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祈禱

林貝卡 (2007-11-12 13:20:46) 評論 (32)



少女的祈禱

聽了姐姐分享的曲子, 記起那已經遠去的少女時代, 那些曾經有過的夢幻和期待, 那寫曾經經曆的快樂與憂傷, 隨著正在聆聽的音樂, 緩緩從心地深處漫出來, 漫出來.... 我已老, 希望筆觸下的少女的祈禱姐姐能喜歡。

少女的祈禱
作者:ILoveHere

那些鮮嫩的綠芽
青若艾菲
她們款款的搖擺
伴著清風的柔吹
一抹紅暈染上了臉頰
哦, 那在祈禱的女孩
她的心裏有著怎麽樣熱烈的期待

那些嬌媚的花瓣
豔若朝霞
溫暖的晨光
映著她們的天真無暇
一絲羞澀掠過了臉龐
哦, 那在祈禱的女孩
她的心裏載著怎麽樣瑰麗的夢幻

那些蔥綠的樹
柔軟的草坪
還有泛著金光的湖麵
哦, 我親愛的女孩那些都是你的,
是屬於你的斑斕亮麗的色彩

可為什麽你的眼裏會閃一絲迷惘
難道是為那終將要消逝晨露憂傷
哦, 我親愛的女孩
那些都會消逝
都會消逝的就在不久的將來

ILoveHere小妹,今天清晨打開博客,讀到你的詩作,感動不已,謝謝充滿詩人靈氣的小妹,分享如此精彩的作品。《少女的祈禱》是我早已熟悉的曲子,可我昨天讀了有關苔克拉·芭達捷芙絲卡的簡介後,才知道她創作《少女的祈禱》時,年僅18歲,是位名副其實的少女,卻不幸於27歲離開了人世。短暫的生命,永恒的音樂。如今聆聽著這散發著清澈的淡淡的幽香的曲子,更多了一份傷感。感歎生命的無常,震撼於音樂的永恒。 />

《少女的祈禱》是由波蘭女作曲家、鋼琴家作曲家苔克拉·芭達捷芙絲卡(Tekla Badarzewska,1834-1861)作於1859年,最初刊登在法國巴黎一家音樂雜誌的副刊上,頓時成為暢銷一時的名曲。芭達捷芙斯卡並未受過嚴格的音樂訓練,是一位業餘的青年作曲家,曾創作過的鋼琴作品有《甜蜜的夢》、《友誼的回憶》等,其中《少女的祈禱》這支曲子使她一舉成名。

《少女的祈禱》的樂譜,現在已有上百種版本,遍及世界各地。有人把它改編成四手聯彈、八手聯彈或其它形式的器樂曲,還有人給它填詞,把它改編成歌曲來演唱。目前流行的鋼琴曲《少女的祈禱》主要有兩種版本,一種是理查德-克萊德曼彈奏的改編版,一種是純正的鋼琴獨奏版。我們經常聽到的幾乎都是查德-克萊德曼演奏版,後者聽到的不多。

《少女的祈禱》的樂曲的結構簡單,為速度適中的行板,降E大調,4/4拍子。以下行音為中心的四小節前奏之後,樂曲呈現出溫婉而幽麗的主題;此後是主題的四種變奏,最後一個變奏以三連音符為主,飽含熱情,這就是全曲的結尾。 曲中左手所彈的和聲也較簡單,屬七和弦和主三和弦。本曲形象單純、手法樸素,在演奏技巧上難度不大。 俄國傑出的文學家契訶夫曾在他的著名劇作《三姐妹》中引用此曲作為配樂。樂曲琶音式的上行下行,波浪式的旋律起伏,抒發了她的祈求和激動。音樂在單純中顯出深刻,親切、傷感、柔美。她究竟在祈禱什麽呢?
(感謝辛伯達的航船提供的資料)

林貝卡 2007秋 於美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