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無名

網上無名 名博

送禮的背後

網上無名 (2008-12-24 00:32:57) 評論 (22)

為了迎接聖誕和新年,我給周圍的人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有給孩子的同學和老師,有給周圍鄰居,有給教會的學生,有給朋友家的小孩。。。隻要能夠想到的四周大小,我都買了禮品,一件件包好,趕在節前分發出去。

時間用掉了好幾天,包裝紙用去了好幾卷。

當堆放禮物的幾隻大袋子全部空掉了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全家為了一個節日而有的快樂,也一一被送到了別人的家裏。

可是也有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我去學校接孩子,碰到幾位其他家長,圍著我問:“你們是不是給老師送禮了?”

我對這樣的措辭有些詫異,帶點驚慌地回答說:“是啊,過聖誕和新年,給同學和老師都準備了小禮物。”

“給老師的是什麽禮物?”

“一人一小瓶潤膚露。怎麽了?”

“多少錢一瓶?是在中國買的,還是從美國帶回來的?”

“到底怎麽了?有什麽問題麽?”聽了他們直截了當的發問,我本能地開始自我保護。

“沒什麽,當然沒什麽。那你們教師節也送了吧?中秋節呢?反正我們都沒有送禮。我們不喜歡送禮,也從來不給老師送禮。我們覺得,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為小孩子的心靈保留一塊淨土,不要讓他們這麽小就被世俗的東西汙染了!”

“怎麽是世俗呢?過節了,交換一下禮物,大家都更開心。對老師表示感激,對同學表示善意,也是應該的嘛。”

沒有回音。

幾個家長相互撇了撇嘴巴。

為了這段簡短的對話,在接到孩子回家的路上,我的心裏別扭極了。

我其實是個挺沒有心計的人,不善人情世故。

平時接送孩子,總是避開老師走路,生怕碰上了需要寒暄。雖然遇到喜歡的話題時,我可以滔滔不絕地講話。但是那些可有可無的日常閑談,並非我的強項,常常都不知道該講些什麽才好,尷尬地站在那裏,像個等待受訓的孩子。而且大概從來不是好學生的緣故吧,天生怕老師,怕家長,到現在都是如此,身為家長,怕家長的家長,怕孩子的老師。但是再怕,我都在心底裏為了他們對孩子的付出深表感激。

上周見到一位十幾年軌跡未變的老友,大俠說,此人的事業和家庭,幾乎沒有發生過任何重大變動,所以他就如一個坐標係,始終停留在那裏,供人依著他的樣子去追思自己的過去。接著他又看著我說,老婆你倒是奇怪了,生活大起大落過,環境也不斷變遷,卻到今天都還像一個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頑固堅守著不切實際的那些所謂理想,而且缺乏與人相處的技巧,幾十年如一日。“在這一方麵,你也算是個另類了”,大俠如是總結我說。

就說這過節的小小禮物。我其實很想告訴那些懷疑我動機的家長,禮物,我除了送老師,送孩子,也送了幫我做飯的阿姨,送了街坊鄰居,送了同個樓裏說話不超過十句的那些保姆。不是為了彼此得什麽好處,就是為了分享快樂的感覺,為了表達自己對平淡的日子裏彼此一點頭一微笑的感激。

就像我平日裏教育孩子,會對他們說,你們可能覺得你們的媽媽有時候特別harsh,不近人情——一定要求你們說謝謝,而且要看著對方的眼睛,真誠地去說。但是孩子們,你們要知道,那是因為,媽媽覺得那是做人非常寶貴的品質。媽媽想通過不住的提醒,讓你們習慣看到那些值得感謝的事物,成為懂得欣賞懂得感激的人。身邊的很多人善待你們,可能隻是用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笑容。不論這些善意多麽不顯眼,我都希望你們以真心的感激去回報。

聖誕節是一個關於好消息的節日,是一個有關感激和愛的故事的開端。今天是平安夜,小區的一些基督徒一起籌備慶祝活動,等下我就要去幫忙。在臨走之前,趕著寫下這段文字,算是我今年為了聖誕而準備的最後一件禮物,送給盡管彼此並不相識但卻為了相愛而歡慶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