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傳人

文革傳人 名博

糞土當年萬戶侯 “紅寶書”返讀 (十)

文革傳人 (2011-10-08 17:26:55) 評論 (16)


“紅寶書”返讀
 
十、黨委領導 

 
1 黨委製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黨的重要製度。近查有些(當然不是一切)領導機關,個人包辦和個人解決重要問題的習氣甚為濃厚。重要問題的解決,不是由黨委會議做決定,而是由個人做決定,黨委委員等於虛設。委員間意見分歧的事亦無由解決,並且聽任這些分歧長期地不加解決。黨委委員間所保持的隻是形式上的一致,而不是實質上的一致。此種情形必須加以改變。今後從中央局至地委,從前委至旅委以及軍區(軍分會或領導小組)、政府黨組、民眾團體黨組、通訊社和報社黨組,都必須建立健全的黨委會議製度,一切重要問題(當然不是無關重要的小問題或者已經會議討論解決隻待執行的問題)均須交委員會討論,由到會委員充分發表意見,做出明確決定,然後分別執行。……委員會又須分別為常委會和全體會兩種,不可混在一起。此外,還須注意,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二者不可偏廢。軍隊在作戰時和情況需要時,首長有臨機處置之權。
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日

 

無論民主還是皇權,最後的決定仍是最上麵的一個人來做。民主製度之下,做錯了決定,做決定的人會在短期內付出代價。所以民主製度下的人做決定會三思而後行, 減少了一意孤行的幾率。皇權之下,做錯了決定,機製是幫助最上麵的那個人混過去,過程中往往用更大的錯誤來掩飾、解釋前麵的那個錯誤。於是,在大躍進的巨大災難之後,全民共同消受文革。

 

 

2 黨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黨的委員會有一二十個人,象軍隊的一個班,書記好比是班長。要把這個班帶好,的確不容易。目前各中央局、分局都領導很大的地區,擔負很繁重的任務。領導工作不僅要決定方針政策,還要製定正確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還是要發生問題。黨委要完成自己的領導任務,就必須依靠黨委這一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書記要當好班長,就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書記、副書記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不善於研究怎樣把會議開好,就很難把這一班人指揮好。如果這一班人動作不整齊,就休想帶領千百萬人去作戰,去建設。當然,書記和委員之間的關係是少數服從多數,這同班長和戰士之間的關係是不一樣的。這裏不過是一個比方。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統帥軍隊與治理國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差事。用一個模子去扣,就有了後來文革中的“革命委員會”,成為一種權力怪物。

 

3 要把問題擺到桌麵上來。不僅班長要這樣做,委員也要這樣做。不要在背後議論。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麵上來討論,規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有問題而不擺到桌麵上來,就會長期不得解決,甚至一拖幾年。班長和委員還要能互相諒解。書記和委員,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區黨委之間的諒解、支援和友誼,比什麽都重要。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把問題擺出來,不玩陰的,很好。 至於“諒解”、“支持”與“友誼”,不應越過利益與原則。當“東方紅,太陽升”是最大的利益和原則時,有的事可以用“大道理”混過去。“大道理”不在了,事情還得由利益與原則決定。

 

4 “互通情報。就是說,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這對於取得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象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果彼此之間就缺乏共同的語言。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戰爭環境之外,信息公開透明,能享用有公信力而獨立於權力之外的媒體,太祖爺在此說的情況就不存在了。可惜咱們現在的“公信力”與“媒體”都是有中國“特色”的,“公信”乏力,“媒體”就怕中宣部大喘氣。

 


5
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讚成或反對。……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要善於傾聽下麵幹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 後再做先生;先向下麵幹部請教,然後再下命令。……下麵幹部的話,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聽了以後要加以分析。對正確的意見,必須聽,並且照它做。……對下麵來的錯誤意見也要聽,根本不聽是不對的;不過聽了而不照它做,並且要給以批評。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所謂調查研究。 太祖爺英明。

 

6 學會彈鋼琴。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麵的工作。我們現在管的方麵很多,各地、各軍、各部門的工作,都要照顧到,不能隻注意一部分問題而把別的丟掉。凡是有問題的地方都要點一下,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學會。鋼琴有人彈得好,有人彈得不好,這兩種人彈出來的調子差別很大。黨委的同誌必須學好彈鋼琴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辦事情要協調,要細致。 太祖爺英明。

 

