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何來華捧場
開始聽說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要來出席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而且最後果真來了。對此,筆者心裏未免犯了點嘀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什麽要來,美國都不來,潘基文怎麽敢來?因為過去有一個這樣的思維定勢:凡聯合國主張、決議,都是受美國操縱的。
這次是否例外?當然說成例外也可以講得通,因為美國一些盟國夥伴不也是不管不顧美國反對,紛紛參加由中國主創的亞投行嗎?再說,日本當年向聯合國投降,當年報道白紙黑字。美國再蠢,也蠢不到阻撓聯合國秘書長前來中國出席紀念抗戰閱兵大會的程度。
但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出席中國“9.3”紀念抗戰70周年勝利閱兵,實際上是該有個說法的,但,中共不想挑明。各國官方都心知肚明。但是各國老百姓卻未必都清楚。筆者雖然比新中國年長十歲多,曆史上的事也知道一些。但是,抗戰勝利和日本投降有關細節並不清楚。
這事直到大閱兵之後第二天,筆者才弄明白。原來所有出席“9.3”嘉賓中,聯合國潘基文是最名正言順的一位(按說在嘉賓中,他應該被安排在最顯赫的位置,甚至給他安排一個發言的機會)。為什麽這樣說?這事是筆者第二天從網絡一篇文章中得知的。那篇文章是這樣被推薦的:“ 70年前轟動全國的文章,今天必須要看。”
然後就是下麵的導讀: “【導讀】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朱啟平作為戰地記者被派往日本現場采訪。9月2日,他目睹了中、英、法代表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裏號’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儀式。其現場報道《落日》次日在《大公報》上發表,轟動一時,被公認為‘狀元之作’,後來還被列為大學新聞典範教材。”
請看作者朱啟平在1945年9日3日在《大公報》以《落日》為題發表的一篇長文報道的開頭:"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時十分,我在日本東京灣內美國超級戰艦‘密蘇裏’號上,離開日本簽降代表約兩三丈的地方,目睹他們代表日本簽字,向聯合國投降。“看到這裏,不僅筆者恍然大悟,很多讀者也一定恍然大悟。原來日本既不是向中國投降,也不是向美國投降,更不是向蘇聯投降,而是向聯合國十來個國家的同盟軍投降。精確的說,是向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投降(而聯合國是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通過聯合國憲章,標誌聯合國正式成立)。
當年的當天”八點半,樂聲大起,一位軍官宣布,聯合國簽字代表團到。他們是乘驅逐艦從橫濱動身來的。頃刻間,從主甲板大炮後走出一列衣著殊異的人。第一個是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他穿著一身潔淨的嘩嘰軍服,左胸上兩行勳綬,向在場迎接的美國軍官舉手還禮後,拾級登梯走至上層甲板上。隨後,英國、蘇聯、澳洲、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的代表也陸續上來了。“
從朱啟平纖細報道中得悉:麥克阿瑟將軍代表美國簽字後,接著就是徐永昌將軍代表中華民國簽字,然後就是英國、蘇聯等諸國代表簽字。最後是日本代表團在投降書上簽字。
聯合國第一次發威
說到聯合國,順便多說幾句。美國托羅斯福的福,世界托羅斯福得福,二戰結束後成立了聯合國,將一片散沙的世界團結起來, 並被全體會員國授予一定權威,對國際事務進行運作。除了協調國際關係,處理地區衝突、緩和緊張局勢,加強各國經濟貿易、科學技術、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極力維護世界和平而外,也對破壞和平挑起地區衝突而引發戰爭或恐怖行為的勢力或國家,實行一定的製裁。
