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五月中以來,一直在跑醫院,同醫生打交道,這裏淺談一下個人感受。
5月12日至19日,在萊茵河邊的一個溫泉小鎮訂了一個四星級旅館。旅館很好,早餐也好,大家都很滿意。我們的旅館坐落在療養公園邊上,環境優美,又處在鬧市中心。散步購物吃晚飯,都很方便隨意。
開始三天很幸福,充分享受到萊茵河小鎮的美麗風光。
沒想到15日去爬山,遊玩了獅子堡,很盡興也很疲勞,到了半夜,領導就發病了。那症狀很像腹瀉,以為是晚飯吃得不幹淨。熬啊熬,每一分鍾都是煎熬。去藥房買的藥,不但不幫助,反而更嚴重了。
到了半夜,實在熬不過去,去看了急診。那是個當地療養院式的醫院,小夥子在睡覺,被我們鬧醒,他隻是值班的。來了一個年輕護士,幫我們抽血,吊液。過很久,來了個年輕的女醫生,大約在睡覺,不想打攪她。液體快吊完時,才過來。說血液都好,沒病,可能是吃壞了,開了點藥打發我們回去。其實,這是誤診,也許我們的敘述誤導了她,因為我們當時真認為就是吃壞了,腹瀉。但是詭異的是一直在打嗝,不間斷地打嗝,把人打得精神四分五裂。
又熬,一點起色都沒有。這次熬到晚上八點,實在熬不過去了,又去那裏。第一印象很重要,先入為主。年輕的男醫生說,前一晚的女醫生沒有錯,措施都對。隻是藥物的效果沒有這麽快,又把我們打發回去。這樣病情又拖延了。
說實話,醫生護士態度都很好。可是他們好像經驗不足。沒有確診。
第三天,我們決定拗斷度假,馬上返家。回家之後,老公的心情變好,以為沒事了。到了晚上情況突然變得恐怖起來,我無法再忍受下去,馬上叫救護車來。來了二個年輕人,態度很不好,說話盡是諷刺。
從前不是這樣的,人人都非常盡職,竭盡全力搶救。難怪報上經常報道,救護人員被人打。可能事出有因吧!也許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條件不滿,心存怨言。
送去了自家的醫院,人家馬上就收留了我們。我是跟著去的,等到領導輸上了液,就回家睡覺了,此時已經是第二天淩晨二點,叫了出租車回家。那天是18日。
19日一天,我試著給醫院打電話,想知道老公的狀況,每個部門都告訴我不知道,好像老公人間蒸發了。事實是老公被送去手術室開刀,然後放在蘇醒室裏等待醒轉。
可是,我怎麽知道呢?打了N隻電話後,決定不再盲目地等下去,好在規定的探望時間是下午四點,我就趕過去了。到了那裏,還是這樣,三個地方推來推去,都說領導不在他們那裏,在哪裏不知道。有這種事情?有一個老醫生剛好路過,他告訴我,他知道俺老公在哪裏,他幫我去問。過了許久,他辦完事,又經過我身邊,告訴我在原地等候,過會兒老公會被人推出來。我謝了他,還是老醫生好!
果然,不久就見到了老公,他躺在病床上對我微笑,手術已經做完。可是誰都沒有跟我說,發生了什麽。護士推說醫生沒空,打電話,醫生找不到。有些醫生說他不經手,不知情。總之,沒人負責告訴家屬發生了什麽。我一生氣,啥也不問,天天就是到點去探望。反正活人交給你們了,你們要負責到底吧!
