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熱鬧,何為“供給側”?

留學日誌 (2015-12-15 15:03:03) 評論 (3)

本來對經濟文章不感興趣,偶然看到一篇,好像還看懂了,轉摘如下:

近期,“供給側”成為經濟政策表述中的高頻詞。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總書記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什麽是“供給側”?從字麵理解,“供給側”就是相對於需求側,涉及供給的各個方麵。上世紀70年代發軔於美國的供應學派,建立在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基礎上。凱恩斯主義的核心是注重需求側的管理,通過刺激需求達到經濟調控目的,其典型工具是貨幣政策。一味擴大需求會導致持續通脹,進而導致經濟停滯。供應學派針對凱恩斯主義的弊端,提出減稅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成為最鮮明的口號。

供給學派經濟思想占重要位置的裏根-撒切爾主義。

裏根上台後,於1981年將供給學派的主張結合貨幣學派的主張一起運用到經濟管理中,並分解為削減不包括軍費在內的財政開支,對企業和納稅個人實施大規模減稅,減少對企業的幹預,嚴控貨幣供應量等措施。這是“供給側改革”的第一次大規模實踐。減稅計劃導致裏根執政期間赤字從一度平衡走向失衡。自克林頓時期以來,出於平衡赤字的考量,供給學派失去了實踐舞台。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全球主要經濟體重拾凱恩斯主義,著重用貨幣政策刺激需求。

裏根時期的“供給側改革”,一個主要著力點是“減”,減少福利開支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的“供給側改革”主要著力點在於“改”,比如在福利開支方麵,從目前的政策運用看,不僅不可能減,相反會繼續增加社會福利的投入。

網絡消費和出境消費的迅猛增長表明,消費需求已得到足夠的刺激,關鍵在於沒有轉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內需,許多消費力轉為外需。不強化供給側管理和改革,就無法聚集經濟增長的動能。

什麽樣的人口政策能夠保證充足和更高素質的人力資本供給?在中小企業天然缺乏高等級信用的情況下,什麽樣的金融政策讓中小企業得到資金供給?什麽樣的政策既能讓房地產行業發揮經濟引領作用,又避免形成過大價格泡沫?這些問題都是老問題,一管就死、一放就亂。而製度供給的創新是最重要的前提。

營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場環境,淘汰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產能,激發企業活力,將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房地產業持續發展,這一行業能帶動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許多下遊產業的發展,也是讓2.5億缺乏相應市民權利的城鎮常住人口能真正定居下來的必要物質前提。

股市既是企業的直接融資平台,也是普通投資者合法獲得財富提高消費能力的主要平台。

產業層麵、調控層麵、財稅層麵、資本層麵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