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人大遷移的挑戰(圖)

DUMARTINI (2008-05-22 19:12:37) 評論 (19)



北川,上萬群眾和救援人員緊急撤離。

直升飛機發現北川縣城後側山頂上的茶坪水庫出現裂縫,可能引發決堤。

南方日報嚴亮攝
 

/>/>

/>/>/>/>/>/>/>/>/>/>/>/>/>/>/>/>/>/>/>/>/>/>/>/>/>/>/>/>/>/>/>/>/>/>/>/>/>/>/>/>/>/>/>/>/>/>/>/>/>/>/>/>/>/>/>/>/>/>/>/>/>/>/>/>/>/>/>/>/>/>  
新聞直通車鏈接: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609580



地震造成150多萬戶房屋倒塌,由於餘震不斷,堰塞湖隨時可能潰決,轉移災民成為救援幸存者後又一挑戰。

500萬人同時失去了家,500萬人需要重新找一個臨時的棲身之處,這對哪個國家哪個政府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幾乎是一個難以做到周全的事,但又必須周全,假如不能同時給500萬人提供足夠幹淨的水、食物,不能提供衣、宿、洗澡、廁所,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麵麵的物資,就有可能暴發傳染病和瘟疫。

還有更多的災民在源源不斷地撤離出來,需要安置的數字與日俱增。

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的代表HansTroedsson博士說:應該及早做到每人每天至少15升水的供應,在災難早期這個數字可以縮小到每人每天7.5升。災後人類排泄物的不恰當處置會帶來巨大的健康威脅。至關重要的是馬上提供公廁等設施。要避免過度擁擠的狀況發生,這樣才能減少傳染病在密集人口中傳播的幾率。

但是麵對數百萬人的龐大數字,這一切又如何做到、怎麽做到呢?在災區前線,在安置中心,在還沒有救援隊伍到達的村落,目堵了災害的嚴重與災民的撤離、安置之難,感受到地方政府為了抗震而進行的艱苦努力。

死者長已矣!但生者又如何生?

為了生存者的生存,為了活著的人繼續活下去,中國又麵臨另一場考驗,這是對一個國家的考驗,也是對一個民族的考驗。中國的表現,將被永久地寫入人類曆史。

給他們安一個家吧,不,現在僅僅需要一個臨時棲身的地方,能躲避風雨的地方,能放下一張臥席的地方。讓傷者能得到治療,讓嬰兒能吮到奶水,讓老者能夠安席。

死神、瘟疫、艱難、困苦。

這也是一場酷烈的戰爭,這是人與自然的戰爭,也是人與瘟疫與死神的戰爭。


廣元告急!130萬人露宿街頭

“5·12”災難像一塊突如其來的巨石,壓在廣元人民的身上。一瞬間廣元市青川縣被掩埋與隔絕———水、電、路、通訊被毀,80%的房屋成為廢墟,還有20%的房屋變為危房,這就是說,廣元市所有的房屋都不能居住了,廣元市的130萬人都無家可歸。22719名傷員(重傷2216人)需要安置,12921人在傷痛中掙紮,1489個重傷病人隨時可能失去生命,數萬名兒童等待返回校園,我們迫切需要帳篷,需要棉被,需要醫藥,需要鍋碗瓢盆,需要建築材料,需要開山挖路的機械……


青川告急!山體出現裂縫

已經破碎了的青川,20日再遭遇危機,危險就懸在青川縣的頭上,青川縣城後山出現重大山體裂縫,預計塌落的山體規模約1875萬立方米,後山山體嚴重變形,甚至導致縣城街麵出現明顯下陷。直接威脅5萬災民和救災部隊的安全。當日近9000人被緊急疏散。

一險未去,另險再逼。青川縣石壩鄉近3000百姓正麵臨雨中堰塞湖決口的巨大危險。該鄉三麵環山,兩個堰塞湖堵住了沒有山的一麵。石壩鄉黨委書記蘇雲曾稱:現在的問題不僅是下遊的堰塞湖阻斷了最近的出路,而且環山的三麵由於山體滑坡,也形成了大大小小好幾個堰塞湖,這些湖一旦決口,山下的鄉民沒有任何預防的措施。

青川縣總人口25萬,全部受災,需要重新安置,而青川的很多鄉鎮通訊中斷,地震發生9天以來,根本就聯係不上,無法知道那裏有多少人需要安置。

而更大的凶險來自甘肅白龍江水庫。這座甘肅省隴南市境內最大的土壩水電站白龍江的碧口水庫發生位移,而水庫一旦出現垮堤,巨量的洪水將倒灌位於支流的青川縣城。


汶川
告急!大量車輛被堵

這個地震後很長時間與外界隔絕的地方,這個多次修通道路又多次道路垮塌的地方,這個救災最難的地方,至20日,汶川縣滯留人員2.6萬餘人,目前隻疏散2584人,仍有兩萬餘人待救!

