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內疫情

曉青 (2022-03-31 14:43:24) 評論 (87)

曾經覺得國內疫情控製得非常理想,尤其上海,雖然中轉外來人最多,但疫情始終控製的是最好的。

不由得感歎,上海的管理過硬,上海人的素質高,就這樣堅持,上海將是最大的贏家。因為疫情時常反撲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沒想到,因為香港疫情突然爆發,上海沒有把好入口關,由此疫情在上海爆發了。

上海是中國的樞紐,不重視對上海的保護,對經濟的打擊將是無法估量的。

上海有近三千萬人口,幾乎六倍於我們科州的人口數量。但人口密度卻非常大。

上海土地麵積是6千多平方公裏,而科羅拉多州20多萬平方公裏。這樣看就能知道上海的人口密度有多大了。

同樣的防護策略、防護措施,能不能在這兩地施行,現實不現實,一目了然。

這就跟爹媽拉扯孩子一個道理,一家兩個孩子和一家十幾個孩子是沒有辦法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管理的。必須根據自己家的情況,用可行的辦法才能讓孩子們正常生活,長大。

就說感冒,兩個孩子同時感冒應當不是什麽大問題,但十幾個孩子同時感冒,對於同樣隻有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的家庭來說,是不是無法招架?

所以,當初國內的嚴防嚴控,甚至天天說的清零政策,是有道理的。

很多人在對清零政策質疑,其實這個政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擴散。實際上是根本做不到的,就像說人定勝天一樣,人能勝天嗎?不可能,但鼓足勇氣,努力去克服困難,這是這句口號的目的。

昨天跟一個朋友聊天還說到中國的防控,她跟大家一樣,覺得人都要生活的,一刀切不是辦法。

我的觀點是,國內人的素質參差不齊,不是說底層人不好,而是難管,因為他們懂的不多,卻又不肯聽勸,沒有點強製手段倒黴的其實還是他們自己。

一說底層的人,很多人覺得有歧視的味道,覺得底層的人也是人,不是說歧視,而是在當下這麽嚴峻的時刻,來不及做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了。

看到了報道,有些地方把不戴口罩視為有罪的行為,當然很多人不滿。沒有人願意這樣的事兒也被定罪,但怎樣才能讓大家自覺地都戴上口罩呢?

有一天看到報道說上海的空氣中有病毒,後來馬上辟謠。不管是不是真的,中國人口密度那麽大,如果病例真的多了,空氣中會有病毒的,因為散不開、散不出去了,當然就就地打轉了。

網友也跟我討論,說動不動就封城,影響大家的生活,確實是。但就中國的特點來說,不這樣做,一夜之間恐怕就會全部淪陷。我就跟網友說,如果都像咱們這樣估計疫情早就結束了。

畢竟很多人不聽話,大環境、家居條件都不具備國內的人們像美國一樣,在每天還有如此多確診病例的情況下,完全放開。

昨天我去銀行,所有人完全沒有防護了,原來的筆筒是兩個,一個是清潔過的,一個是用過的,筆筒上貼著簽呢。現在沒有了,隻有一個筆筒,用過的可以放回去繼續別人用了。工作人員,客人都不必戴口罩了。

商店、商場一樣。昨天去辦公用品商店買東西,交錢的時候,收款的離我很遠,我還納悶,後來想想,她看我戴著口罩也許以為我病著呢,她沒戴口罩怕傳染。

在美國,很少在店裏能看見人挨人的情況。

昨天看央視新聞,上海一家超市開門了,東西不缺,都滿滿的,但人山人海也真看著不得了,一層層人隔著兩人都在伸手拿東西,雖然都戴著口罩,還是距離太近,人太密了。

最早體會美國排隊是大家都有距離的,是在美國領事館簽證的時候,來到美國才知道,銀行、商店交費的地方,都是一樣的,大家要有距離,不能像國內那樣人挨人地站著排隊。但國內做不到,人太多了。

就是做核酸檢測,國內也是一樣的,人挨人,專門有人要站那兒看著大家,讓大家拉開距離。

有些小區上邊派人來看,發現檢測沒有順序,隻要有個陽性在裏麵,大家都會被傳染,所以,後來都由大白們專門負責檢測了。

疫情散開,專業人員不夠,臨時培訓恐怕也有困難。美國特別擅長臨時培訓,有了緊急情況就招募臨時培訓人員,然後參與工作。

管理是一門學問,非常重要,又非常難學得好,做得到位。

中國人重情重義,對上邊依賴性非常強,選自己願意聽的聽,隻聽大概,不理解根本,等到出現紕漏了,先埋怨別人,從不找自己的原因。

人不能站在最高點看別人,那樣別人都沒法看了,要找得到自己的合適位置,要換位思考。多想如果我是他/她會怎樣,這樣才能讓自己在理智的情況下去麵對問題、矛盾,才能接受現實。

我一直覺得,當我們說了不算,當無法指望別人的時候,要首先做到好好保護自己。

你不變成陽性病人,就不會有什麽麻煩,至於做多少次核酸檢測,那也是為了找出潛伏的病人,雖然這種呼呼啦啦地排大隊檢測也不是沒有風險的。

人口太多了,就會是這樣的這狀況,在美國想要有這麽多人排隊幹什麽的機會是沒有的。人太少了。

就像團體操、閱兵、大型開幕式。別的國家都做不到,人員不足。

但遇到像疫情這樣的事情,那就反過來了。

國內的房子多數是一個衛生間的,在家裏隔離是防止不了傳染的,而且咱們不少人是沒病還好,越有病越往一起湊,怕對方懷疑自己嫌棄她/他,怕說沒感情。用現在的話說,怕被定性為渣男渣女。

