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注定是一個能被未來經濟學家反複提及和調研的年份。
疫情一波緊接一波;俄烏一仗連著一仗。
股票跌破無底線,物價上漲似乎不想封頂。
2022年5月,通脹達到8.6%,分析人士說,這是40年新高。
四十年前,正是今日買房主力軍80後的降生之時。
80後、90後合稱千禧代,加上移民人口,成為美國目前人口數量最大的年齡組,勞動市場主力軍,房市的主動力。
40年前的房市裏,也擠滿當時人口最多的年齡組-嬰兒潮一代。他們正在成為彼時房市的“金客”。
剛好三四十歲,要成家立業,要生兒育女,要大大小小的房子,他們推動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房市的幾度興衰。
時至1979年,房價中位數同比增長12.2%, 1980年同比增長15.69%,1981年同比增長11.51%。房價連續三年以兩位數的速度上漲。
這三年,正是美國13年滯漲期裏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時段。石油禁運,兩伊戰爭帶來“石油衝擊”,貨幣超發更是雪上加霜。
滯脹,負增長,高失業,高通漲,美元三次貶值,房價幾度大幅攀升,金融市場幾近崩潰……
高利率打通脹,則惡化“停滯”狀態。多印貨幣刺激經濟,會激起物價高漲。按下葫蘆浮起瓢。美國政府如何應對?
1980年,美政府收緊貨幣供應,讓聯邦基金利率自由上升。當年1月,利率升至14%,7月,利率衝上22%。
1981年,美國人的住房負擔能力指數降到最低,沒有更低。
聯邦基金利率趨勢
刷新記錄的房貸利率終於成為壓倒房市的一根稻草。
想買房的不敢買,要麽購買能力下降,要麽害怕斷供。
想換房的不敢換,誰願意跳出低利率的舒適圈,跳進高利率的大火坑?
高成本下,投機商,建商沒了動力。
1982年,建築工人失業率達20%。同年的房屋交易量比1978年的高點下跌50%。
高利率,高失業率,低增長,房價將走向何方?躺平?還是跌破?
1983年,通脹降到3.21%,物價基本恢複正常。
1982年房價同比增長7.61%, 隨後,1983年同比增長隻有2.67%。至此,房價增長開始徘徊在通脹率的周圍。
1983年後,經濟強勢反彈。房市在90年代初,2000年裏兩度進入繁榮。
40年光陰,房市起起伏伏。房價總是霧裏看花。
2022房價會遭遇類似2008年泡沫裏的腰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