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級校友自駕遊美50天(轉載)(十七)著名學府(哈佛)

華西車城 (2014-09-28 08:13:54) 評論 (0)
2013年9月20日
 
今天遊覽波士頓。總裁家住在牛頓市Longfellow Rd.,背後就是地鐵車站Woodland Station。一早住在張鑽家的同學就驅車來到總裁家集合,然後一起乘地鐵去市區遊覽。
波士頓(Boston) 位於美國東北部,是馬薩諸塞州的首府,麵積125平方公裏,人口65萬。它瀕臨浩瀚的大西洋,是優良的海港城市。波士頓已有360多年的曆史,被稱為美國“最古老的城市”。 1620年,一批因受宗教迫害的英國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經過長途而艱難的航行,來到馬薩諸塞州附近拓居。其中有一支由約翰·溫斯洛普率領的隊伍在查爾斯河入海口的南部建立了定居點。因為他們中有許多人來自英國林肯郡的波士頓鎮,所以便把他們的定居點用故鄉的名字命名。1632年,波士頓成為馬薩諸塞州的首府,由於該城連接各地的道路象車輻一樣放射出去,於是還獲得了“車轂之城" 的別稱。它周圍還有十多個市鎮,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地劍橋市,蔣紅居住的牛頓市、ZZ居住的韋斯特福德市等,這些城鎮的結合體被稱為大波士頓區。
我們從Woodland Station乘地鐵綠線,於公園街轉紅線,在哈佛廣場站(Harvard Square Station)下車,先參觀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前身為劍橋學院。1636年10月28日,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決定籌建一所像英國劍橋大學那樣的高等學府,撥款400萬英鎊。由於創始人中不少人出身於英國劍橋大學,他們就把哈佛大學所在的新鎮命名為劍橋。1638年正式開學,第一屆學生共9名。1639年9月14日,牧師兼伊曼紐爾學院院長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積蓄720英鎊和400餘冊圖書捐贈給這所學校。16393月13日,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把這所學校命名為哈佛學院。在建校的最初一個半世紀中,學校體製主要仿照歐洲大學。1721年正式設立神學教授職位,1727年設立數學和自然學科教授職位,1780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同年擴建成哈佛大學;1816年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以後各學院相繼在19世紀成立。教育學院成立於192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學院(1966年命名為J.F。肯尼迪政治學院)。1966年以來,哈佛大學共設10個研究生院,即文理、商業管理、設計、牙科醫學、神學、教育、法學、醫學、公共衛生和肯尼迪政治學院;2個招收大學本科生的學院,即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並設繼續教育辦公室,專門負責暑期學校、附設課程和終身學習中心。“促進知識並使之永存後代”是哈佛大學的宗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是全球最多億富豪就讀的大學。美國獨立戰爭以來幾乎所有的革命先驅都出自於她的門下,因而她被譽為美國政府的思想庫。先後誕生了八位美國總統,四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三十位普利策獎得主。商學院案例教學盛名遠播,培養了微軟,IBM一個個商業奇跡的締造者。
從地鐵出來,橫過劍橋城馬薩諸塞大道,進入哈佛大學哈佛大院(Harvard Yard)。校園有很多年代久遠的建築,與美國大多數校園一樣,鍺紅色外牆、白色窗戶、深色屋麵,肅穆,嚴謹,使學生能靜下心來對付外界的浮躁。校園的草坪樹陰下,擺放了很多休閑靠椅,一些學生在這裏休閑學習。站立研討、斜躺閱讀、正坐玩電腦、倒坐看書,可以說是千姿百態。似乎隻有一個原則:怎麽舒服怎麽算。感覺這種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沒有束縛的校園真是一個學習的好地方。難怪人們說哈佛是自由的天堂。
  1638
但哈佛雕像常常被人們稱作三個謊言的雕像(THE STATUE OF THREE LIES)。原因是這個雕像本身有三個錯誤。錯誤一:JOHN HARVARD,FOUNDER,而事實上,John Harvard隻是一個捐贈者,學校是由當地政府投資興建的。當然,John Harvard的捐贈是至關重要的。 錯誤二:創建時間底座刻的是1638,是John Harvard去世的年份,而事實上,哈佛創立於1636年。錯誤三:雕像本人並不是John Harvard,實際上是哈佛學生Sherman Hoar, 哈佛1882界本科生。雕塑家Daniel Chester French解釋說,他並不想雕一個John Harvard本人的像,而是一個他想象中John年Harvard的完美形象。與旋轉西點軍校的塞奇威克將軍雕像上的馬刺可以考得好成績,摸摸耶魯校長的皮鞋可以在比賽中獲勝一樣,摸摸哈佛銅像的皮鞋也會給人帶來好運。隻是耶魯校長要摸右腳,哈佛要摸左腳。不過哈佛雕像的皮鞋要比耶魯校長的皮鞋光亮許多,說明崇拜哈佛大學的人比崇拜耶魯大學的人多。
