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和思想個性的輻射

吳友明 (2021-08-31 23:37:56) 評論 (2)

  本文來源於知乎網站:http://www.baomahua.com/shoucang/38064.html,標題是我加的。

   國外的家譜,叫做“family tree”,家族樹,和我們的家譜基本是一樣的。在外國,世係表不一定按照嫡係繼承來列表,有時還將女王列在表內,比如英國、柬埔寨等國。人們通過繪製家譜樹,記錄家族成員的相互關係。家譜樹是一種描繪家庭關係的樹狀結構圖,樹中的每個成員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族起源、家族關係以及其他成員的基礎信息。

    許多複雜的家譜樹經常應用於醫學、係譜學和社會工作當中,被稱為基因家譜圖。我們最常見到國外書麵記載比較古老的譜係,那就是《聖經》中記載的耶穌基督的家譜。就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記錄了生下耶穌的以色列曆代先祖,從亞伯拉罕開始到馬利亞為止。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又記錄從耶穌生下的所有後裔,就是曆世曆代的基督徒。凡生耶穌的直係親屬名單都寫在馬太福音第一章;凡耶穌所生的後裔(即重生的基督徒),因為人數很多,聖經上寫不下,都記在“生命冊”上。把馬太福音第一章與“生命冊”加在一起,即生耶穌的人與耶穌所生的人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耶穌基督的家譜。

    阿德裏安娜·墨菲是馬裏蘭州羅克維爾市格林阿克裏學校7年級一名學生,今天她的社會學的內容是講述家族曆史故事,並繪製出“家族樹”。這是每個美國孩子社會課上都要經曆的課程。

   “家族樹”,顧名思義,就是一棵樹的模樣,家族樹是把祖先設置在底部,後裔就是枝幹,隨著後代不斷繁衍,樹的枝椏就會不斷的發展延伸,枝繁葉茂。這和中國傳統的家譜遷絲圖不同,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觀念的差異。與中國思想重視傳承不同,西方更重視的是思想和個性的發展。

    國外家譜檔案的利用多年來一直持續升溫,利用家譜檔案的占到利用檔案的一半以上。國外的“家譜”檔案並非國內的“家譜”檔案,國外的家譜檔案的範圍十分廣泛,主要有:1、出生記錄;2、死亡記錄;3、婚姻記錄;4、籍貫和移民記錄;5、財產記錄;6、家庭或家族成員記錄;7、業績記錄;8、其他文獻資料。這與我國的家譜是大相徑庭,完全不是一回事。

    二十世紀日本侵略中國前研究過中國的家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美建交,柴澤民任中國駐美第一任大使,美國人也研究過柴大使的家譜。而NBC電視台有個真人秀的節目叫《你以為你是誰》,專門挖掘明星們的族譜,講述祖先的故事。馬友友(Yo-Yo Ma,1955年10月7日-)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為法國出生的華裔美國人,曾獲得多座格萊美獎。對此,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特地委托了美國猶太州家譜學會家譜圖書館中國家譜顧問李行遠(Grace Chan)女士來中國尋找馬氏宗譜。這都說明了國外對家譜文化的重視和其重要性。

    我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基本願望,即了解他們是誰,他們祖先是從哪裏來的以及他們的祖先有過怎樣的光輝事跡。全球化浪潮讓很多人如同蒲公英,被吹到世界各個角落生長,這加大了人們探索自己是誰、來自哪裏的欲望。

最近博文:?

天涯海角遇知音

我讀《土樓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