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7月28日一戰爆發,布汝博成為當時最著名的戰爭詩人,他的十四行詩 The Dead《死者》和 The Soldier 《士兵》為他掙得國際聲譽。布汝博的詩歌被當時任海軍司令的丘吉爾的助手、博學家馬什(Edward Marsh) 所關注,馬什將其引介給丘吉爾,布汝博因此成為英國皇家海軍自衛隊後備軍的成員,代任少尉軍銜。
回複 'WriteItOut' 的評論 : 愛國主義恰恰是對這首詩的過度理解。詩人不可能活到現在,所以我們也不能用現在的觀點去讀這首詩。Brooke是人道主義者,更多注重的是human nature 而非politics,他的詩,描述的是對死亡的態度,而詩中對英格蘭的描述隻是對故土的描述。十四行詩的格式規定其上下闕必須敘述不同的主題,即下闕一定要調轉筆峰,另劈主題。這首詩,上闕寫士兵在這個世界,下闕寫的是士兵在天國。如果我們讀了更多Brooke的其他詩歌,整體性獲得詩人的內心世界,再回來看這首詩,可能會更有幫助。維基百科的東西隻能做參考,不能作為引證。詩歌中的give,是一個兩步行動, England gives (the flowers, laughter, friendship etc.) to the soldier, and by action of dying he gives them to the mind of eternal heaven. Brooke 雖然年輕,但他對死亡深邃思索,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是他許多詩歌的主題。
現代人對這首詩歌的誤解恰恰在於將它政治化。
WriteItOut 發表評論於
謝謝回複。
不敢苟同您對下篇的理解。我認為第二部分和天國沒有任何關係,不知您的線索從何而來。唯一的可能是“enternal mind”。這裏是維基百科對此詩的定位“This sonnet encompasses the memoirs of a deceased soldier who declares his patriotism to his homeland by declaring that his sacrifice will be the eternal ownership of England of a small portion of land upon which he died.” 完全同意這個定位。也就是說戰士死後,將英倫之風永遠留在了埋葬他的那一方寸土或者是他的犧牲地。所以somewhere與”some corner“指的是他的犧牲地。最後一句的“hearts”是複數,所以不是指士兵本人,所以”讓我在天國得安寧“就不妥。這裏的hearts應該是指他戰鬥過的地方的人民,所以作者有著英倫至上的嫌疑。如果將下半部分還原,我的理解是:
And (I would like you) think, this heart,
(as) A pulse in the eternal mind
(this heart) Gives somewhere back the thoughts by England given;
(this heart gives) Her sights and sounds; dreams happy as her day;
And (it gives) laughter, learnt of friends; and gentleness,
In (those people’s) hearts at peace, (who will be living) under an English heaven.
謝謝點評。商榷如下:
1.關於殖民主義,我個人不以為然,詩人雖然不能擺脫時代的束縛,但這首詩歌更多的是描述詩人對故土的眷念,這是人類共有的情懷,不宜將其疆土化。讀者可以把英格蘭理解成中國、埃及、意大利、烏托邦、子虛烏有的國度,其意義不變。
2. Think only this of me:您的理解和我的理解是一樣的,隻不過用詞不同,至於“我僅願被視作”,從我個人的感受上來說,覺得不夠Personal,而這首詩歌是詩人極其personal的感受。而且,“我僅願被視作”表現不了詩人Pleading的態度,here the poet is making an emotional appeal asking the reader to 'think only this of him.’
3. “Gave, once, her flowers to love”是說英格蘭母親的大地上的鮮花,給詩人去摯愛,而不是由詩人送給他的摯愛,her flowers指的the flowers of England.
4. Gives somewhere back the thoughts by England given,您的理解從字麵上看是準確的,但詩人在這裏強調的是他死後給天國帶去的英格蘭的美德,因為詩人死後去的是天國,而不是世界的四方。
最後要說明的一點是,Brooke 的詩歌,即便是在英語母語的人來說其意義也有爭議,所以你我之間的不同見解實屬自然。Somewhere,指的是 Somewhere in the heaven. He is saying that by dying and going into the Heaven, he is transferring somewhere in the heaven into a place of English characteristics, an English Heaven.
第一行 “think only this of me” 覺得譯成“我僅願被視作” 更合理也更詩歌化。第六行“Gave, once, her flowers to love”譯成“幾曾將她的鮮花獻給摯愛”要比“曾愛過她的浪漫春花”更準確。
最大的異議是對這一句的理解”Gives somewhere back the thoughts by England given“覺得翻成”就讓我將英格蘭所賜的美好帶去天國吧“頗有不妥。這裏的somewhere與第二句的”some corner“指的應該是同一個地方,即是海外之疆土,所以直譯為“這顆完全淨化了的心將英格蘭所賜的思想回贈給某個地方“,所以譯成”將英格蘭的智慧遠播四方”更恰當。一點拙見與作者共享。謝謝文藝篇。
1914年7月28日一戰爆發,布汝博成為當時最著名的戰爭詩人,他的十四行詩 The Dead《死者》和 The Soldier 《士兵》為他掙得國際聲譽。布汝博的詩歌被當時任海軍司令的丘吉爾的助手、博學家馬什(Edward Marsh) 所關注,馬什將其引介給丘吉爾,布汝博因此成為英國皇家海軍自衛隊後備軍的成員,代任少尉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