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神也散――快評西北同學文

某尾 (2008-12-08 15:33:42) 評論 (168)



西北同學這篇文章名為“
為李銀河老師正名,兼評某尾 ” 掛在艾園。我以為一開篇就要談到李老師或是某尾, 結果是以感慨豬年流逝開頭, 以反擊其它同學的跟貼簽名開談,扯到佛教徒穆斯林,對生命的尊重等等,實在遠之又遠。 無奈何到第三段才看見某尾名字, 而起句為“西北起意為豬不平”, 正跟幾秒前讀到的題目 “為李銀河老師正名”相對應――――實在讓人抓狂!!! 文章名字本來甚好, 讀來正象一個人吸足了一口氣要發言,接下來三段卻象打嗝,一個接一個,  散了氣勢,非常可惜。此感受與修改文章的艾友友同學商榷。

之所以要如此開頭, 大概是要為結尾提到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文)相呼應。請看此文最後一段:

―――――――――――――――――
一樁離奇的烏龍案,使得西北回憶起小波先生筆下一隻充滿戰鬥精神、拒絕被歸化的豬。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6-04/11/content_4411661.htm)

找到艾園,使我相信這並不隻是當代寓言,自由地思想,自由地生活,原來還有可能。

我仿佛看到在平靜的美國小鎮上,一對既不歇斯底裏、也沒有頹廢拜物的年輕男女,如同群山叢中靜靜生出的喬木,挺拔從容,而身邊茂林深遠,澗水淙淙,山風過處,似乎有精靈在枝頭密語,傳遞著故鄉的土地悄悄愈合的消息。

―――――――――――――――――

最後一段甚好, 很似描寫伊甸園中的亞當夏娃(什麽是“故鄉的土地悄悄愈合”, 不甚明白)。 隻是掛在對“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的高度讚賞下麵, 尤其自然背景很接近,文意順承下來感覺極怪。  不好再說什麽, 請艾友友同學或是西北同學斟酌, 換個例子做比喻讚揚也許更妥善。(請無論如何不要引申為我要幹涉你如何寫文――你不換, 或是覺得這樣很妥當, 我絕對沒意見。)   

一頭一尾看完, 中間文章一大篇,鼠標一拖, 兩分鍾看完。因為點到某尾頭上的隻有這麽一點,即:

 某尾扯出了李銀河博克的例子來說明“有容乃大”的辦博方針, 這個例子不對。

 這點我另外再說。 餘下的文論就非常混亂了。 

 西北先古狗到新聞, 評論為 “這是李銀河在與大眾輿論角力二十年後,對網絡和媒體暴力的聲明,對自己話語權的捍衛”。顯得作者清楚李銀河是誰, 也相信讀者清楚李銀河是誰, 因為接下來的段落就扯開了。 不料在其後第六段突然發問“李銀河老師到底是“誰”?”,除掉一段新聞,並沒展開這點, 而是去批蜜瓜和講述“女性主義對身體的解讀”, 扯到“女權主義經典獨白劇”及劇本,某尾鬥膽, 不知這跟“為李銀河老師正名,兼評某尾 ”有什麽必然聯係。終於,不算引用的新聞段, 在第 15  “回到李銀河老師是“誰”的問題上" (謝天謝地)。 

 西北說, “作為一個業餘粉絲,西北雖然拜讀了李老師和王小波的林林總總的作品,但是從沒一分鍾把兩位與被某尾推崇倍至的“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傳統美德”聯係在一起”。 此處“傳統美德”加了引號, 可見西北並不認為“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是傳統美德。 不是傳統美德是什麽, 你早下定義啊!連“傳統美德”一並下。 這樣免得大家糊塗。“他們兩位先生在西北心中從來就是不懼流俗、不畏權勢的自由思想鬥士”。難道西北認為,“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是“不懼流俗、不畏權勢”的反義詞?

 在這段之後, 西北就扯得遠而又遠了, 這占了幾乎全文一半的篇幅是非常的有知識性, 但是非常的散,一段是一段, 好似借助裸露在河麵的石塊過河, 你得跳躍而行, 並將眼睛隨時緊盯著下一個石塊。對於某尾這種習慣快讀且上下文一並考慮的人實在折磨。  此幅文字,跟“為李銀河老師正名”已經完全無關, 跟“評某尾”也無關, 也許美則美矣, 奈何形散,神也散。 


最後,如果我被槍指著腦袋,
 非要我在艾友友和西北的文章中選一篇來看, 那麽, 看辯論, 我選艾友友, 哪怕答案是西北(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