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曼島某圖書館遇到它舉辦的“詩歌討論會”,就加入其行列。
那天,參加討論會的人有九個, 另有兩個圖書館的年輕女館員在主持。大家散座成一個圈, 一起讀詩討論詩。那天選擇了四首詩, 都是美國詩歌基金會的官網上摘錄的。有1965年的老詩, 也有新生代詩人的作品。參與的大多是曼島的老年人, 也有兩三位青年人和中年人。形式為,先自薦來朗讀詩的內容,再討論背景和意思,為時一小時。
其中一位叫CHENCHEN的亞裔詩人的長詩最引人注目。 他在詩中申明他是亞裔他是男同,他幼年隨母來美,成年出櫃, 遭到家裏的各種反對。他決絕地說,他可以沒有父母, 他不可以沒有他的男同伴和他的生活方式。
我是在身邊人讀詩時, 意外發現坐在我邊上一位留花白金發的六十歲左右的女士原來是轉性 人,她讀詩時是厚重的男聲。我另一邊的男性老人,有七十歲了。 當我閑聊時問他寫詩嗎?他回答我說,他隻寫跟艾滋病有關的詩, 因為他多年的男伴兒死於艾滋病。他的話讓我小小的後退了一步, 他自己該不會也有艾滋病會傳染我。 我又想起艾滋傳播途徑不是飛沫傳染的,才淡定下來。 我意思是這詩會才九個人,當然大多來自曼島附近街區, 就有一個轉性人,一個男同,還都挺大年紀。 同天那圖書館的會議室有新書簽售會,書名叫《女同的愛情故事》, 排隊進場及買書的年輕女性挺多的。
我意思是,不知是我孤陋寡聞還是怎的,這隨機的圖書館之行, 遇到了那麽些同性戀的人或轉性人或其支持者。 我跟老美本地人的世界真是太不一樣了。
但我離開學校以後, 這還是頭一次跟一小群人認真地討論讀詩後的感覺。 他們中一些人感覺學養挺豐厚,如讀詩抑揚頓挫很好。
以後還是抽空多參加一些這樣的活動。開眼界,也研讀新詩。 我喜歡這樣的環境和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