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上海, 鄰裏之間起了矛盾, 若是單位宿舍, 找領導, 記得我家隔壁那個號頭裏麵對麵的兩家人, 兩個科級幹部, 過年時不知為什麽,應該是和過年配給的年貨有關, 兩大老爺們打起來了, 兩爺叔都是當兵出身, 在五十年代末還算得上年富力強, 有招有式, 小男孩們一個二個激動得很, 可是能看到一場真正的男人戰鬥了啊, 但畢竟場地有限, 施展不開, 其他同誌們也不能讓他倆真的分個勝負啊, 分別推回自家門了, "明兒找領導評理"!!! 相信領導一定是雙方各打四十大板, "看你們像什麽話, 兩個黨員幹部, 為點年貨, 居然在群眾麵前出這樣的洋相, 回去雙方多作點自我批評!"
上海的單位宿舍還是不夠多, 更普遍的由房管部門分配的住房, 那麽, 鄰居之間的尋相罵打相打呢, 原則上就由居委會的婆婆阿姨們解決了(打大了當然得去派出所), 女人評判這號事件,則和風細雨得多, 東說西說地, 總得說到你可能心不服但口會服的地步.
上了山下了鄉到了河南戰天鬥地, 農場裏的鄰裏糾紛, 農村爺兒們之間娘們兒之間(讀者注意到這兒化的男女有別沒有?)也會爭吵的呀, 為的事可大可小, 陳穀子爛芝麻, 借題發揮, 時有發生, 這是全世界人民一模一樣的, 中國的特色是什麽呢? 不知看官中有多少人注意過這麽一種現象, 爭吵後不一定找隊長找書記, 而是一個勁說"到大街上說理去!!" 為什麽?
張三和李四吵, 倍不住隊長是張三家侄兒, 李四敢找隊長評理麽? 也可能隊長是李四本家叔, 張三又不放心了, 傳統中國社會的"路不平, 人人踩"的觀念, 找大夥也就是更多的人來評評, 總不能街上全是你們張(李)的!
你還別說, 就算是在革了文化的命的文革期間, 傳統中國社會的那種有聲望的人說話還是挺有份量的, 所謂德高望重的人, 隻要不是四類分子, 說說還是有些管用的.
\'到大街上說理去\'!!
華府采菊人 (2014-08-14 12:57:20) 評論 (0)小時候在上海, 鄰裏之間起了矛盾, 若是單位宿舍, 找領導, 記得我家隔壁那個號頭裏麵對麵的兩家人, 兩個科級幹部, 過年時不知為什麽,應該是和過年配給的年貨有關, 兩大老爺們打起來了, 兩爺叔都是當兵出身, 在五十年代末還算得上年富力強, 有招有式, 小男孩們一個二個激動得很, 可是能看到一場真正的男人戰鬥了啊, 但畢竟場地有限, 施展不開, 其他同誌們也不能讓他倆真的分個勝負啊, 分別推回自家門了, "明兒找領導評理"!!! 相信領導一定是雙方各打四十大板, "看你們像什麽話, 兩個黨員幹部, 為點年貨, 居然在群眾麵前出這樣的洋相, 回去雙方多作點自我批評!"
上海的單位宿舍還是不夠多, 更普遍的由房管部門分配的住房, 那麽, 鄰居之間的尋相罵打相打呢, 原則上就由居委會的婆婆阿姨們解決了(打大了當然得去派出所), 女人評判這號事件,則和風細雨得多, 東說西說地, 總得說到你可能心不服但口會服的地步.
上了山下了鄉到了河南戰天鬥地, 農場裏的鄰裏糾紛, 農村爺兒們之間娘們兒之間(讀者注意到這兒化的男女有別沒有?)也會爭吵的呀, 為的事可大可小, 陳穀子爛芝麻, 借題發揮, 時有發生, 這是全世界人民一模一樣的, 中國的特色是什麽呢? 不知看官中有多少人注意過這麽一種現象, 爭吵後不一定找隊長找書記, 而是一個勁說"到大街上說理去!!" 為什麽?
張三和李四吵, 倍不住隊長是張三家侄兒, 李四敢找隊長評理麽? 也可能隊長是李四本家叔, 張三又不放心了, 傳統中國社會的"路不平, 人人踩"的觀念, 找大夥也就是更多的人來評評, 總不能街上全是你們張(李)的!
你還別說, 就算是在革了文化的命的文革期間, 傳統中國社會的那種有聲望的人說話還是挺有份量的, 所謂德高望重的人, 隻要不是四類分子, 說說還是有些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