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可否避免“戰爭”?

阿留 (2017-08-16 09:34:46) 評論 (51)

由於美國最近的破四舊毀雕像運動,100多年沒上新聞頭條的南北戰爭重新進入媒體的視線。我想,也許我們確實應該對此有一番新的思考,思考在人類更加進步的年代如何更加寬容,避免使用戰爭這樣的極端手段解決問題。

其實美國的南北戰爭,原因很複雜。從經濟基礎上來說,大致是南北兩種經濟發展模式的分歧造成的。現代人以黑白兩色讀曆史,很容易認為南方“反動”,那麽是否絕對如此呢?

南方傳統的種植園經濟,依賴黑奴。有一個曆史事實大家要知道,那就是被很多左派詬病的、蓄奴終身的傑弗遜總統,實際上第一個簽署了禁止美國繼續進口黑奴的法令,也就是說切斷了奴隸製的源頭。他的想法,大概是讓奴隸製自然退出曆史舞台。到了南北戰爭的時候,據 豆腐幹 老兄介紹,當年密蘇裏河流域一個成年男性黑奴的價格已經漲到了當時的5000刀——那可是3萬多刀就可以在藤校創辦一個學院的時代;創辦MIT=20個奴隸的價格。也就是說,如果斷然廢奴,則種植園主經濟損失巨大,南方傳統經濟麵臨無以為繼的風險,這就可以解釋什麽他們要拚死打一仗——絕不僅僅是道義上的問題。人類發展到現在,願意為道義犧牲的人,從來是高尚的少數;願意為利益犧牲的,才可能是多數。先有利益,然後才是用道義去輔助之;北方的道義是解放黑奴,徹底廢除奴隸製;南方的道義是保護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及其各州本身在聯邦的權利。但如果隻有道義矛盾而非利益矛盾,是不至於刀兵相見的。

解決這個問題,拿到現在,做法大概是聯邦逐步“贖買”黑奴的自由,同時北方工商集團幫助南方實現機械化農業,輔助南方經濟轉型,以避免巨大的動蕩。可是當時的聯邦政府,一無如此巨大的財力,二無現在這樣的權威,北方資本家並不想幫助南方種植園主,雙方各執己見,所以談不攏隻好打了。 

由此我們可以吸取一點曆史的教訓。

首先,白人至上也好,黑人matter也好,濫用福利也罷,問題的根本在於美國這十幾年經濟發展的減緩。克林頓的名言,絕不過時。關鍵是,21世紀如何發展?是走繼續挖掘人欲擴大消費浪費資源的老路呢,還是嚐試一條新路?在新老交替的時候,如何理順各方的關係?美國麵臨的瓶頸,是一個以自由經濟為主的民主國家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瓶頸,需要新的一次蛻皮,這個過程,不可能沒有陣痛,甚至反複。螺旋上升,是個普遍的規律。

其次,社會領域,牛頓第三定律照樣適用:極左有多強,極右就有多強。人們往往討論納粹,而忘了和他們競爭的正是台爾曼領導的、受控於蘇俄的德國共產黨。為了避免這種一麵是海水一麵是火山的困局,最重要的是打擊極端勢力。所以,老船對極左極右各打100大板的演講,調子是正確的,體現了美國人賴以發展的基本政治常識。

第三,社會發展的基調應該是越來越寬容,而非相反。任何違背這一原則的,都是逆曆史潮流而動,不論它以左還是右的麵目出現。當年林肯總統赦免南方士兵,格蘭特總統特赦李將軍,都體現了極大的寬容和政治智慧。記得當年俺學曆史讀到這一段時,大跌眼鏡,不由驚歎美國政治理念比俺們天朝先進至少100年。現在呢,反而要倒回來接近俺們天朝了???由此應該反思所謂“自由派”對美國教育界的負麵影響及對美國傳統觀念的嚴重破壞。他們不是更寬容了,而是更狹隘,不顧曆史苛求古人,跟當年掘嶽飛墳的紅衛兵沒有任何區別(因為據說嶽元帥鎮壓了農民起義)。照這樣下去,下一個被拆的就是傑弗遜紀念堂,然後是華盛頓紀念碑。如果推廣到全世界,俺們就得把秦始皇陵炸了,把兵馬俑砸了;再一個一個檢點人類曆史上的偉人,會發現沒有幾個現代左派眼裏的好人。這也是去年老船上台的根本原因之一——左派的某些做法,荒謬到了違背常識的程度。老川的勝利,其實是左派送給他的。如果左派想重新贏得人們尊敬的話,一定要從這些極端的牛角尖裏撤回來。

最後說一句,南北戰爭,實際上屬於俺們天朝常說的“人民內部矛盾”。現在的左右之爭,也是如此。炒得再厲害,也不能把“鍋”(國)給砸了。願各位本著寬容友善,求同存異的原則,看待這一問題。

後記: 關於李將軍,一個站在曆史拐角的傑出美國將領,他對奴隸製的看法大概也有內心的掙紮和矛盾。後世多強調他是南軍的總指揮,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支持妻子和女兒給黑奴開辦學校,釋放黑奴並支持他們去利比裏亞。他還根據老丈人的遺囑,在他去世5年內釋放了阿靈頓莊園所有的黑奴。總的來說,我覺得看待人物要曆史的看;他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比我們這些後人更加客觀準確。推倒他的塑像是很不妥的,屬於激化矛盾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