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貴族:讀暢銷書 A Gentleman in Moscow

淡然 (2021-03-04 13:09:06) 評論 (44)

讀這本書,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不是因為太忙,也不是因為太長,隻是因為喜歡,因為喜歡所以想慢慢地享受…

這是我第一次寫讀書筆記!  文學城裏有許多我仰慕的博主,讀他們寫的書評抑或讓我想讀未讀過的書,或再讀已經讀過的書。讀他們的書評讓我為不同的觀點而思考,為相同的感受而叫好!慢慢地,讀到一本好書,我也想試著記錄一下自己的感想,但往往是感受很深,但提筆卻不知道寫什麽。《A Gentleman in Moscow》便是又一本好書讓我想寫點什麽,記錄一下這本給了我美好的悅讀時光的書!也許,我還是會詞不達意,但我會努力,因為我太喜歡這本書了!

A Gentleman in Moscow,《莫斯科的紳士》。如其名,描述了一個莫斯科的紳士三十多年的生活。故事起於1922年,布爾什維克推翻了俄國的帝製,伯爵 Alexader Rostov 被判終身監禁, 罪名是一個不重要的借口,更主要的是因為他是伯爵,他太富有。那一年他三十歲!

三十年後,伯爵的老朋友對他說:"很多年前你被終身監禁在Metropol的宣判,讓你成了整個俄國最幸運的人"。 讀完這部小說,應該不會奇怪為什麽他的朋友這麽說。

Metropol,  這不是個監獄,而是莫斯科的一個著名的五星級酒店,全名是Hotel Metropol Moscow, 莫斯科大都會酒店。雖然小說是虛構的,大都會酒店是真實的,它就位於克裏姆林宮的對麵。這是從大都會酒店的官網上下載的酒店外景。

在布爾什維克革命前,伯爵Rostov是大都會酒店的常客,他有著自己的豪華套間,連裏麵的家俱和裝飾品都是他祖父母留下的古董。現在,伯爵必須從套間搬到轉不過身的酒店小閣樓裏,並在小閣樓裏度過餘生。雖然隻是軟禁,但終身不得踏出酒店的大門,這會是怎樣的生活?

伯爵是怎麽對待這突變的?他又是怎麽從開始適應監禁的生活到某個午夜爬到酒店的屋頂想結束自己的一生?又是什麽讓他從被動轉向主動?最終伯爵又是怎樣為他愛的人和他自己計劃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假如一個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他就會被命運掌控”!伯爵Rostov在生活發生180度的轉變中,在大都會酒店這個有限的空間裏,以他那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依然處處展現著他的睿智,他的風度!他能在軟禁中盡可能地保持著精致的生活習慣,他這個從未工作過的伯爵竟能把飯店侍者的工作做得完美無缺… 作者描寫了一個活脫脫的"紳士",他也是俄國"最後的貴族"!

人們說,培養一個貴族需要至少三代,而象Rostov這樣的貴族,他那骨子裏的貴族風範,是什麽也改變不了的!

作者筆下的伯爵形象,不是用形容詞堆積起來的,而是一個個的小細節,讓讀者自己組合出了一個紳士的形象。比如作者描述伯爵的一個小怪廦,那就是他讀菜單時總是從後往前讀,因為經驗告訴他如果先選餐前菜再選主餐,結果一定是後悔!伯爵是個美食家,從這樣的小例子中可見一二。

作者很善於對細節的描述,而他對伯爵的日常生活的描述,讓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愉快,尤其是適合我這個愛吃愛玩的讀者!

我們可以隨著伯爵出入於這個酒店的豪華套間,它的舞廳會議廳,它的飯店和廚房,甚至它的儲藏間和鍋爐房。讀完這本書,大都會酒店迅速地在我的莫斯科向往景點中直升前列!

我們還可以想象著與伯爵共進早餐午餐和晚餐,還有午夜前的酒吧消閑。我把書中每一道我不知道的俄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經典美食都Google了一通,不但看照片,還看菜譜,因為看了菜譜更容易想象美食的味道。

當然,如果這本書隻是描述一個貴族的軟禁生活,那還不如直接去看旅遊指南。而這本書的吸引人之處,是以Metrolpol大酒店為一個獨特的視角,描述了俄國社會三十年的變化。讓我這樣對蘇聯曆史和政治所知甚少的讀者,也對蘇聯這段時期的變遷有了印象,有了感受。

其中的一個例子:在大都會中的一個飯店裏,伯爵邂逅了的Nina, 一個可愛的充滿了好奇心的女孩。Nina一心想做公主,伯爵往日的貴族生活讓Nina憧景萬分,他們成了忘年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Nina的興趣也在不停地變化中。她先是迷上了科學,以她的聰穎不斷地想出各種有趣的實驗。再後來,她一心想為社會做貢獻,於是與她的同誌們一起自願報名去偏遠的貧困地區扶貧。Nina最後一次出現在大都會,是為了把她五歲的女兒Sofia托付給伯爵Rostov幫助照管,因為Nina要去想辦法把她的丈夫從勞改營解救出來。Nina說,她會在兩三個月後回來接Sofia, 可是她再也沒回來…

穿插在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也是個性分明,各自以自己的故事與經曆,演繹著那段時期蘇聯社會的變遷。Nina的女兒Sofia,最終走向了她想要的生活。伯爵的多年好友與詩人, 在說了伯爵是俄國最幸運的人不久,自己卻成了社會運動的犧牲品。風韻萬分的女演員,能說會道的美國人,大都會飯店裏的主廚與領班,酒店的裁縫,飯店樂隊的指揮… 

即便是書中的反麵人物,大都會那個無知的,靠關係被提撥的餐廳經理The Bishop,也被作者描寫得唯妙唯肖。當The Bishop 還是餐廳的侍者時,有一天伯爵驚訝地發現大都會酒窖裏的10萬多瓶葡萄酒都失去了商標。飯店的領班告訴伯爵,有人抱怨不同品質不同價位的葡萄酒,體現了因貴族製度帶來的不平等,所以上級領導決定從現在起大都會所有的餐廳酒吧隻賣同樣價格的葡萄酒,而客人也隻能選擇是要紅葡萄酒還是白葡萄酒,以體現新製度下的平等。"聽說這個抱怨的人就是 The Bishop",領班說!

小說的作者 Amor Towles 在投資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後,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這是他出版的第二部書。他的第一部小說叫 《Rules of Civility》,這兩本書都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我在猶豫,要不要接著讀 《Rules of Civilty》。

有時喜歡一本書,會讓我愛上一個作者。但有時,也許是已經讀了這個作者的最好作品,之後再讀其它的,卻帶來失望!想了想,決定讀一下《Rules of Civility》的第一章,這是附著在《A Gentleman in Moscow》的書末,一個不錯的做廣告的辦法。可讀完這一章,我依然在猶豫。和兒子一聊,他說他兩本都讀了,隻推薦給我一本自然是有原因的。哈哈,幫我做決定了!

也許再過幾年記憶淡了,好奇心強了,我還是會去讀那本沒讀過的 A Towles的書,也許那時他又有新的作品問世了。

但我能確定的是,我還會再讀《A Gentleman in Moscow》。在寫這篇筆記時,我又翻了一下這本書,發現裏麵的許多細節又在吸引我重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