7 抓緊。就是說,黨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而且一定要抓緊。什麽東西隻有抓得很緊,毫不放鬆,才能抓住。抓而不緊,等於不抓。伸著巴掌,當然什麽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來,但是不握緊,樣子象抓,還是抓不住東西。我們有些同誌,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緊,所以工作還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緊也不行。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集中注意力,重視效果。 太祖爺英明。

 

8
胸中有。這是說,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注意到它們的數量方麵,要有基本的數量的分析。任何質量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質量。我們有許多同誌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數量方麵,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統計、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決定事物質量的數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無,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太祖爺英明。可惜,全國性和地區性的許多統計數字在太祖爺時代是現在依然是“國家機密”,所以咱們繼續沒有數量觀念。 全中國有多少人高興,多少不高興?無從得知,因為“國家”需要保密。

 

9 “安民告示。開會要事先通知,象出安民告示一樣,讓大家知道討論什麽問題,解決什麽問題,並且早作準備。有些地方開幹部會,事前不準備好報告和決議草案,等開會的人到了才臨時湊合,好象兵馬已到,糧草未備,這是不好的。如果沒有準備,就不要急於開會。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讓開會的人對會議有貢獻,而不是單純的湊數,壯聲勢。有道理。就是討論會也得讓與會者事前知道要討論什麽,這樣倪大姐那個讚成投下去心裏多少會有些數。

 

10 “精兵簡政。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會議也不要開得太長。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太祖爺英明。

 

11 注意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誌一道工作。不論在地方上或部隊裏,都應該注意這一條。對黨外人士也是一樣。我們都是從五湖四海匯集攏來的,我們不僅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同誌,而且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誌一道工作。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隻要大家都願意唱“東方紅,太陽升”,說話有口音沒有關係。太祖爺大概是這個意思。

 

 

12 力戒驕傲。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也是保持團結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沒有犯過大錯誤,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績的人,也不要驕傲。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隻有在驕傲之後,碰過釘子,才會理解驕傲的壞處。可是,世上最驕傲的太祖爺告誡別人不要驕傲,很滑稽。

 

13 劃清兩種界限。首先,是革命還是反革命?是延安還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劃清這種界限。例如,他們反對官 僚主義,就把延安說得好似一無是處,而沒有把延安的官 僚主義同西安的官 僚主義比較一下,區別一下。這就從根本上犯了錯誤。其次,在革命的隊伍中,要劃清正確和錯誤、成績和缺點的界限,還要弄清它們中間什麽是主要的,什麽是次要的。例如,成績究竟是三分還是七分?說少了不行,說多了也不行。一個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績七分錯誤,還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必須有個根本的估計。如果是七分成績,那末就應該對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績為主說成錯誤為主,那就完全錯了。我們看問題一定不要忘記劃清這兩種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績和缺點的界限。記著這兩條界限,事情就好辦,否則就會把問題的性質弄混淆了。自然,要把界限劃好,必須經過細致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對於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都應該采取分析研究的態度。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以敵我劃線,是非就講不清楚了。 按太祖爺的標準,隻要是西安的,就毀之。好在當時秦始皇的兵馬俑還沒從西安附近出土,不然也得一並給滅了,無法讓後代了解秦始皇心中的潛在恐懼。隻有敵我,客觀必然消逝,於是文革的目的是為了“打倒林彪和四人幫”。

 

14 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其路線是:
1
黨的領導機關要有正確的指導路線,遇事要拿出辦法,以建立領導的中樞。
2
上級機關要明了下級機關的情況和群眾生活的情況,成為正確指導的客觀基礎。
3
黨的各級機關解決問題,不要太隨便。一成決議,就須堅決執行。
4
上級機關的決議,凡屬重要一點的,必須迅速地傳達到下級機關和黨員群眾中
去。……
5
黨的下級機關和黨員群眾對於上級機關的指示,要經過詳盡的討論,以求徹底地了
解指示的意義,並決定對它的執行方法。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1聖上要做決定,不能含糊,才能有權威。

2 決定要符合實際,總亂來早晚會有人造反。

3 做決定要慎重,定了,就要堅決。

4 重要決定要把聖旨發至全國。

5 臣民接聖旨後要全麵領會,堅決照辦。

 

這個民主集中製就是皇權機製的修正主義。1929年,讓太祖爺的想象力跳出皇權的機製,還得好用,強人所難。

 

 

評論部分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