汶川縣往外疏散隻有一條通道,即經陸路,至理縣往馬爾康的方向,盡管阿壩州已調集了所有可以組織的3000輛運力趕往汶川幫著疏散滯留人員,但幾天來,由於路況不佳,餘震不斷,且時有泥石流和垮塌石頭的侵擾,按時到位的車輛僅有100多輛,更多的還被堵在路上。

由於急需離開的人員過多,汶川有關部門不得不采取需疏散的滯留人員到指定地點登記的做法,等次日根據登記和車輛調度的情況,來安排轉移人員的方向和車輛。



北川告急!堰塞湖懸頭頂

5月17日中午,空投直升飛機發現北川上遊堰塞湖出現險情,萬人大撤離。5月20日-21日,北川兩日封城,所有救援活動停止,北川縣城成為空城。

持續不斷的餘震、堰塞湖高懸頭頂,北川尚未撤出的人員情況萬分緊急!

動輒數萬人的大撤離,給交通、車輛、安置造成極大的壓力,對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組織協調能力形成巨大的考驗。



日期:[ 2008年5月23日 ] 版次:[ AA22 ] 版名:[ 重點 ]

新聞稿源:[南方都市報]


---------------------------------------------

又訊:

國土資源部官員在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1日,對所獲取的所有航拍資料經過分析,目前已在地震災區發現34個堰塞湖,險情很嚴重,受威脅的群眾已經全部轉移,專家已於昨日出發。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柳源表示,現在發現的34個堰塞湖險情很嚴重,因為有的地方水位越來越高,擔心萬一決口,影響很大,所以受威脅的群眾已全部轉移,專家在22日也已經出發前去調查排險。

三措施應對危機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殷躍平說,現在對34個堰塞湖主要采取三方麵的措施:第一,調查與監測;第二,把下遊沿岸影響比較大、位置比較低的居民盡快轉移到比較高、洪水淹不到的地方;第三,對一些施工條件比較好的堰塞湖,已采用了挖掘等方式人工分流積水,效果非常好。

震後地質災害呈現四特點

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貟小蘇表示,地震災區進入雨季,降雨增多,極有可能出現新的泥石流,形成新的堰塞湖。

貟小蘇說,汶川特大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呈現出這樣四個特點:範圍廣、程度深、危害大、持續長。

重災麵積10萬平方公裏

貟小蘇還稱,這次特大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東緣龍門山斷裂帶,重災麵積達10萬平方公裏。這次地震前,國土資源部對受災區域中的41個縣地質災害的隱患點進行過普查,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4929處,其中,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58處、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271處、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817處威脅著94萬多人的安全。

青川所有水庫放水

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目前發現的堰塞湖中有3處具備潰壩危險,一處是綿陽市北川縣的唐家山堰塞湖,第二處為安縣長屯河堰塞湖,第三處在青川。其中最嚴重的是北川的唐家山堰塞湖,目前青川所有水庫已開閘放水。

江油12679人緊急轉移

由於北川的堰塞湖潰壩威脅不斷加大,截至22日16時,江油已轉移12679人。

8湖水量在300萬立方米以上

記者22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34處堰塞湖中,水量在300萬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8處,存在流土潰壩災害隱患;100萬立方米至300萬立方米的中型堰塞湖11處;100萬立方米以下的小型堰塞湖15處。四川21日首次出動無人飛機,對堰塞湖進行全麵勘察和安全性評估。

1號危湖暴漲威脅7萬群眾

被水利部專家列為1號風險的唐家山堰塞湖,風險等級正逐步上升,其蓄水量從18日的1600萬立方米暴漲到21日的0.977億立方米,上下遊水頭差為52米,嚴重威脅下遊近7萬名群眾的安危。

綜合新華 中新 央視 國家地質調查局網站 記者 虞偉

------------------------------------------------------

最新消息:


相隔7天,溫家寶昨日(5月22日)再度來到受災最為嚴重的北川縣。

下午5時13分許,溫家寶抵達綿陽後,隨即改乘直升機前往北川縣唐家山堰塞湖考察。

據專家前日現場觀測,唐家山堰塞湖已成為最大堰塞湖。


為避免意外,綿陽抗震救災應急指揮部召開緊急動員會,啟動堰塞湖下遊沿岸撤離疏散方案。

北川、江油兩縣下遊群眾正克服困難向高處轉移,24日前必須完成撤離。
/>/>/>/>


北川重災區的“定時炸彈”--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上漲,危急萬分,
如果潰堤將淹沒下遊北川全縣和綿陽災區,
目前蓄水已經淹沒了上遊的一些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