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因為要經常回國照顧父母,我在紐約呆的時間不多,但每次回紐約我都會跟Dr. G 約在曼哈頓見麵,他的私人心理診所在曼哈頓中城。新冠病毒疫情以來,我在台灣呆了一年多,本來以為這次我回紐約我們能見到麵,結果又來一波Delta疫情,他還沒有恢複回曼哈頓的診所裏上班,一直在紐約上州的家裏網絡看病人。昨天,我和Dr. G也隻能在微信裏交談了一會兒,互相問候中秋節快樂。美國人一般不用微信,尤其是老一輩學者更不用這些社交平台,他為了方便跟我聯係特別建立了一個微信賬號,剛開始他的微信沒有頭像,他不會,我上次跟他見麵時(2019年)才幫他放了一張他拍的風景照片作為頭像,否則沒有頭像看著不舒服。
有一天,我讀到美麗的博主人參花的博文《一次失敗的口譯卻溫暖我多年》,她在文中講述了她二十幾年前在國內工作時,一次給一位美國教授當口譯翻譯並在國內接待了教授夫婦,在這之後,她與教授夫婦建立了友誼至今。人參花的博文讓我感同身受,我也有一次口譯的經曆,也是那次口譯之後,我跟Dr. G 一直保持著聯係,我們成為了好朋友。
演講結束後是一個簡單的party,大家喝喝咖啡、飲料,吃著點心,隨便聊聊,相互認識。我和一位要好的同學Angel 一起走到Dr. G的麵前,我們一起向他提了一個剛剛聽他演講時不明白的問題,他很溫和認真的回答了我們,然後給我們倆一張他的名片,他是我們學院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從1985年開始自己在曼哈頓就有了私人心理谘詢診所。Dr. G 個頭不高,說話帶英國腔,一聽就知道以前是英國人,他當時穿著整潔正式的西裝套裝,說話節奏、表情和肢體動作都很有紳士風度,當時他看上去有60歲左右,反正頭發都白了。
人與人之間的某些緣分就是那麽的奇妙,在那次學校聚會後,我和Dr. G 沒有任何聯係,僅僅是在聚會上認識過而已。就在這時,我偶然間跟位於重慶的西南大學心理學學院的院長有聯係,他們正想請美國有關精神分析專家到該校講學,這下我就想到了Dr. G,並向院長推薦了他。院長同意之後,我撥打了Dr. G 給我名片上的電話,大概給他講了打這通電話的緣由,他立刻回應我他有興趣去重慶西南大學心理學院演講,他還告訴我說,他去年(2004年)也去過北京工商學院講學,他認為中國的心理學界非常需要多跟西方心理學界交流。
於是,我們倆約好時間在曼哈頓見一次麵,商談具體事宜。那是我跟他第二次見麵。後麵的事情就是我跟西南大學方多次商議聯係,最後敲定了同年(2005年)的11月份Dr.G 去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進行一次一天的演講,題目是《夢的臨床使用》,我擔任Dr. G 的現場口譯翻譯。
Dr. G 是一個非常嚴謹和心細的學者,他在準備演講稿時,我們進行了多次的討論,為了把真正有價值的心理學理論和經驗介紹給中國,他做了非常認真的準備。他還跟我了解了一下中國人對夢的一些觀念和解釋,比如,我告訴他,中國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之說,我也簡單給他解釋了《周公解夢》一書的主要內容等等。為了我能把一些專有名詞準確的翻譯出來,讓國內聽者能懂得真正的含義,他事先把演講時會涉及到的所有專有名詞列出來給我,然後用通俗的話一個一個解釋給我聽,直到我完全明白為止。所以,我在那天他演講的時候,順利完成了口譯任務。
Dr. G那天的演講非常成功。對於精神分析在心理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尤其是夢的臨床應用國內做得很少,Dr. G當天著重介紹了病人的夢在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中的臨床使用,這在當年國內知道的人不多,應用的人更少。在演講的最後,Dr. G將一些病人的夢舉例出來分析,非常有趣,我在翻譯的同時也在想,我也是一個愛做夢的人,不知道正常人的夢可不可以用精神分析那樣的方法進行解釋,後來Dr. G回答我,可以。
