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行千裏母擔憂

苗青青 (2008-07-01 15:36:11) 評論 (7)

記得我離家上大學的時候,離別父母並沒有多困難。 那時嫌父母的管束太多, 向往著獨立生活, 也因為母親早早給我描繪了一番她從前大學生活的美景,讓我心向往之。

可到了學校一報道, 發現沒有想象的好, 主要是我們新生都隻十七八歲, 初次離家,投入一個陌生環境,沒有了父母的照料提醒管教,不知道如何認識同學老師,如何辦事。 還有,除了上課, 如何安排自己的課外生活。

入學第一晚, 同舍有好幾個同學想家想哭了。 我雖然也寂寞,也有些心慌, 但沒有像她們一樣地哭, 那顯得多沒出息啊! 這就是我性格裏的那點兒倔強, 至少外表也要做出臨危不懼的樣子來嘛!

過幾天, 母親的信來了, 抬頭的稱呼是“冬兒”。 她在家裏從不這樣稱呼我,這個親切的稱呼給我一種寶寶找到了媽媽懷抱的溫馨感覺,還有就是, 感覺母親真的把我這個大女兒當成她的“兒子”, 鄭重叮囑這個“兒”一些該注意的事情, 從冷暖, 到飯食, 到尊重老師, 友愛同學, 等等, 等等。 忽然我意識到我還不能完全獨立, 還是需要母親七七八八的嘮叨嘮叨,才有自信, 知道該幹什麽。而母親,以後就一直用這個稱呼寫信給我。

仔細想來,母親真是對一個人一生最至關重要的親人, 即使在我獨立生活以後,在離家工作,在漂洋過海,和雙親相隔天涯海角以後, 母親仍然是我心靈上的一個毫不動搖的支柱。

我向來是比較馬虎,不太懂得評估風險的,為此也吃過不少苦頭, 雖然是自己甘心的。 比如,幹了兩年工程設計以後便改行去做法律,我要自己從頭學起,當然要搭上許多業餘時間和金錢。

母親從來都支持我, 從來不懷疑我有沒有足夠耐心毅力能力做好新的一行。 在我沒有積蓄的時候, 她出錢資助我讀一個新專業的研究生。 她並不熱衷於我在社會階梯上能爬得多高,這樣轉行雖然似乎浪費了我以前七年所學的一切,隻要我有興趣熱愛做這一行就行, 她支持我從頭再來!

後來等我的工作漸入佳境時, 我的女兒和弟弟的女兒相繼出生了,媽媽的精力就放在了兩個孩子身上。 弟弟出國, 老公出國, 我一出差, 便把母親從外地招來北京看女兒。 媽媽常常帶著小侄女一起來, 一人帶著兩個孩子。 她總能迅速地熟悉環境,搞明白在哪裏晨練, 哪裏買吃的,並認識我們周圍的鄰居。 我從來不用擔心她會不快樂, 因為她隻要見到我們, 和孫女外孫女一起, 就總是快樂的, 什麽腰酸腿疼都忘光了。

從我們出來歐洲以後, 給家裏打電話,也都是母親話多,七十多歲的她從來比我樂觀。 總是問你們的身體如何, 孩子喜歡學校不,工作不要太累,注意休息,多睡覺,補養身體,吃紅棗,還有桂圓, 補鈣,維生素。 等我問到她, 她說每天清晨和傍晚和爸爸去對麵大學校園散步,她和爸爸也很注意飲食健康, 退休後若幹年, 竟然原來心髒的問題都漸漸消失了。媽媽的理論是,我們現在和你們相隔這麽遠,見一麵也不容易,我們把自己身體搞好了, 就是幫你們的忙了。 如果我們病倒了,你們來,要耽誤工作, 不來,又擔心記掛, 我們何不現在就替你們把生活過好了, 把身體養好了呢! 別的忙我們一時也幫不上了。

我其實平均兩年才能去看望母親一次, 也就能呆十天左右, 但媽媽在電話上從來都樂觀爽朗地笑, 說他們很好,從來不說她很想念我們。唯有上次,我離家時剛剛感冒發燒過,告別父母時, 媽媽抱著我掉眼淚, 你這一走, 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見麵, 你的身體也不結實, 媽惦記你啊! 其實我又如何不心疼惦記我那永遠堅強的媽媽呢, 離別時的眼淚總是難免的, 無論我多麽想要表現出堅強。

我有時想,母親麵對的境況是, 女兒遠在天邊, 自己不能常見麵,隻是周末打打電話, 說著那些常常重複, 瑣瑣碎碎的話,要是我, 也許會感到失望, 感到寂寞無助, 感到恨不能填平這大海縮短和親人間的距離。 而母親為什麽就能樂此不疲, 從無怨言呢。 後來我慢慢體會到,是因為她不求什麽, 她隻要愛我們, 為我們的快樂而快樂, 為我們的憂愁而憂愁,為我們盡力, 那就是她做母親的最大幸福了!

而我這個女兒呢, 越來越感到, 父母的愛多麽珍貴,特別是母親給我的無條件的愛,我心灰意冷時,她一席話總能使我又振作起來。熱愛生命的母親,使我一生無論遭遇什麽不順的事情,都不會失去希望, 因為母親永遠都有綿綿不絕的愛和思念支持著我, 不用擔心。

想到兒行千裏母擔憂,雖然相隔遙遠, 我還是盡量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能夠隔一段時間見到父親母親。現在, 我已經盼望著即將到來的休假, 盼著和父母親的相聚了。

我是一個幸運的女兒,雖然沒法當麵說出來,上帝知道,我心中是多麽地感激母親和父親。 我也知道,他們的愛, 永遠都會伴隨著我。 而我將來也會成為母親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