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风光不再,市场群雄将起

亦文 (2007-07-29 10:39:04) 評論 (0)

亦文

 

近年來,美元對歐元一路走低,目前,歐元兌美元升至新高1.38左右,英鎊兌美元在高位2.03周圍波動。去年起,美國房地產開始走跌,房貸壞帳問題日益嚴重,去年第4季度房屋貸款拖欠還款的案例大幅增加了15.6%,新增金額達30億美元。最近Bear Stream在次級房貸風暴蕩滌下, 全盛時達160億美元的兩個基金已基本蒸發。美國是個高借貨的國家,房屋借貸約8.5兆,日常消費借貸約11兆,政府赤字債務約8.8兆。以去年的GDP計算, 僅政府赤字債務一項, 就相當於國民總產值68%。而且,這些這些債務的40%以上掌握在外國人手中。

2004-2006年美國GDP中大約有30%來源於與房地產相關的產業。由於房地產泡破,原材料價格上漲,今年聯準會預估的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為2%-2.5%,經濟增長率為2.25%-2.5%,除去通貨膨脹,實際上難有增長。

去年走馬上任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基夾在美元走躍與房地產泡沫之間,進退兩難。美元走跌,是通貨膨脹的反應,美元在市場上受到極大的拋售壓力,按理,應該繼續加息。但加息,又會給房市更大的壓力,可能導致更多的人還不出貸款,失去自己的住房,由此也可能引發更大的房貸壞賬金融風暴,加大經濟增長的困難。因而,最近幾次聯準會的會議隻好維持利率不變。既不敢加息,也不敢減息。

到底薑還是老的辣。上個月前聯準會主席格林斯潘來了個“常青指路”,他公開宣稱∶不用擔中國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迫使美國利率上升,它找不到買家。這既是說給中國聽的,也是針對所有的大債權國而言。事實上,他也暗示,隻要債權國拋售的行為如同拿石頭打天,起不了作用,美國的債務就可以在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中逐步蒸發。大量發行美元,供各國收藏,曆來就是美國政府呼悠各國的生財之道。一旦你買了美國的國債,把錢借給了它,幾年或幾十年後,驀然回首,發現自己不知不覺竟成了無償為美國提供產品和勞務的義工。

二戰結束後,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曾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係。確定美元與黃金掛鉤,35/一盎司黃金。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必須保證它與黃金的自由兌換。美元在國際貨幣體係中的霸主地位確立之後,對二戰後世界經濟的複興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為美國建立了將來通過印鈔機創收的平台。

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對西歐的貿易出現逆差的時候多,順差的時候少,西歐各國曾用盈餘的美金,換回黃金,不想讓美國人賺便宜。隨著這種逆差越來越大,美元越印越多,超出了它所擁有的黃金儲備,19718月,隻剩下102億美元黃金儲備,而美國的短期外債有520億,在歐州市場上遊蕩美元有1000多億,從而迫使尼克鬆在19718月宣布黃金和美元脫鉤。美元對黃金先貶8.57%1973年再貶10%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係也隨之瓦解。隨後,美元大貶,儲存美金的國家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盈餘縮水。僅1974年,黃金的價格比1973年翻了三倍,達126.3美元一盎司。金本位的瓦解,美元貶值,通貨膨脹,也是1973-1975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原因之一。當時,歐卅各國和日本等亞卅國家被美元忽悠之後,由於國內資源和經濟總量不足以與美國抗衡,或者說缺乏經濟縱深,並無行之有效的辦法對付美國的失信舉動。

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係瓦解之後,沒有了金本位的製約,美元和美國的債卷發行更無顧忌。吃了美國大虧的歐洲也開始琢磨如何在貨幣和金融體製上製約美國為所欲為的盤剝。1999年歐元的正式啟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歐卅各國聯合起來對抗對美元的霸主地位,進行利益自保的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美國的巨額外貿順差,大部分都換成了美國的債券。包括中國和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對美國經濟相當的迷信,收藏美元成了他們安神定心的偏好。這種收藏美元的偏好,對美元起了巨大支撐作用。中國一方麵,向美國輸出廉價生活用品;另一方麵,幫美國政府回收流通中的貨幣。抑製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和美元的貶值,使美國的印鈔機得以持續運轉。

