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日回國,細節之處看發展

迪兒 (2019-05-06 23:02:35) 評論 (64)

這次回國,我接觸的第一個人,是機場接我的出租車司機。小夥子三十歲左右,是西安郊縣的農民。他告訴我,現在種地,隻有機械化大規模種植才能產生效益,因此,他把地包了出去,自己開出租謀生。他問我,姐,你能不能給我講講,國外的生活是什麽樣的。我說,國外的生活,和現如今這裏的生活比起來,幾乎差不多。他不解地問我,那你為什麽花那麽大力氣到國外去呢。

這個問題挺尖銳的。二十多年前我到美國的時候,美國人的生活,除了互聯網不普及,和今天幾乎沒有多少不同。然而,這二十多年來,國人的生活狀態,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此消彼長之間,中美兩國的發達程度已經到了比肩的水平。按這樣的趨勢走下去,用不了太久,無論美國如何不甘心,這世界老大的位置怕是要拱手相讓了。

這些年,因為工作,因為陪伴老人,我回國的次數不少。每次回去,都看到新的亮點。今天的中國,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高鐵網絡,為國人提供了舒適快捷的出行體驗。幹淨明亮的地鐵,早已不再是北上廣深的專利了。這次,我想說的,是關於我看到的中國在軟件方麵,在細節方麵做出的努力。

在國外生活久了,回國後最不適應的,大概是公共廁所了,不容易找不說,衛生狀況也是不敢恭維。這次回去發現,無論是街頭還旅遊點,甚至是不知名的小城鎮,都很容易找到步行範圍之內的廁所。這些廁所都有顯眼的標識,明亮整潔,而且全部免費。我還發現,許多廁所有了洗手液,配備了烘手機,甚至開始提供廁紙。留心的話可以注意到,專門的保潔員,維持著廁所的潔淨狀態。

和親友們聊起我的感受,他們告訴我,這是開展了幾年的“廁所革命”帶來的變化。廁所貌似低俗,卻是民生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標誌,成語“吃喝拉撒”,和廁所有關的就占了兩項,中國政府喜歡管事,這件事真是管對了

街頭的公共廁所

在紐約生活時,曾經經常坐地鐵。在我的印象裏,大多數紐約的地鐵站都沒有公共廁所,少數的一些公廁,衛生狀況也都比較牽強。我注意了一下西安的地鐵,每一個地鐵站都有關於廁所的醒目標識,總的來說也都比較幹淨。在這一方麵,曾經落後的中國已經走在了前麵。

西安地鐵站的廁所標誌

中國之前的公共設施,很少考慮到殘疾人的方便。這次回去,我發現很多廁所在保留國人喜歡的蹲式馬桶之外。添加了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座便器。人行道上增加了方便輪椅上下的斜坡。這些人性化的進步,讓我覺得非常溫暖。

剛剛塗上黃色標誌的殘疾人坡道

在國外待久了,回國幾乎不敢過馬路了,因為,汽車很霸道,行人也不怕死,就看誰更玩命。現在有規定了,汽車必須禮讓行人,違規的,罰款加扣分。如今西安的街頭,行人可威風了,有些人不管有沒有斑馬線,想過馬路就過了,嚇得汽車遠遠地停下來。我想,有些東西容易矯枉過正,也許以後,也會出台對不遵守交規的行人的處罰吧。

這次回去,霧霾還是有,感覺好了一些。政府非常重視環保,公車廣告欄中,地鐵隧道裏,經常看見習近平的語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離開多年,我早已不習慣灌輸性的官方宣傳了,但是,這種運動型的環保行動也有它的好處,見效比較快。許多土地經過退耕還林,已經成了鬱鬱蔥蔥的林地。春天的居民小區裏,綠樹成蔭,鳥語花香。

父母家小區的綠化帶

我覺得,今天的中國,是開放的,包容的,和具有自省精神的,與西方政客的傲慢和自我中心相比,中國的管理者更樂於並且正在效仿,發達國家先進合理的生活理念,比如上麵我提到的各種細節。基於此,我對中國的未來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