製裁分冷戰期間和冷戰後。冷戰期間,即指二戰後,因客觀上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壘,遏製了聯合國職能的運作和發揮。蘇聯解體後,社會主義陣營瓦解,聯合國製裁職能得以發揮,受到聯合國製裁(如經濟製裁、禁運等)不乏其例,不時發生。
多達一二十個國家 。
但不能不借此提一下,因朝鮮戰爭,在冷戰初期,聯合國成立五年之後,第一個被聯合國製裁的國家就是新中國(此事被毛黨密封得很嚴,隻說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要扼殺新中國,對中國禁運)。與此同時,把中國幫助朝鮮發動攻打南韓的戰爭曆史真相密封得更嚴實。
由於毛澤東幫助金日成發動攻打南韓的不義之戰,遭到聯合國禁運製裁。這個曆史真相被毛黨掩蓋了六七十年。隨著時代的進步,尤其像子彈一樣的互聯網的突飛猛進,古往今來的曆史真相不時射入我們的眼瞼。
早在201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的真相》(甚至有的還要早一些)就見諸於互聯網了。該文開頭介紹說:“原蘇聯國家檔案資料有部分解密,關於金日成等人如何策劃發動朝鮮戰爭的經過終於泄露出來。原來侵略者並非「帝美」李承晚匪幫,而是金日成、斯大林。但是由於信息封鎖,至今多數人仍沿襲過去的思維模式,認為朝鮮戰爭是「美帝」挑起的。”
該文直指朝鮮戰爭的要害核心部位:“最近,原蘇聯國家檔案資料有部分解密,關於金日成等人如何策劃發動朝鮮戰爭的經過終於泄露出來。原來侵略者並非「帝美」李承晚匪幫,而是金日成、斯大林。
該文在《 1、朝鮮戰爭爆發前,中國知情不?》標題下進一步指出朝鮮戰爭爆發內幕:
“1949年,金日成奔走於莫斯科和北京之間要求合夥發動「解放」南韓的戰爭。在金日成的殷切要求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朝鮮族的三個精銳師在1949和1950年初調入朝鮮,編入朝鮮人民軍,供金日成調遣。(見魯南生:《斯大林、毛澤東與蔣介石》)這三個師原來歸四野林彪統率,他們曾身經百戰。這樣一來金日成手下的兵力增加了一倍,而且增加的都是精兵強將。在這種情況下,金日成放膽在1950年6月25日,有計劃、有準備地發動了入侵南韓的戰爭,因為有備而來,一鼓作氣三天之內就攻下韓國首都漢城,世界為之震驚。所以,金日成出兵南韓,中國事先是知道的。”
看到這裏,筆者想多囉嗦一句:所謂中國事先知道那自然是中國高端決策層,而廣大老百姓至今蒙在鼓裏。而那些,尤其參戰的誌願軍中站出來寫文著述辟謠、為毛黨辯護更加顯得可憐而可悲。
該文在 《2、關於抗美的宣傳》標題下,一筆戳穿來了有關朝鮮戰爭起因的真相:
“朝鮮戰爭爆發後,當時國內的宣傳一致認為是美帝指揮南朝李承晚發動的戰爭,全國很多城市舉行聲勢浩大的大遊行,開大會聲討‘美帝國主義’。細想一下,如果是南韓發動戰爭,他們乘勢而來,怎麽會三天之內,就丟了自己的首都漢城呢?在當時聲勢浩大的宣傳運動中,人們是不會思考這些問題的,因為那時的人都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當然,現在的絕大多數中國人也是),所以隻能跟著反對‘美帝’侵略。”“行屍走肉”看起來是對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種貶低和否定,其實,麵對被掩蓋的真相,群眾就是睜眼瞎。
在以 《3、朝鮮戰爭死亡人數》標題下,
朝鮮戰爭是二戰之後最殘烈的一場戰爭,造成了500萬人的死亡,(平民死亡300多萬,軍人死亡100多萬)。中國誌願軍死亡人數,現在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很多戰士死得悲壯淒慘。誌願軍夏天入朝,本想冬天之前結束戰鬥,沒有想到拖了三個冬天,後勤補給跟不上,很多戰士凍死。根據美國人寫的回憶錄提到,曾經有一段時間,誌願軍和聯合國部隊之間的陣亡人數是14:1。在這場戰爭中除了造成人員死亡之外,還耗費了中國的大量財政開支。1951年中國的財政出支有50%是用在朝鮮戰場上。(見毛選五卷P66)
