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的小說家(一)

百花苑主 (2017-02-14 10:47:41) 評論 (30)

 

作為2016年才開始瀏覽文學城的普通讀者,想說說我在城裏讀過的幾個小說家的作品----僅以此文,致敬他們!

由於我的欣賞和寫作水平都極其有限,拙筆無法描摹出他們作品精彩程度的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在此向他們表示歉意! 又鑒於城裏開博客的文化人數量巨大,而我受限於工作家庭和時間等因素,閱讀量非常有限, 也在此向我此文中尚未提到、接觸到他們作品的那些小說家道歉!!!

文藝作品有多種形式: 小說、 散文、詩、詞、散文詩、雜文、隨筆,議論文、政論文等等,沒有高下之分,隻有體裁之別。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偏愛閱讀小說,因此,就說說文學城我推崇的幾個寫現實體裁的小說家 (排名不分先後): 水沫, 葉虻,卜蘭子, 青荷,平凡往事,Rogerwho,杜鵑,2010的冬天, 等等-----之所以對他們/她們以"家"稱之,因他們至少都有三部以上的優質小說作品。文學城的武俠小說家待專文另述。
            
                     水沫

水沫,文學城大名頂頂,圈粉無數、名校理工科出身的美女作家(主業是電腦軟件專家)。 

水沫的代表作有: ,, , 等等。 是剛出版的一個收錄有她16篇作品的小說集,熱買中。

水沫擅長女性婚戀體裁和家庭倫理題材的寫作,其中部分作品又屬青春校園愛情題材。水沫筆下的女主人公,大多是沐浴歐風美雨但骨子裏又兼具東方傳統的,外柔內剛, 獨立自強的知識女性。她們溫婉賢良,事業家庭一肩條,常常事業成功但家庭婚戀生活出現意想不到的波折或挫折,但她們沒有在挫折麵前消沉和自哀自憐下去,而是把拐點做為新起點,直麵人生的慘淡和人性的不完美,以內心的勇敢和強者的姿態,重新構建自己的新生活----猶如地震倒塌後的重建。這些女主身上,折射了我們對完美女性的理想,也呈現了海外華人女性的生活和生存狀態,正是這種對共性的發掘和描畫,引發了文學城廣大女性讀者深層次的心理共鳴。 

水沫的文字風格細膩溫婉,秀雅含蓄,唯美清新。筆觸既善工筆白描和濃墨重彩,也善營造煙雨蒙霧的寫意留白。 她寫實和寫意功力皆佳,文字技巧純熟,猶如輕功了得的武林高手,可騰雲駕霧,可飛簷走壁,任何體裁她都可信手撚來毫不費力。她對女性心理和場景的描寫尤為逼真。逼真到什麽程度呢? 一般情況下第一人稱寫作的帶入感是最強的,但水沫都以第三人稱寫小說,卻帶入感極強 ,看其它小說,總能感到看得仍是別人的故事,主體和客體間有明顯的分界線。但看水沫的小說,會不知不覺進入小說角色之中,恍若女主附體,會情不自禁與她同悲同喜,同哭同笑。我研究好久,依然不知她的武功秘笈是如何修煉到如此化境的。

在體裁上,她的作品可說是涉獵了留美華人近年婚戀中出現的所有熱點話題: 婚內情,婚外情,初戀,外遇,小三,破鏡重圓,離異重組,海歸老公,留守太太等等,她的小說構思巧妙,情節曲折,波詭雲謐,高潮迭起,餘韻悠長。結局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她對故事節奏的把握,對文字節奏的把握,都恰到火候,讀來絕不厭倦,恰如相聲大師,坑挖得是地方,包袱抖得是時候。

她的文字和節奏好到什麽程度? 舉例說明: 我首次讀她的連載小說,是從半中腰讀起,一日恰有片刻閑暇,時間短到恰夠讀一篇短文,於是我抄起她小說,隨便翻開一個章節,在不知前文和後語的情況下,讀了下去,一般而言,讀連載小說處在這種搞不清人物關係狀況的情況下,是很難讀下去的。意外的是,我居然被這掐頭去尾的章節,吸引進去了,而且讀完意猶未盡,急忙掉過頭,尋找到第一章,如饑似渴地看起來。足見她小說吸引人的程度,可謂段段鮮活,寸寸人性。

