗆入肺部而不斷引發肺炎,多次住院治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插鼻飼管。93歲的老爸哀告我老弟,不要給他插鼻飼管。為此我們開家庭會議,決定按老爸的意願,沒有給他插管或割氣管,老爸平靜離世。他走後我的在國內的發小指責我不孝,沒有盡力搶救我爸,令我心如刀割。
竹風_如火 發表評論於
2023-08-27 19:35:10
有道理!
安然0203 發表評論於
2023-08-27 10:01:44
大讚好文,說的即使,不要過分障礙親人的離世,插管鼻飼等等,實在不是仁道,看淡生死,盡力即可,莫作障難。親人有個好去處,我們也可心安 - 我們家就是這樣做的,尊重自然,順其自然,放棄無謂的折騰,讓親人平靜離世就好。。。
Q2 發表評論於
2023-08-27 07:08:08
好文!
elmonte 發表評論於
2023-08-26 18:29:09
好文!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