所以,像美國這樣,有病了,要在家裏關起門自己呆在屋裏,等著家人把飯菜送進來。屋裏有廁所洗澡的,不用出來。咱們沒那麽好的條件,起碼絕大多數人家的房子沒有這樣的條件。

而且很多家仍然是多人住在一個屋簷下。三代人住在一起的很常見。所以,傳染起來真的是非常快。

其實,清零不清零誰說了都不算,要大家齊心才能做得到最好,但這種需要約束自己,需要對自己自由的生活有所付出的事兒,想要齊心協力現在是太難了。

很多事情都是一個道理,一家人幾口都是同等學曆,跟一家人十幾口,有各行各業的人在一起,管理起來是不一樣的,完全不一樣的。那種管理人多,層次不齊的人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看著電視連續劇《心居》的朋友們應當都知道,像青渝和顧源這樣的,兩人雖然中學就是同學,又都是曾經的初戀,因為家庭背景、因為學曆經曆的不同,雖然兩人走到了一起,但時時處處都不在一個頻道上,生活起來多難啊!

顧源的媽媽,這樣的婆婆得啥樣的兒媳能看得上?青渝給她找到了腎源,又給50萬做了腎移植手術,她知道了,說要知道是她出的錢,寧可等死也不會要,這麽有誌氣,還那種態度,是為什麽呢?隻因為當初她家租房子給青渝一家,而現在青渝一家過上了現代生活,而她家依舊原地踏步?

她在顧源考大學那天早上給他誤服了安定,她本以為是自己的抗抑鬱藥,聽說抗抑鬱藥能讓學生超常發揮,結果老公怕她吃多抗抑鬱藥,把瓶子裏換成了安定,顧源吃上安眠藥考大學沒有考上,去學了旅遊,回來當了導遊。

本來也沒關係的,也還可以繼續考一年的,但她需要錢透析,治病。欠外債上百萬,換腎還得需要錢。顧源什麽活兒都接甚至是假結婚也做,為的就是賺錢給他媽媽治病。

有句話叫窮橫窮橫的,說得估計就是這樣的人。

門不當戶不對,走到一起需要艱難的磨合。而顧源卻自尊心變成了自卑心,跟媽媽非常像。估計馬上該離婚了。

悲慘的感情生活,不幸的婚姻,來自於兩個人的自以為是。

所有的事兒都是一個道理,那就是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麽簡單和容易,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我老公看見顧源的媽媽這樣,就說,編劇瞎編,哪兒有這樣的人,不懂得感恩,瞎編。因為有人遇事兒會這樣想,所以總覺得事情不會是這樣的,應當是那樣的,而現實生活中一定會有這樣的事兒的。

如果知道上海有一天會出現這樣的局麵,早就不會那麽安排進關人過多,也會在把控上更加嚴格,負責。這次上海的疫情爆發,是管理疏漏導致的,這是領導們已經檢討過的。

現在,事情已經這樣了,我們能做的是怎樣齊心協力抗疫,而不是抱怨,更不能遷怒於別人。

管理的水平決定著一切。

看到一篇報道,上海一家人,一個陽性了,被送往隔離醫院,上海華山北院。結果下半夜車才來接他,到了醫院一幫人在大廳等很久,有老人有坐輪椅的,還有肚子痛到倒下的。

過了很久住院了,六個人一個房間,有咳嗽的,有發燒的,這個本來要好了的又厲害了。大家被要求24小時戴口罩,有個老人說受不了,也不讓摘口罩,大家說這樣容易互相傳染,管理的說開開窗戶,結果大家冷得要命,說加床被吧,沒有。最後給老人加了一個被子。

這些人沒有任何治療,就在這裏隔離。

怎麽辦?我也想不出怎麽辦,我就說,那應當趕緊弄放艙醫院吧,不然承受不了了。

這個陽性的媽媽本來陰性,第二天也陽性了,被送往不同的醫院隔離,結果那家醫院沒有床位大家都在走廊住,他著急也沒有用... ...

還有很多其它事情,像買菜困難,像笑話說的,有個人沒辦法了說在群裏說,用老公換兩個土豆,被當場踢出群,說,誰家現在想添人口?這雖然是笑話,但真的說明問題,昨天看新聞,全國往上海運蔬菜呢。

如果全國都像上海一樣需要支援呢?不堪設想,所以,國內真的不能像美國這樣放開,那樣就慘了。

另外很重要的是,國內的老人多數都沒有打疫苗,不知道為什麽,是因為基礎病嗎?其實有基礎病的不打疫苗一旦感染非常危險的。

咱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特別習慣保護老人,聽老人的話,想怎樣就怎樣。看看香港,那些死去的人多數都是沒有打過疫苗的老人,多可憐。

保護老人最好的辦法不是聽他們的,而是要勸他們。人老了就像小孩了,不能百依百順。

不過也是因為前段時間國內疫情實在是防控的不錯,跟海外比,那就是毛毛雨,現在也不是多厲害,隻是人太多,密度大,醫院資源有限,加上突如其來,有點措手不及了。

慢慢會好的。

希望大家互相幫助,齊心協力抗疫防疫。

有老人的家庭最好準備好常用藥,不然到時候出去困難就麻煩了。高血壓、糖尿病一頓不吃藥都不行的。

哪兒做得好,說明哪兒的管理能力強。

其實昨天跟朋友聊天,也是她父母還在國內,不過那兒的疫情平穩,也沒有封城,我隻是想提醒她告訴老人買足了藥。原來北京病人常用藥隻給兩個星期的,現在給三個月的,還算不錯。

人多,麻煩,但人多也是力量大!

天佑中華!上海加油,吉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