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梳理一下阮少平的“表演路線圖”。根據公開信息,他的頭銜之誇張,簡直堪比神仙:“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品牌發展工程健康總顧問”,“阮順堂中醫藥第一傳承人”,“國際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
他活動的軌跡,高度集中在中醫藥推廣和白酒產業合作兩個領域,演講不斷,剪彩不斷,榮譽不斷,合影不斷。2025年7月,他還被國際醫藥大學聘為“兩院院長”;而在去年4月,則出現在山東濟南某酒莊,以“院士”身份談“白酒與中醫藥結合”。

這些光鮮場合中,幾乎沒有任何人站出來質疑他的身份。直到最近,一份調查報道揭開真相,我們才知道:無論中科院官網,還是南方醫科大學(即“第一軍醫大學”原單位)都查無此人。一個連簡單查證都經不起考驗的假院士,竟然堂而皇之混跡多年。問題顯然不是他太聰明,而是這個社會太好騙。
一樁騙局如果能持續多年,絕不可能隻是“一個騙子的孤獨表演”。它一定是一個生態係統的產物,一個默契的合謀鏈條。阮少平的“身份鍍金術”背後,是三種力量的推波助瀾:
第一,急功近利的主辦方:學校、企業、機構為什麽會邀請一個沒有背景、毫無資曆的人出席講座、參與合作?答案很簡單:他們不在乎真假,隻要“頭銜夠響”就好。“中科院院士”“軍隊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這些名號在基層地方機構眼中就等於金字招牌。他們不會查,也懶得查。他們要的隻是一個“裝點門麵”的人,一個可以給自己的會議、項目、產品“鍍金”的工具人。對他們來說,真院士太難請,假院士也能用。
第二,媒體與公關的“捧場”助力:阮少平所到之處,幾乎都有本地媒體或公眾號的“熱烈報道”,配圖精致、措辭熱烈。這些“自媒體”和“軟文廠商”,從不考證內容的真實性,反而越誇張越好——“院士駕臨”“深入交流”“振奮人心”“推動地方中醫藥發展”……在這個“內容為王”而非“真實性為王”的時代,很多地方新聞和宣傳內容,早已淪為營銷工具。騙子想火,媒體給台;騙子想紅,宣傳給燈光。
第三,“學術江湖”灰色地帶的養分:阮少平的“演藝生涯”主要在中醫藥領域展開。他的“阮順堂”是他自創的“中醫品牌”,而“國際醫藥大學”——這個聽起來頗具高大上的機構,實際上並無正統教育部備案資質,更像是“民間山寨學術平台”。在這樣一個缺乏監管、混雜真假、講究“師承”而非“學曆”的灰色地帶,一個願意大言不慚、敢穿大褂、敢念術語的人,極容易被推為“中醫大師”“傳承人”“國醫奇才”。也就是說,他並非是“混入”這個圈子的異類,而是這個圈子滋養出的“應運而生者”。
或許你會問,這種偽造履曆,隻要上中科院或學校官網查一查,就能戳破,為什麽沒有人查?為什麽這麽多年都沒人管?答案其實令人心寒。
基層單位的負責人不會去深查對方身份,因為這對他們來說不是“剛需”。他們隻要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比如“組織一次有含金量的講座”“配合政府宣傳”,不出事就好。他們寧願相信對方是“真院士”,因為一旦發現是假的,自己也要承擔“引狼入室”的責任。信則有,不信則自找麻煩。
如果你是某個單位裏少數認真較真的員工,發現“這人不太對勁”,你敢站出來質疑嗎?你質疑一個“院士”,就等於質疑領導的眼光,質疑主辦方的安排,質疑整個流程。沒人願意得罪這樣一個“坐上賓”。於是,假作真時真亦假,大家默契配合,誰也不拆穿誰。
受騙者明知自己被騙,卻極少站出來曝光。一來是“打臉”——承認被騙就是承認自己蠢;二來是“怕麻煩”——曝光之後要承擔撤稿、道歉、善後等一係列成本;更糟的是,有些單位甚至還可能因此被問責。所以,這種騙局有一種特別魔幻的生態:受害者不願說,旁觀者不願問,騙子自然樂得繼續下去。
阮少平事件看似荒唐,實則折射出一係列深層次問題。在許多地方,“院士”不再是科研榮譽,而成了身份象征、金字招牌、甚至商業通行證。隻要頭銜夠大,哪怕你講得是偽科學,大家也願意信。“頭銜掛帥、內容靠邊”,讓騙子有了施展空間。
阮少平不是真正去講科研成果,他講的是“中醫養生”“酒療結合”“國醫文化”,全是可以被包裝、被商業化的內容。他的身份是學術的,但目的卻是營銷的。這種以學術包裝商業的行為,在中國大地並不罕見。許多企業邀請“專家”站台,說白了是借助學術的外衣做營銷的內功。
無論是主辦方,還是媒體,還是相關行業協會,都沒有在事件發生前起到應有的“身份核查”職責。一個人能偽造“中科院院士”多年而無人問責,說明我們對學術頭銜的管理機製形同虛設。中科院自己沒有對“假冒院士”形成法律追責的通道?媒體沒有建立黑名單機製?主辦方對演講者沒有最基本的背景審查流程?
阮少平隻是一個符號,他背後是一個結構性寬容欺騙的社會生態。我們常說,騙子可恨,但更可怕的是——騙子永遠不缺觀眾。在一個到處渴望捷徑、迷信頭銜、推崇包裝、逃避責任的環境中,阮少平這樣的角色不會是唯一。他今天被揭穿,明天又會有新的“院士”“大師”“總顧問”粉墨登場。而真正讓這些人走紅的,從來不是他們有多能編,而是這個社會上有太多人願意被騙、不敢質疑、不願追責。揭穿一個阮少平不難,難的是揭穿那些請他站台的人,簽字認可的人,陪他合影的人,給他搭舞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