開始,美國對中國這窮小子並沒大介意,以為一個政治上專製的國家,在經濟上難以取得成功。十幾年前,不少政客還放言,中國經濟很快就要崩潰。然而,讓他們跌破眼鏡的是,這幾十年來,美國的大資本或壟斷資本對中國的壟斷政治的興趣甚至超過了民主政治。外資的投入與經濟的資本主義化使中國經濟出現了發展奇跡,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三。美國的經濟和生活變得已不開中國了。老美既不願意像中國人那樣沒日沒夜工作,更不願意放棄富裕悠閑的生活方式。當美國的債務達到一定高度,危及美國人已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對它而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再打幣值的主意。

歐元啟用時,與美元的比例差不多,美元略高一點點,到今天為止,美元對歐元已跌了38%左右。美元與緊盯它的人民幣相比,也跌了大約10%以上。最近一段,美國國會的議員們還在不斷威逼人民幣升值。他們認為,人民幣至少應升至40%。一方麵是美元貶值;另一方麵是人民幣必須對美元單獨升值。而中國手中握有的美國債券年利率大都在5%左右。如果按美國人的思路雙管齊下,不僅利息泡湯,而且連本金都要損失一部分。等於把中國人民賺的血汗錢送一部分給美國人享用。現在,人民幣已騎虎難下,外匯成倍增長,如不盡快增值,無法解決國內通膨的壓力,不利於政治和社會的穩定。看來這次中國與當年西歐一樣,很難逃出美國的陷阱。

如果執政的精英們還沒對美元迷信得失去理智,可以預料,未來中國即使不拋售美國債券,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再把外貿盈餘用來收藏美元。實際上,世界各國也都不看好美元了,上個月,伊朗曾要求日本用日元支付購買原油的款項。盡管美國媒體試圖穩定軍心,把這淡化為政治原因,我們應該看到,這裏的經濟原因大於政治原因。伊朗與美國交惡,並未與美元交惡,如果不是看跌美元,以美元結算,決不會因此而受製於美國。2000年以來,黃金,石油,以及各種原材料價格暴漲,不僅僅是需求增長,它也反映了金融界和世界各國看衰美元後的新思維∶用黃金,石油和原材料這些資源商品的期權當硬通貨和次硬通貨取代對美元的儲備,以減少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本世紀初,每盎司黃金在300美元左右開始上漲,漲至今天的每盎司670左右美元,升幅超過100%。除黃金之外,幾乎一切資源商品都在這幾年之內,價格翻了一倍到數倍不等,僅石油價格,就從20左右美元一桶飆漲到目前的77美元左右一桶。就連普通的國人對美元也不太有興趣了,過去回國,親朋戚友都搶著要換美金,黑市美金比官價要高。現在,你想找他們換人民幣,他們已愛理不理,冷冷地勸你去銀行換。美金放在手上怕掉價呀!

國際金融資本和各國政府對美元漸行漸遠的態度說明,美元光環正在逐步消失。將來究竟誰來主宰國際金融市場,還很難說。歐元現在相對強勢,但歐共體的幾個強國如法國,德國等國,福利製度太美好,企業開銷太大,其他各國也各有各的問題。總體而言,它們缺乏競爭力和動力。歐元的強勢和穩定性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日元受國內資源,市場的製約,這厶多年一直在美元的忽悠下漲跌,現在美國的注意力轉到了中國,它的日子相對好過了一點。但是,它過分依賴國外的資源和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它很難擺脫美國的控製,硬不起來。其實,就資源和潛在的市場而言,人民幣很有機會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貨幣,但中國的金融改革過於緩慢,人民幣還不能在國際市場上自由流通,加之,各國對中國的政治壟斷還缺乏信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這種可能性還難以變為現實。如何讓人民幣走向世界,保護國人賺的辛苦錢不被蒸發,讓國人也有美國人那種用印鈔機賺錢的機會,是擺在執政精英麵前的一道難題。既然,在未來的金融市場上,誰也難以成為主宰沉浮的霸主,我們將看到一個群雄並起的局麵,大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將決定市場對其貨幣的偏好程度。

ews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