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假3普勞恩的蕾絲

雁東閣 (2021-09-21 04:50:37) 評論 (0)

《普勞恩的蕾絲》

         如果你的先生是個獨子, 那麽送給婆婆的禮物, 一定要選合自己意的, 因為若幹年後, 這些東西都會原封不動地回到你手裏。

        不過在有些城市, 選一件實用的禮物卻很是困難, 比如在德國的普勞恩, 它以盛產蕾絲著名。

        十幾年前途經普勞恩, 久聞其古城盛名, 老公就開車繞了進去, 在市中心廣場喝了一杯咖啡。而我在各處商店溜達溜達後, 就胡亂挑了一塊蕾絲作品, 作為那次旅行帶給婆婆的紀念品。

         至於為什麽那麽不上心, 是因為知道, 這種東西於婆婆無用, 於我也無用。事實上, 婆婆過世後, 這幅蕾絲作品輾轉到了我這裏, 也就高高擱置在了櫥櫃, 好在薄薄的, 不占地方。

         蕾絲好看, 十八、十九世紀都是貴婦的裝飾品, 但進入二十世紀後, 女性穿衣風格激變, 簡潔大方, 繁贅的蕾絲就過時了。

         衣風的改變也直接導致了普勞恩流失了一半人口。

         如今的普勞恩城, 人口隻剩下6萬, 而鼎盛時期達12萬人, 這是上上世紀的事。

         中世紀時, 製作蕾絲是個細活慢活, 隻有王公貴族才享受得起, 看看那些畫像, 很多都是披著精美的花邊, 尤其是哈布斯堡的西班牙王室, 一大圈蕾絲花邊托起一個頭, 想想也不應是很舒服的。

         當比利時還臣服於哈布斯堡時, 布魯塞爾的手鉤蕾絲也很有名, 流行至今。

         不過, 這些都隨著工業革命大眾化了, 不再是貴族專享。普勞恩成了德國的蕾絲紡織中心, 市場的需求使得城市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人口大量湧入。

         但是世事難料, 進入20世紀, 蕾絲不再是高貴的象征, 普勞恩城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繁華。二戰時, 城市遭到空襲, 造成了極大程度的破壞。

         二戰結束後, 蘇聯人把占領區的機器從工廠拆除, 運回蘇維埃, 普勞恩的工業又遭受了重創。

         之後, 普勞恩歸屬東德。

         1989年10月4號深夜, 一列火車從布拉格開往西德, 車上載著使館難民。途經普勞恩時, 許多人力圖攀上火車逃往西德, 這一切都被秘密警察攔下並關閉了大部分地區。

        10月5號, 幾千人聚集在市政廳前, 要求改革, 接著越來越多的的聚到一起, 打出“ 旅行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旗子。

        這是東德第一次民間自發組織的集會。

        10月15號, 一萬名普勞恩工人罷工2小時, 要求二德統一。而這也是東德這個時期最大的一次工潮。

        接下來的事就震驚了世界, 11月9月, 柏林牆倒塌。

         東德不存在後, 蘇聯人感歎, 相比之下, 東德人的生活不知比蘇聯人好上幾倍, 是東歐蘇維埃陣營裏最發達的, 家家都有一輛特拉比車, 為什麽還要鬧革命呢。但東德人不想和蘇聯兄弟們比啊, 但看看同胞西德人, 自己又是多寒磣, 比上不比下, 所以要改革、要統一、要自由。

        本來去過一趟普勞恩, 就算在地圖上劃了一個鉤, 除了市政廳重建成原樣, 其它也無什麽特色, 尤其是東德的水泥建築, 隻能是用一個醜字形容。

        但去年年底, 普勞恩的一個醫生找到我老公, 兩人合作寫書, 於是趁這次度假, 重回普勞恩, 順便拜訪朋友。

        市長委托醫生送了我們一份禮物, 包含了一本地方誌、二個杯子、一盒巧克力, 當然不能少的是一塊蕾絲。

         於是, 我擁有了二塊普勞恩蕾絲。

         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物盡其用, 所以還是放著吧。這裏麵有著一個城市的曆史, 也有我和這個城市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