離開哈佛雕像,我們來到Kirkland St.街旁的哈佛科學中心。該中心於1972年,是一棟綜合性的,為本科生服務的科學中心。 它位於劍橋街(Cambridge St.)和Kirkland St.交匯處,並隔劍橋街與哈佛大院(Harvard Yard)相望。為了安全與合理組織交通,坎布裏奇大街在此改為地下道,從而形成一個立交係統。 該中心總建築麵積為27000m2。包括數、理、化、天、地、生各類學科實驗室,另設有一個圖書館、一組講堂、一組生活行政輔助用房、輔助設施。 實驗室主體為四層,位於北側;南鄰沿街而置二層的圖書館;東端為單層的行政後勤設施;高達九層並垂直於實驗室而置成跌落式台階的建築,內設有數學專業用房。底層二層為實驗室、餐廳。上述建築布置,使得麵臨交通十分繁忙喧鬧幹道的科學中心圍成了一個內向的、尺度合宜、寧靜舒適的小內院,院內還設有洗衣房。在該中心西南角安置了人流集散量大的講演廳,為避免外界噪音幹擾,講演廳為全封閉型。體形碩大的冷卻站布置在實驗室屋頂上。機械通風等設施設在實驗室地下室。來到科學中心,發現這裏非常熱鬧,隻見門前很多人來來往往,有的捧著書本、有的背著背包、有的一邊吃著食物一邊匆匆趕路。看模樣有學生、有教師,也有來訪者。走在後邊,可以看見譚強民高舉著軍團旗幟,在人群中穿行。我們隻能算過客,走馬觀花,沒有進入,在樓外體驗了一把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緊張的學習氣氛。想起有人編造的哈佛大學學生臨晨4點還在學習的假新聞,看到科學中心這繁忙的架勢,說不定在某個特定情況下,也許是有可能的。
看過科學中心。我們來到哈佛紀念堂參觀,紀念堂門的兩邊是具有四棱錐尖頂的方形門房,高高的塔樓也是方形,樓柱頂端有尖尖的裝飾物。哈佛紀念堂類似一個教堂,是為紀念美國內戰中犧牲的哈佛學生校友建立的。據說隻有一年級新生能夠才能進入,但電影哈利波特曾在這裏取景。這裏的街道對麵有一個小教堂,據說是哈佛大學最古老的教堂。
在近東研究院的一棟樓的門前有兩尊具有中國石雕特質的石獅,這裏就是哈佛大學燕學社。它是用美國鋁業公司創辦人查爾斯·馬丁·霍爾(Charles Martin Hall)的遺產捐贈建成的。我們進到樓內,看見一個房間的門邊橫豎兩塊牌子,分別用中英文書寫著:“哈佛燕京學社”和“HARVARD-YENCHINGINSTITUTE”。董其昌錄周敦頤《通書·聖學》(“聖可學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要: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動直則公,明則通;公則溥。庶矣乎!)語的書法掛在樓梯平台正中牆上。樓內隨處可見中國墨寶。
燕京學社傾力於中美文化的交流,溝通中美兩國關係的基辛格博士,奠基了中國近代人文和自然學科的林語堂,竺可楨、梁實秋、梁思成,一個個響亮的名字,都和這所世界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息息相關。
我們在校園內漫步,來到一處學生宿舍及生活區小廣場,廣場小店提供食品、咖啡、各種飲料,並且備有休閑座椅。很多學生在這裏聚集,談天說地。廣場中央兩個學生,他們一個手拿吉他,另一個拿著不知道什麽彈撥樂器起勁的彈唱,也許是自己編創的歌曲,展示他們的才華。受現場氣氛感染,我們也在此尋了座椅,稍事休息。
養足了精神,我們來到維得納圖書館(全稱: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參觀。這是哈佛大學最大的圖書館Widener Library, 建於1915年。它是全美第二大的圖書館,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Harry Elkins Widener是哈佛1907界畢業生,是一個經營古代稀有書籍的書商。
他和父母去英國收集稀有書籍,回程時搭乘的就是著名的泰坦尼克號郵輪。他和父親都遇難了,母親幸免遇難(泰坦尼克號沉沒前,讓婦女和兒童優先上了救生艇)。之後,Widener的母親捐出所有珍稀書籍給哈佛大學,成立了Widener圖書館以紀念他的兒子。這些書籍中包括西方世界第一本印刷品古滕堡聖經(Gutenberg Bible)以及莎士比亞手稿等珍貴資料。從前麵的草坪看去,圖書館顯得雄偉,莊嚴。十二根白色大理石柱一字排列,門前寬闊的石階把大樓襯托得更加氣勢不凡。
從維得納圖書館旁邊走過,可以看見館側立著的中國龍碑。此碑龍首龜身,上馱巨大碑石,碑石上部雕刻似乎是二龍戲珠。碑上刻有銘文,碑的標題是“哈佛大學三百年紀念”,全文是:“文化為國家之命脈。國家之所以興也繇於文化,而文化之所以盛也實繇於學。深識遠見之士,知立國之本必亟以興學為先。創始也艱,自是光大而擴充之,而其文化之宏往往收效於數百年間而勿替;是說也,征之於美國哈佛大學滋益信之矣!”
此碑是1936年哈佛大學300周年校慶時,中國的哈佛同學會(包括胡適、宋子文等)送給母校的禮物,雖曆經北美風雪年複一年的衝刷,仍經久彌堅,斑駁中透出曆史的厚重。
哈佛大學新校區在查爾斯河對岸的波士頓城區,與老校區隔河相望。那裏有商學院、醫學院等學科的校園。我們穿過校區街道,路過一家自稱“京華佳肴第一家”的中餐館:燕京飯館,來到查爾斯河邊。河邊有寬闊的草坪,彎曲的步行道。一座拱橋橫跨在河上,勾連起哈佛大學新、老校區無法割斷的聯係。查爾斯河兩岸綠樹成陰,清澈的水麵上有一艘劃艇,一個舵手掌舵,8個劃手正在振臂揮漿,不像是比賽,大概是訓練吧。忽然想起,劃艇比賽好像是牛津劍橋的傳統。哈佛大學位於波士頓劍橋城,城市名稱繼承了劍橋,連劃艇這一傳統也被哈佛大學繼承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