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不驕富而不奢的瑞士人

尼斯 (2014-04-05 05:42:04) 評論 (52)

                 

      “ 我們沒有資源,隻有一雙手”。這是瑞士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深有感受。
 
           曆史上,瑞士人大多出身貧寒,瑞士男子大量流落到歐洲國家當雇傭兵。這種生命的“出口”,給瑞士的原始資本積累打下了基礎。隨後的幾百年裏,瑞士人靠著勤勞加之智慧,逐漸從雇傭兵轉到出口精密儀器和手表,從貧困逐漸走向富裕。如今,富甲一方的瑞士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勤奮工作,一如既往地過著節儉樸實的生活。

   在瑞士,嚴謹守法是每個人自覺做到的。無論你如何節省開支,可每個家庭都要拿出錢來去購買垃圾袋而且是不同的,大中小號區別。你千萬別小看這些垃圾袋不便宜,可每個家庭就這樣遵守著,守法著。

        瑞士人非常遵守時間,就連公交車都是按鍾點到站的,除非特殊情況,也會在站牌上顯示的。你跟瑞士人約會千萬不要遲到,那會讓瑞士人很反感不禮貌。都說瑞士人古板吝嗇,其實不然,是自奉甚儉,至少是不愛炫耀。有人估計,在這個小國中,你每天在上班的路上可能與你肩而過就有億萬富翁和瑞士官員,很不奇怪。

       我就在幾年前和朋友去湖邊散步時,迎麵走來一位老者和我的朋友握手,寒暄片刻。待老人走後,我才曉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私人銀行家,並且是家族的。望著老者的背影,看著那一件普通有些舊的外套,想著老人和藹可親的笑容,我不知說啥了,內心被觸動了,啥是富而不傲,富而不奢。


       富裕的瑞士人不追求奢華,不相互攀比更不講究大排場,而是重實用和講實惠,更重視生活的內在質量與品位。瑞士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從不顯富和不露富。擁有億萬家財的富翁很可能就是一位在超市裏仔細挑選價廉物美商品的人。而在一些城區寸土寸金的地段,不少富裕階層人士捐獻大片土地用作綠地,供公眾休息和遊玩,他們的條件是不讓蓋樓,隻讓公民休閑。

     曾經就報道過一位億萬富翁,在大超市裏到付款時拿出積分卡去刷,這位就是全世界有名連鎖店的開創人。

    有一位瑞士富翁,為了買一件雨衣,他跑了好幾家商店作比較,最後才選定價錢合適又滿意的雨衣。也是這位富翁,他在朋友家做客,自己不時跑進沒人的房間,替主人把燈關了。他的理論是,如果一個人願意把自己的家裏點綴得燈火輝煌,燦爛奪目,那是合理的豪華,但是在沒有人的屋子裏還點著則是浪費,是犯罪。(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裏寫的)

           俺家不富裕更談不上是富翁,兒子天天給偶關燈,為這事我跟兒子和LD談過,並且發怒過,沒有管用,還被他們給上了一課嗬嗬。


        富裕也許並不難,難的是富而不驕,富而不奢,富而不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