且看聯合國軍的傷亡情況:(可是,在中國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這個著名的越戰紀念碑近旁,還有一座與中國關係更為密切的戰爭紀念碑,那就是美國的朝鮮戰爭紀念碑。)(引自《朝鮮戰爭的真相》)“。。。在圍起這個水池和紀念碑的石塊上,我們看到刻著參與朝鮮戰爭的聯合國軍的傷亡記載:陣亡美軍54246,失蹤美軍8177,被俘美軍7140,受傷美軍103284。我們從未接觸過這些戰爭數字,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它的分量。在這些數字裏,我們也發現了自己對曆史事實的無知。。。。”(引自《朝鮮戰爭的真相》)。由此聯想到新中國從來不敢公開報道朝鮮戰爭的傷亡真相。
由於斷章取義,“我們一向被告知,中國人民必須打這場戰爭,不打就會亡國。”我們還被告知: “連美國高級將領也承認,他們在朝鮮‘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現在我們才知道,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五星上將奧瑪爾·布萊德利確實說過類似的話,但是,他的原話是,假如因為朝鮮戰爭,‘我們就打入中國的話,那麽,我們將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在一個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這段話和我們原來理解的意思,實在差得太遠了。我們讀完這段曆史的史實,就再也沒有興趣探究在三年的朝鮮戰爭之後,到底是誰把誰逼到談判桌前,爭了這最後的一口氣。因為,基本事實在是太簡單了:戰爭之前,是和平,是國際公認的,南朝鮮和北朝鮮也承認的,劃分它們邊界的三八線;戰爭之後,恢複了和平,維持了同一條三八線。”(引自同上)
在這樣的曆史真實被掩蓋的同時,卻大勢宣傳毛澤東領導的中國打敗了以美帝為首的聯合國軍。專製主義政權可以永遠掩蓋這樣的事實:民選政府要接受人民的監督,人民最關心的並非勝利是第一位的,而是多少自己的子女死在戰場上,這一點就製約了美國等聯合國軍在戰場上不顧傷亡而死拚。而毛黨的中國,死多少人不在乎,明明從三八線開始打,最後又打回到三八線。“戰爭之後,恢複了和平,維持了同一條三八線。三年的時間,唯一被改變的,是上百萬生命的喪失,幾百萬人致殘,無數和平的家庭被毀壞。”(引自同上)
顯然朝鮮戰爭打個平局,沒有勝利者(注),但中國卻以勝利者自居,造了70年掩蓋真相的輿論,至今不敢公開真相。而“行屍走肉”般的毛黨臣民也從不計較自己的子女死了多少?犧牲得值不值?即使有知覺的,也敢怒不敢言。可見專製製度的欺騙性、掩蓋性、偏執性、狡辯性、殘酷性、血腥性。當然也就談不上向國人道歉、坦白罪責,依法追究責任。相反,毛黨至今還是 “偉光正”,豈不悲哉!
筆者不再囉嗦,想以下一段話結尾:“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中國白白損耗了兩千億美元的社會財富,就是這兩場戰爭,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一窮二白!更嚴重的是,這兩場戰爭,惡化了中國周邊的態勢。因為跟美國對抗,跟聯合國對抗,使中國失去了二戰同盟國地位,失去了享有二戰勝利成果的機會。”(引自網文10-141231 《 習近平關於中俄和中美關係的內部重要講話》 這段話即使不是習近平說的,也是無懈可擊的。
(注):美國記者哈勃斯塔姆在其《<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寫到:撥開曆史迷霧,追問大國博弈真相:包括毛澤東自己在內,當時隻有一個半人支持出兵朝鮮,但他為何仍堅決派兵入朝?朝鮮軍隊潰敗之際,莫斯科為何仍穩坐釣魚台?30萬中國大軍集結鴨綠江畔,華盛頓為何仍錯判中國?麥克阿瑟與杜魯門又是如何龍爭虎鬥的?朝鮮戰爭為何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哈勃斯塔姆)(精神綠洲2015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