說實話,護士護工都很友好,比起2007年的時候,好了很多。工作也都做到了家,隔壁病床一個土耳其老頭,一直按鈴,大約太無聊,每次按鈴,都有護士小姐過來觀察。不像有些醫院,護士愛理不理的。
天天看著老公吊水,透明的、白色的、大瓶小瓶、還要接氧氣、做鼻飼、將胃裏的酸水吸出來,吊尿袋,總之,全身都是管子。然後,一點點減法,食物從啥都不吃,到喝茶喝湯、再可以吃土豆泥、酸奶、布丁等等。我隻能這樣來觀察老公的狀況,總之,每天都有新的變化,說明他們在管。有時候,我堵在走廊裏,看到一個醫生逮一個醫生,想了解真相。隻有二次是成功的,他們說老公是腸埂塞,給他在刀疤上縫了一個網罩,又說腸阻塞同刀疤沒有關係,又說是腸子絞亂,重新整理一下,又說要開第二刀。反正聽得我糊裏糊塗。最後出院了,老公腹瀉依然如故。但是人家告訴我上麵可以吃,下麵可以拉,就可以了,沒必要再在醫院了。心慌慌地回了家。不過出院小結寫得很詳細,我晚上帶著詞典一點點地研究,終於知道醫院做了哪些事情。
現在還需要每天去醫院換綁帶,因為刀口還沒有長好。這次終於見到了主任醫生,說上了話,態度挺好。也要原諒人家,工作壓力大,病人多,真是忙不過來。
這還沒完,腸功能還沒有恢複,腿上又發生了血栓。又去看了急診,怕人家不受理,把自己收藏的所有病史,讀了個通宵,又把一年半之前相似的病曆找出來。自己功夫做好,別人就不會誤診。我們到了急診部,我很確認地說,老公是血栓。他們馬上給驗了血,又推來了超聲波儀器掃描,最後找到了血栓的位置,做出了正確的處理。
想想前麵度假時發生的事情,我們說腹瀉,醫生就認為腹瀉。如果當時馬上拍一張X片,不就馬上明白了嗎?不會耽誤太久,吃苦頭。這說明,平時積累病史記錄,了解病情,很重要,關鍵時刻可以幫助醫生判斷。
這次的急診,護士態度也很好,隻有一個人值班,馬上去叫人來做血檢和掃描。老公一下子瘦掉好多,每去一次,都是抽三大管子血,手臂上到處是針管印。我在想,是不是真的都有必要?還是圈錢。可憐的老公,受苦了!!!掃描結果出來後,小醫生馬上打電話給主任醫生,接受指令,采取措施,一切令人滿意。
原來,我們這家醫院名聲很差,報上經常點名批評。可是我們全市就這家醫院,無論發生什麽事,都往那裏送,他們做不了的手術,才會轉院。比如老公被轉到艾森醫學院附屬醫院,那裏有最好的心髒科醫生,老公的肝也是在那裏補好的。還有老公在巴門醫院做了前列腺手術,那裏也是全德比較好的專科。
2007年去那家醫院時,醫生護士從上到下,都是氣鼓鼓的,沒人心平氣和。這次去,看到了完全另外的氣氛。說明情況在變好,這是因為醫院領導換了。什麽樣的領導,就會導致什麽樣的工作氣氛。
看病難,這在全世界都一樣。德國政府在衛生方麵投入很少,再加上許多難民來到德國,分享這塊大餅,醫院的質量越來越差。醫院裏有許多外國中年醫生,比如同我講要開第二刀的醫生是個黑人,後來又推翻掉了。
還有許多年輕的醫生,他們可能態度還不錯,但是經驗差點。比如,Bad Honnef 那個醫院的醫生。今天給我們做掃描的年輕醫生,是土耳其人,大約是在這裏長大的,說一口標準德語。很耐心,沒有歧視,很有禮貌。感謝他。
我昨晚一夜沒睡,麵對老公的問題,思考怎麽辦?如果按常規,去家庭醫生那裏開轉賬單,再去醫院約日期,不知要拖到哪天,而且非常麻煩,很多手續。何不試試,直接衝到急診室呢?可能人家會不接受,但是不試不知道。我找出了老的病曆,心裏就有底多了。果真,化了四個小時,問題解決了。(路上來回二小時,急診等候加上診斷治療二小時)
現在,我可以輕鬆地在家裏寫就醫心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