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野無塵

遍野無塵 名博

《我的前半生》中的一場戲,不吐不快。

遍野無塵 (2017-07-21 14:52:29) 評論 (24)

《我的前半生》中有一場戲,不吐不快

遍野

前麵看了賀函的一些自我自大行為,可算過得去。

這一場戲,有點不吐不快。

子君被老板帶到杭州出差,適逢兒子平兒過生日。子君把兒子托付給她媽。告訴她媽,不要讓孩子單獨一個人相處。她媽因為自己男朋友的事,要出門,留下平兒一個人。當子君知道後,盡管她媽說是一個小時就會回去,而且連說,不要緊,不要緊的,但是子君仍然操心孩子的安全。給前夫陳俊生打電話,因為俊生和老板賀函談話,他電話遺留在辦公室而不知道子君的電話。子君無奈幾乎是馬上給賀函打電話,賀函知道子君的難處時,平兒的父親俊生就在當麵,賀函沒有告訴俊生電話是子君對平兒的擔憂,隻是答應幫忙子君,去酒店看看平兒。(這是要對俊生保密的嗎?)

到了酒店,看到平兒和外婆在一塊,賀函應該放心地離開,因為他需要回公司處理一起重大事件。可是賀函在知道平兒想和媽媽過生日的願望後,決定開車送平兒和他外婆去杭州見媽媽,一起過生日。到了杭州,賀函本能馬上離開,也許還能趕得上處理公司的重大事件。可是賀函還要等平兒吹蠟燭,還要等子君來後才走,因此耽誤了公司重大事件的處理。造成了公司的重大損失。

後來在子君在知道那天因為她的電話造成公司的損失後,不想讓賀函再次幫忙。可是賀函在知道子君家還有問題時,仍然要幫。甚至當子君苦苦哀求(都哭了)賀函不要再幫忙了時,賀函仍然不為所動,非得要幫忙涉及子君家庭的問題。

不吐不快。

第一,照看平兒的事,應該交給他的父親陳俊生去辦。畢竟要相信俊生是平兒的父親,應該比他賀函的照顧要好,要合情理些。退一步來說,從孩子的角度看,也應該讓孩子和他父親有機會親近。你一個外人,有什麽理由代替孩子的父親的一些責任,排擠孩子和父親親熱的機會?除非是賀函心懷鬼胎,別有目的,而把自己表現的象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一樣。

第二,在優先取舍方麵沒有分清孰輕孰重,難道他不知道他那樣的任性,會讓自己將來(在公司)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也許賀函認為對子君的幫忙(或感情)重要,但是畢竟公司雇用你,你也應當對得起公司,不要因為枝節問題(例如能讓孩子吹個蠟燭),而耽誤正事。

第三,有些強人所難,無論什麽原因,子君不想讓你再幫忙,你還要“強力”介入,甚至是子君哭著哀求,都不管用。難道隻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就可以不顧一切。這又讓我想起中國人在飯桌上爭著搶付賬單,到能打架的地步的情景。(習近平如果認為他是在為了中國人民,沒有私心,可不可以三屆五屆的當主席,甚至登基?強奸民意?哈哈。)

一些偏執狂的人,當然也是高智商有能力的人,在家庭經常會處於控製地位,強迫和變相操縱別人的好惡和生活,對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也很嚴重。

世界上這種高智商但是偏執的人,對這個世界造成危害實在不小。 當年吳三桂也是因為個人感情問題,“衝冠一怒為紅顏”,作了漢奸,帶領清兵進入山海關,把個漢人的江山送給外族,使得中國的資本主義社會進程被扼殺在萌芽狀態,曆史倒退了幾百年,至今中國社會還遠遠落後於西方,而他自己最後又作了清朝的“逆賊”。毛澤東就因為自負和偏執的性格,相信人民公社能給老百姓帶來好處,非得以大救星的姿態,近乎強迫性的讓大家都入了公社,結果造成農村大麵積的饑荒。

對這種永遠自以為是,又很偏執的人,我是敬而遠之的,即就是為了對我好。如果這樣的人要和我做男女朋友,我會逃之夭夭。

(如果賀函在那時候就對子君心存那個意思,還能給糖精戴上訂婚戒指,那要心裏多麽黑暗,精神多麽分裂才能做到,大概是人渣級別的。但願我錯了,他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