這些年來,因為要經常回國照顧父母,我在紐約呆的時間不多,但每次回紐約我都會跟Dr. G 約在曼哈頓見麵,他的私人心理診所在曼哈頓中城。新冠病毒疫情以來,我在台灣呆了一年多,本來以為這次我回紐約我們能見到麵,結果又來一波Delta疫情,他還沒有恢複回曼哈頓的診所裏上班,一直在紐約上州的家裏網絡看病人。昨天,我和Dr. G也隻能在微信裏交談了一會兒,互相問候中秋節快樂。美國人一般不用微信,尤其是老一輩學者更不用這些社交平台,他為了方便跟我聯係特別建立了一個微信賬號,剛開始他的微信沒有頭像,他不會,我上次跟他見麵時(2019年)才幫他放了一張他拍的風景照片作為頭像,否則沒有頭像看著不舒服。
有一天,我讀到美麗的博主人參花的博文《一次失敗的口譯卻溫暖我多年》,她在文中講述了她二十幾年前在國內工作時,一次給一位美國教授當口譯翻譯並在國內接待了教授夫婦,在這之後,她與教授夫婦建立了友誼至今。人參花的博文讓我感同身受,我也有一次口譯的經曆,也是那次口譯之後,我跟Dr. G 一直保持著聯係,我們成為了好朋友。
演講結束後是一個簡單的party,大家喝喝咖啡、飲料,吃著點心,隨便聊聊,相互認識。我和一位要好的同學Angel 一起走到Dr. G的麵前,我們一起向他提了一個剛剛聽他演講時不明白的問題,他很溫和認真的回答了我們,然後給我們倆一張他的名片,他是我們學院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從1985年開始自己在曼哈頓就有了私人心理谘詢診所。Dr. G 個頭不高,說話帶英國腔,一聽就知道以前是英國人,他當時穿著整潔正式的西裝套裝,說話節奏、表情和肢體動作都很有紳士風度,當時他看上去有60歲左右,反正頭發都白了。
人與人之間的某些緣分就是那麽的奇妙,在那次學校聚會後,我和Dr. G 沒有任何聯係,僅僅是在聚會上認識過而已。就在這時,我偶然間跟位於重慶的西南大學心理學學院的院長有聯係,他們正想請美國有關精神分析專家到該校講學,這下我就想到了Dr. G,並向院長推薦了他。院長同意之後,我撥打了Dr. G 給我名片上的電話,大概給他講了打這通電話的緣由,他立刻回應我他有興趣去重慶西南大學心理學院演講,他還告訴我說,他去年(2004年)也去過北京工商學院講學,他認為中國的心理學界非常需要多跟西方心理學界交流。
於是,我們倆約好時間在曼哈頓見一次麵,商談具體事宜。那是我跟他第二次見麵。後麵的事情就是我跟西南大學方多次商議聯係,最後敲定了同年(2005年)的11月份Dr.G 去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進行一次一天的演講,題目是《夢的臨床使用》,我擔任Dr. G 的現場口譯翻譯。
Dr. G 是一個非常嚴謹和心細的學者,他在準備演講稿時,我們進行了多次的討論,為了把真正有價值的心理學理論和經驗介紹給中國,他做了非常認真的準備。他還跟我了解了一下中國人對夢的一些觀念和解釋,比如,我告訴他,中國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之說,我也簡單給他解釋了《周公解夢》一書的主要內容等等。為了我能把一些專有名詞準確的翻譯出來,讓國內聽者能懂得真正的含義,他事先把演講時會涉及到的所有專有名詞列出來給我,然後用通俗的話一個一個解釋給我聽,直到我完全明白為止。所以,我在那天他演講的時候,順利完成了口譯任務。
Dr. G那天的演講非常成功。對於精神分析在心理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尤其是夢的臨床應用國內做得很少,Dr. G當天著重介紹了病人的夢在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中的臨床使用,這在當年國內知道的人不多,應用的人更少。在演講的最後,Dr. G將一些病人的夢舉例出來分析,非常有趣,我在翻譯的同時也在想,我也是一個愛做夢的人,不知道正常人的夢可不可以用精神分析那樣的方法進行解釋,後來Dr. G回答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