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轟轟烈烈提氣 羅姆尼摳摳縮縮不靈

浪寬 (2012-09-27 12:08:58) 評論 (13)

奧巴馬轟轟烈烈提氣 羅姆尼摳摳縮縮不靈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奧巴馬在民主黨大會後一路領先,勢如破竹,而羅姆尼卻身陷泥潭、不能自拔。大選投票還沒開設,輸贏似乎已經揭曉。

那麽為什麽在經濟如此低迷的情況下,本來非常樂觀的共和黨,沒有能夠一舉擊潰奧巴馬的防線?你也許會列出一大堆理由,比如,共和黨在過去4年裏杯葛政策不得人心;羅姆尼不該向極端右派靠攏,挑選一個極端保守的茶黨人物作為競選搭檔,從而失去了大部分自由派選民;不該在美國住利比亞使館被攻擊的時候,試圖從國難中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不該在募捐大會上口出不遜,把47%的美國人說成有“受害者”心結而且是不勞而獲的寄生蟲。

誠然,上麵列舉的都會對羅姆尼的選情產生一些影響,但我認為這都不是決定性的,就像克林頓在民主黨大會上的發言對奧巴馬的幫助也不是決定性的一樣。選民們最終還是要看每個候選人的競選綱領。

先看看奧巴馬,上次競選打出的口號是“change(改變)",毫無疑問抓住了大多數選民對布什時代厭倦和痛恨的心理。2008年的確是個人人求變的年代,奧巴馬不贏才怪?

這次奧巴馬競選口號換成了“Forward(向前)”。他告訴大家,過去四年,盡管有共和黨從中作梗,他還是帶領美國人跳出了布什的“深淵”,隻要再給他四年,繼續往前跑,明天一定會更好。從實際狀況來看,今天美國人的卻不像布什離任前、奧巴馬上任初那麽緊張和絕望,國內形勢雖然不是“一片大好”,但還過得去,至少穩定,沒有朝不保夕的恐慌。所以,美國人願意相信奧巴馬能帶領他們“向前”。人總是愛聽激勵鬥誌的話,副總統一句“General moter is alive, Osama Bin ladin is dead."讓美國人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尊嚴。奧巴馬號召美國人重振自己的製造業,重建美國破舊不堪的基礎設施,也贏得了美國人的喝彩。

然而,羅姆尼的競選口號是“Believe in America"。在這個口號下麵,羅姆尼也承諾要重振美國的國威。他這個口號是針對很多美國人因為高額的財政赤字和天文數字的國債,對美國失去信心而言的,也是對因為社會保險和醫療保健入不敷出瀕臨破產而擔憂的美國人的一種安慰。未雨綢繆或者亡羊補牢都是沒有錯的,這從一方麵體現出共和黨人的憂患意識,對美國的長遠利益無疑有進步意義。問題是,羅姆尼在這個口號下,沒有能提出什麽具體的改革方案,更沒有可以說服老百姓的可行政策。共和黨這麽多年來隻知道唱三出戲,第一,減稅;第二,小政府;第三,縮減開支。而減稅首先受惠的是富人,縮減開支和小政府首當其衝的是窮人。更加糟糕的是,減稅和減少政府赤字是相互矛盾的,共和黨不能自圓其說,難怪選民不買賬。羅姆尼還信誓旦旦地要推翻奧巴馬的醫保方案,雖然能討好一部分右派選民,但醫保方案已經讓很多人受益,羅姆尼這招得不償失。不能說羅姆尼的這些主張都不好,但以此為競選的主要綱領,難免讓選民提不起精神,鼓不起鬥誌。

總之,過去10年,美國元氣大傷,銳氣大減,但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美國人內心深處仍然有好大喜功的一麵。經濟危機時刻,他們選擇不聽羅姆尼的危言,而更願意聽奧巴馬擂響的戰鼓——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