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海燕

爾寧 (2008-10-05 09:55:52) 評論 (2)

又想海燕

還記得在中學時讀過高爾基的《海燕》。我的語老師在課堂上講讀時抑揚頓挫,常常強烈地感染著我們每個人:“在蒼茫的大海上,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矯健的海燕形象就從那時起深深地烙印到我的腦海裏。今天在仰望莫斯科上空的烏雲時,我又想起海燕的形象,雖然這裏不會看到,但很想更近距離感覺海燕的氣息,看到它的身影。

暴風雨來臨之前海鴨在呻吟,海鷗也在呻吟,而海燕是叫喊,是挑戰風暴的叫喊。海燕的俄語是“буревестни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含義就是“風暴的預言者”,我想它要麽是風暴派來的使者,要麽真是敏感的精靈以拯救萬物為己命,或者就是雙麵諜,否則怎麽會“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海外學子長期的孤寂,已經不懂得呻吟,但也不至於會不斷地用翅膀拍打著波浪,或者衝向烏雲,因為他們知道被甩到懸崖上的浪花雖然像飛濺的翡翠,但其實就是滿身傷痕的塵霧和碎末。海燕能享受生活戰鬥的歡樂嗎?我不知道,但我覺得戰鬥的生活和生活的戰鬥都不會快樂。真的讓暴風雨淋一下就知道是否真有快樂。蠢笨的企鵝,能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崖底下,而學子們沒有懸崖可以躲藏。勇敢要麵對,不勇敢也要麵對。沒有選擇的生活也談快樂,真是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