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人家

la-vie (2013-07-26 10:15:58) 評論 (7)

傍依著煙波浩淼的太湖;運河蜿蜒穿城而過;陪伴著多條河流(父母親說他們剛進城時小河更多,後來有些被填平築路);河麵上騎跨著大小橋梁;兩岸坐落著粉牆黛瓦的民居。 家鄉就是這樣一座江南水城。

那時的河水碧綠清澈,河邊台階上聊著家長裏短,淘米洗菜洗衣服的大嫂大媽是一道四季不變的風景。夏天常去體育場遊泳池玩水,幾個女孩沿河邊吹著涼風含根棒冰聽著樹上的知了叫一路嬉笑來回。 陽光照著河麵波光鱗鱗,水中有男人男孩們在嚄冷浴,有的身上套個輪胎當救生圈。河水流淌不息,聽著水聲看著水邊風情我一年年長大。

1)當年常走的路。現在人行道鋪得太高,樹杆壓頭行路難。

揮揮手離開,以為是暫別,不料一旦告別就此不再歸巢。離得再遠,家鄉風情常出現在夢中。小妹說:明天帶你們去南禪寺吃小吃,逛南長步行街。

早上起床下著小雨(在家4周唯一一次的雨),可一點不影響我們出門的興致。

2)南禪寺

3) 穆桂英小吃。品種繁多,味道大多不錯,最喜歡的是皺紗餛飩。

4) 步行街

5) 水鄉水多橋也多

心中的家鄉多了些形式 ---- 一串串紅燈籠,以前隻有過年和國慶時才在公園和學校單位門口掛紅燈籠;少了很多內容 ---- 一根根伸出窗口涼著衣服的竹竿,台階上淘米洗菜的女人和女人們的笑聲罵聲槌衣聲。走過大公橋從南下塘返回,街沒太大變化。左手靠河的人家都遷走留下空屋,外表粉刷後供遊覽者觀賞,右手人家卻依然住在沒有衛生設備的老屋中, 南長街卻變得無法認識。

6) 更多的沿河老屋都被新建居民高樓代替

7)

8) 早先的市委市政府大院,大院後有我長大的家。出國時大院內都是平房和2層小樓。

9) 現在的市委市政府大樓,氣派得很。

家鄉的變化之大令我每次回家都找不到北,不過無論如何鄉音不會改心裏那份牽掛也永遠放不下。
 

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