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宿舍―― 讓我們蕩起雙槳
宿舍樓風格中西合璧,俗稱民國式建築。老式的大屋簷高高隆起,屋簷上是木作,頗具古色。到我們入住時已顯年久失修,宿舍樓分南北兩幢,分別為男女生樓。兩幢樓東西兩側由圍牆相連,圍成一個大院子。中間有一堵牆隔開男女兩邊。隔牆的各自一邊就是一些浴室、廁所等衛生設施。
宿舍樓風格中西合璧,俗稱民國式建築。老式的大屋簷高高隆起,屋簷上是木作,頗具古色。到我們入住時已顯年久失修,宿舍樓分南北兩幢,分別為男女生樓。兩幢樓東西兩側由圍牆相連,圍成一個大院子。中間有一堵牆隔開男女兩邊。隔牆的各自一邊就是一些浴室、廁所等衛生設施。
在三年裏我住過四間宿舍。高一在原男生樓(北樓)三樓302房,到高三住進原女生樓(南樓)一樓102房,原則上隨年級升高往樓下退,房號不變。宿舍樓有三層,高中、初中同一級的學生住在同一層。
致於宿舍成員,共有三次組合。高一作為新生入校時的編排,高二新學年在北樓202房時的編排,高二下學期中進行文理分科後的編排。在三次變遷中,我沒有大變動,隻是床位從原來11、12號變成5、6號,對我更好。
每間房間三米半高,四米寬,五米多長的一個房間,沒有廁所,沒有浴室,沒有水龍頭,沒有電風扇,更不用說空調,房間正中擺放四張長方形桌子,拚合成一張大的長方形桌子;圍著長方形桌子有六張雙層床緊貼牆壁放置,除了房門口一米多空擋外,幾乎圍了一個方圈;床和方形桌之間是一圈約一米寬的通道。每間房間十二個人,故有十二個水桶,若幹十二雙鞋子,六、七個熱水壺,還有杯子、飯盒等物,比起家中來,既簡陋,又齊全。所謂簡陋,就是沒有擺設、裝飾物的東西,一切不常用的東西皆無。然而各種必需品一一齊備,這就是齊全。
說到水桶,這是住宿生的特征。從家中來時,用水桶裝滿各種生活用品扛來,平時洗澡、洗衣服時用它,宿舍、課室搞衛生時,也動員個人回去拿水桶用。我甚至不知道從前學校如何搞衛生。到宿舍尋找某個人,隻要他的水桶不在宿舍就可以知道他在哪裏。
宿舍樓中的窗子據說是北美洲加拿大式的,冬可擋雪防風,適合嚴寒地區。但這種窗子裝在南方濕熱氣候的地方,隻苦了我們這些宿生。夏日,風一絲也難以從窗子進來,屋子如蒸籠一般。
有一學年期末考期間,正值7月份酷熱天氣,晚上熱得難以成眠。席子也變得火熱,隻好側身躺,盡量減少接觸麵積。蚊帳裏實在熱,被迫撩開蚊帳一角透涼,但蚊子聞訊飛來,揮之不去。偶爾還貼在耳邊嗡響,惹得我又急又恨,更出了一身熱汗。熬到周末,回家在飯桌上訴苦,說到這一情景時,家裏人哈哈大笑。那個年代,人們剛剛從溫飽的擔憂中解脫出來,酷熱與蚊蟲叮咬都不是人們計較的生活困難。見到家裏人不在乎的反應,我好像也從這艱苦中釋然,終於慢慢克服。
當年的宿舍樓如今重新裝修改為行政辦公樓,舊式的窗戶也退休了。樓房裏裏外外古色古香,極具藝術風格。藝術的美感在隔岸觀火的心態下產生,當年住在裏麵時毫無美感,也不曾覺得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