水沫的代表作所引起的反響,城裏的眾 多網友專門為此寫了書評的,有45篇之多。這裏我就不再重複。有興趣的讀者可進入水沫的博客閱讀。

 

               葉虻

葉虻是詩人,也寫小說。我最喜愛的,是他的小說三部曲, 和。

寫得是發生在50~60年代那個動亂的大時代中,詩人父母的命運悲歌和愛情聖歌,它的美麗純粹和它的悲劇性,令人肝腸寸斷;我從中讀出了我個人的感悟: 這個世界上真愛盡管稀有,猶如在耀眼的玻璃沙灘中尋找真鑽,但真愛確實存在,真愛的永恒性和純潔性是不容置疑的。

情節緊湊,邏輯慎密,懸念叢生,  寫得是一個16歲的美麗純潔而又高尚的少女,為了保護她最心愛的一群少年朋友,為了反抗陳舊封閉專斷極端的教育體製,而獻出自己生命的故事,是一曲對愛情,友情,忠誠,善良,舍生取義這些人類美好感情的謳歌。這些古老的價值觀,正在被現代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人們日益背棄,排斥,嘲弄,遠離和遺忘。這是一部以淚和血合成的心血之作。我閱讀時多次蒼然淚下,感佩女主的高尚無私的人格和為保護愛人而舍生忘死的獻身精神。


關於, 網友和作家卜蘭子有特別的描述:  故事以“我”尋找一個叫寒珊的女子為主線,同時插入“我”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的懵懂戀情,全麵細致地描述了一個戀愛中的男人從青澀年華到而立之年各個階段的心理世界。(是女性了解男性的一部必讀教科書。)小說以“我”在夢中見到寒珊開始,回憶與寒珊相識以及交往的過程。夢境與現實來回切換,虛擬與真實相互交融,充滿了魔幻意境和神秘色彩,作者對寒珊人物的塑造采用了一種寫意的手法。沒有具體的外貌描寫,沒有鮮明的性格特征,她擅長書法,帶著偶然流露的南方口音,行走時背著一個沉重的古箏是我對寒珊的唯一印象。寒珊就像一個飄忽不定的影子,使“我”和她在一起時如屢薄冰,稍不留神時,寒珊就消失不見了,害“我”不得不重新踏上尋找寒珊之旅。作者以比喻象征的手法,表現出男子對飄忽不定的愛情尋覓和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心路曆程。

網友"沒有對錯-隻有過客 "對此小說的評論,  道出很多男性讀者的心聲:  有這樣的男人:身邊不缺女人,但那一刻,卻倍感孤獨。凡塵中的肉體在享樂人生,但心靈卻隱隱作痛。這種男人身邊的女人,幾乎沒有人懂。一旦有人懂,這個男人才有可能重回溫暖人間。 

葉虻不是以小說語言來進行小說創作,而是以一種詩化的語言來進行小說的寫作,這可能是他作為詩人和小說家,把兩種文體巧妙嫁接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書寫文體吧。在他的小說裏,每一句都精雕細刻,每一句都是這種詩化語言的最好體現:  大量的通感,聯覺, 明喻,暗喻,隱喻,借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他的作品充滿了一種久違了的、我在閱讀俄羅斯古典文藝作品所能產生的那種莊嚴聖潔,優美浪漫,靜穆深沉的美感和豐富的層次感。這三部小說,也都是以明線暗線(主線輔線),現實與過往交織穿插的方式,編織而成,產生出 絢麗多彩,意象豐富的文體結構。

再次感謝文學城所有小說家給我帶的獨一無二的閱讀體驗和精神享受。

僅以此文,向你們致敬!

 

下篇會介紹另兩位文學城的小說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