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隨意吹

海風隨意吹 名博

明智的退休決定

海風隨意吹 (2023-01-04 12:51:52) 評論 (104)

 

去年的今天,我決定退休 

 

退休,嘮叨了許多年,也做了不少準備,主要是財務方麵的,卻一直下不了決心。主要因為我成年後幾乎天天在工作,而且一直處於“被雇傭”狀態,從未失過業。一晃工作了四十多年,若是再算入插隊的幾年,那就是半個世紀。習慣成自然,不工作的日子,會是怎樣的?會不會無所事事,枯燥無味?我能適應那樣的生活嗎?因為無法確定,便把退休的日子一再往後推。 

 

此外,我也喜歡自己的工作,尤其是最後一份工作,兩本英文學刊的全職主編。多年來,我的夢想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雖然可能讀不懂聖賢,但能看閑書也是開心的。為了謀到了這份職業,急流勇退,辭去繁忙的管理工作,回到清淨的書齋。

 

於是,每天看稿,請人審稿,寫審稿意見,跟文字打交道,幹淨而抽象。幹了幾年,輕車熟路了,稿子到手,一目十行掃一下,便大致了解一篇論文的長短處了。一字不改的稿子幾乎沒有,每篇稿子都需要這樣那樣的改動,雖然有時候隻是幾個標點符號和詞匯。跟作者的交流是“就文論文”,不帶有“人情”的元素。本來嘛,學術論文的慣例是不用“我”字的。我喜愛理性的對話,那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時不時還能學到新知識。最終,經過打磨(有時候是幾個回合)的稿子麵世了,每期學刊的出版都給我一點成就感。如此有意思的工作,我有點舍不得丟棄。 

 

當然,以上說的是寫得不錯的文稿。哪怕是學術出版,也免不了惡俗的汙染。有些稿件寫得慘不忍睹,還不如研究生做的作業。有趣的是,越是寫得亂七八糟的,出版的欲望越強,因為有些作者原來的目的不是為了寫出一篇好文,而是為了用文章去達到升職的目的。近年來,這樣的趨勢愈演愈烈,看了一天思路不清的文章,自己時而也變得糊裏糊塗。 

話說2021年底,休了兩三個星期的假,去年初回去上班,郵箱裏有不少新投的稿件,打開一看,連續幾篇都是亂七八糟的。突然,我不耐煩了。人生有限,為何我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文字上?我根本學不到任何東西。有這點時間,不如去看看名著,世界上有太多的名著我還沒看過呢。哪怕不看名著,生活中有許多我沒有嚐試過的經曆,世界上有數不清的未知。當下決定退休,把時間留給自己。

 

疫情前,我半時在家辦公,疫情中,成了全時,每天的時間分成幾段,每段有個重點,比如上班、鍛煉、家務等。日子有條有序,內容豐富,特別適合我這類喜歡看到“成果”的人(就是英文裏result-oriented),富有創意的人可以天馬行空,我做不到。所謂的成果自然也無意義可言,但適合我的思維習慣,如種了兩盆花,做了檸檬果醬、寫了篇小文、聽了一本書、清理了壁櫥...... 都給我良好感覺,似乎沒有浪費時光

 

不少博友都提到,退休後越來越忙了,忙到沒時間去做原來計劃要做的事。這是因為退休後,生活的範圍更廣了,視野更開闊了,沒有了工作的責任,不再有上下班的時間限製,隨時隨地都可以隨心遨遊世界,不隻是能觸摸到的物質世界,更有無邊無際的精神世界。 

 

退休的樂趣,一言難盡,簡單來說,是返老還童,沒有大人監管,自由自在,盡情玩樂。精力、時間、物質支持,樣樣俱全,不是童年,勝似童年。很高興去年的今天做了退休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