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文字的一点随想

箫代 (2011-08-06 07:52:27) 評論 (2)

關於文字的一點隨想 

 

        自有記憶以來,就很愛文字,愛到珍惜的程度。如果要追根求源的話,或許是來自父親的遺傳,也或許是來自祖母的影響。祖母是不識文字的,並一直以此為憾,常以“睜眼瞎子” 自歎。但祖母是懂得文字的,她懂得文字的價值。我從識字之初, 就成了祖母的另一雙眼。家裏的任何紙片,但凡是帶字的,祖母總是留著,等我讀給她聽了之後才決定是否當扔。有這份小小的責任推動著,我怎能不努力地多識幾字?如此這般,文字成了我人生旅途交往最久的良伴。

 

        一路走過來,讀書,教書,又讀書,總在寫著字。後來即使生活的很大部分內容被工作所侵占,也還時不時地能寫寫字。有時是因為比較閑,有時是因為有感覺,權當工餘散步,消遣而已。偶爾寫出點自以為是的東西,便在兄弟姐妹中傳著看看。然後擱那兒,不當回事,隻在想起來的時候才翻品回味。當日積月累攢得稍稍有點數量的時候,就開始漸漸地丟失。丟失的某些部分,還能找得回來。 再後來,試著將這些個字兒存到計算機裏,更方便也更易保存。嚐到甜頭之後,幹脆就脫了紙質書本,與文字隻在熒屏相見。誰知道,前不久出了麻煩。 家裏的計算機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一蹶不振,帶走了我所有的辛苦文字。 更麻煩的是,其中很多沒有留底。有道是,失去的東西才是最可貴的。此言不假,我深有同感。丟了之後,才覺得它們的可貴可惜,才後悔沒有善待它們。於是我開始尋找,從其它的光盤,從過去發出的電郵,從照相機裏的記憶卡,從我能想得起來的一切渠道。同時認真地在想另一件事∶我得為我所寫的字們找一個 - 也許更多個 - 比較結實的家, 讓它們能長期存在,伴我久遠。

 

        在思考的更深層麵,我同時又在深深疑惑∶怎樣做才能可靠地保存得住我們真正在意的東西?隨緣吧。在這裏引用一位網友的話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