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一個華裔學生問到:你是如何看待三觀的?真的不想像一些人在不知所措、或遇到未預料到的問題的時候總是假裝自己在忙那樣去搪塞過去,亦或者找個AI生成文本來打發一下。我沒有即刻回答,想了想說,給我三天時間,我給你答案。因為我也確實想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這是個大問題。以下是我的思考。
先說結論。世界觀,就是認清別人;人生觀,就是認清自己;價值觀,就是認清現實。
世界觀本意是指人對世界的看法。而認清別人,卻不是看誰順眼,而是看清世界是怎麽運轉的。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由人組成的。就像有人總抱怨說“為什麽好人沒好報”,其實世界觀是讓你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話,那些資源分配不公平、人性複雜等都有其客觀規律。看清這一點,才不會困在“應該怎樣”的執念裏。
人生觀通常講的是對人一生的態度(積極的或消極的),其實就是認清自己。這不是簡單的“我喜歡什麽”,而是接納“我是誰”。比如有人拚命模仿別人的活法,卻連自己獨處時會不會開心都不知道。真正的認清自己,是明白“我能做什麽”“我想成為誰”,哪怕這個自己不夠完美,也能坦然與自己和解。
價值觀一般來講就是你看重什麽,實則就是認清現實。這不是向現實妥協,而是知道“什麽對自己最重要”。就像同樣麵對金錢,有人為了賺錢犧牲健康,有人卻覺得“夠花就好”,這背後是不同的價值排序。認清現實,就是在生存壓力和內心追求間找到平衡,從而不被外界標準綁架。
世界觀決定了你怎麽看世界的“廣度”。比如看到有人插隊,有人隻是罵其沒素質,而有人卻會思考“規則意識薄弱的社會成本”,後者的世界觀就更立體。人生觀決定了你怎麽活出自己的“深度”。一個總跟別人比較的人,和一個專注“今天有沒有比昨天進步”的人,前者活在別人的坐標係裏,後者才活出了自我的厚度。價值觀決定你怎麽選人生的“方向”。就像選工作,有人為了高薪忍受內耗,有人為了熱愛接受低薪,沒有對錯,隻是價值觀讓你在岔路口選了不同的路。
一些三觀不合的表現比如,你說“賺錢是為了自由”,他說“賺錢就是人生唯一目的”;你覺得“陪伴家人很重要”,他覺得“浪費時間沒出息”…不是誰對誰錯,是彼此的認知地基完全不同。
成熟的三觀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現實“錘”出來的。比如經曆過失業才懂“穩定不是鐵飯碗”,愛過錯的人才明白“合適比心動更重要”,這些經曆會幫你把模糊的三觀一點點打磨清晰。
三觀一致的人相處有多舒服?你說“今天看到個流浪貓想收養”,他不會潑冷水說“麻煩”,而是問“需要買什麽用品,我陪你去”。不是他完全認同你,而是他的三觀裏有“尊重你的熱愛”這一條。
毀掉三觀最快的方式就是:活在別人的評價裏。比如為了“別人覺得體麵”選職業,為了“年齡到了”結婚,最後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卻丟了自己的三觀錨點。
三觀的“碰撞”其實是成長的契機。比如和不同階層的人聊天,發現對方的生活邏輯和你完全不同,這時候不是急著反駁,而是想想“他為什麽這麽想”,這種思考會讓你的三觀更包容。
真正的三觀成熟,是懂得“求同存異”。就像你喜歡爬山他喜歡宅家,你覺得“儀式感重要”他覺得“務實就好”,但你們都能尊重彼此的選擇,不把自己的活法當唯一標準。
擁有成熟的三觀,會使我們看清別人、認識自己和認清現實。這會讓你遠離那些否定你的人、一味索取的人、愛占便宜的人和忘恩負義的人。
三觀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藏在你的每一次選擇裏。當你某一天發現,自己不再輕易被外界影響、且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麽、能接受什麽時,就說明你的三觀已經長成了能為你遮風擋雨的樣子了。
任何時代的年輕人都會經曆窘迫不堪的生活狀態。雖然也會有令人心情激蕩、驕傲自豪的高光時刻,但這多是短暫的。常常要麵對的是平凡、瑣碎、無助、壓抑、甚至是絕望和暗淡無光的日常生活,內心充滿疼痛和期待。生活就是由所有這些必須應付的事情構成的,而應付的反義詞就是創造,是建造和添加之前不存在的東西。在創造的過程中擁有成熟的三觀,就是治療日常性內心疼痛,度過人生暗淡時光的最好的方法,無論我們現在創造的東西是大還是小。同時學會等待自己,不急於求成,在自己內心難過的時候依然堅持做事,持之以恒,以自己的步伐向前走,將庸俗甩開。最後再送你一句黑格爾的話:人是靠思想站立起來的。祝你成功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