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寶地指出一下:在南曲裏,入聲字入韻的確可以通押。珊珊可能是南方人,比較熟悉南曲。

來源: yuanxiang 2016-09-20 12:07: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14 bytes)

不過,這種用法,隻是南曲中的習慣,正如有人指出:“此則世之唱者,習用不知,而論者又未敢拈出,筆之紙上故耳”。

唱南曲者,又可能不習慣北曲不知入聲之如甘草入藥的三味;愛北曲的,則引經據典(多位北曲人撰寫),說南曲亂來。

重要的是要知道分歧的原因,而不是分歧本身。我是南方人,多少知道點聽入聲入曲的滋味,所以說這兩句。

所有跟帖: 

大謝沅湘兄分享!確實,南曲北曲大不相同,李漁曾講過南曲當“慎用入聲韻“,因為用的不好南曲聽起來就像北曲了。也提到過《西廂記》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207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2:10:50

我轉載的主要也是別人 -yuanxiang- 給 yuanxiang 發送悄悄話 yuanxiang 的博客首頁 (83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2:52:13

Yuanxiang 兄好!我也是南方人,會廈門話(閩南語,古漢語之一)、客家話,閩東方言也會,這些都是古漢語語係,但應該比北方人 -歸來探梅- 給 歸來探梅 發送悄悄話 (35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2:43:07

探梅兄好。你的話似乎沒有全發表。 -yuanxiang- 給 yuanxiang 發送悄悄話 yuanxi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2:49:47

標題有字數限製,已補。但南曲和按詞譜填詞是兩碼事。玉詩友是“依馮延巳”,依了得遵守 -歸來探梅- 給 歸來探梅 發送悄悄話 (23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2:53:58

這個俺讚同。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2:54:41

有個問題 -yuanxiang- 給 yuanxiang 發送悄悄話 yuanxiang 的博客首頁 (717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21:07:48

沅湘兄所言很有道理。詞之唱調不存,確實為一大缺憾,使得後人無從分析其平仄譜之理由,也不知為何同一詞牌有如許變調。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1/2016 postreply 06:14:08

在詩韻新編的前言中也提到,杜甫的一首作品中仄韻押了八個韻部,以此打開入聲全部通押之門。。。並建議全部通押或分類通押,寫者自行斟酌 -泥鰍兒- 給 泥鰍兒 發送悄悄話 泥鰍兒 的博客首頁 (47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2:59:13

這個確實很難說該怎麽辦最好,俺對入聲韻腳毫無直覺,所以幹脆不用,哈哈。: ) 不過填詞有共識的標準,似乎還是照著標準來比較好。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376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3:17:56

恩,俺本身不咋玩填詞,也填不好~~~但對規則和理論有興趣,想了解。我的理解是詞韻寬鬆,允許相似韻通押,入聲通押。。。所以,壓入聲 -泥鰍兒- 給 泥鰍兒 發送悄悄話 泥鰍兒 的博客首頁 (58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5:33:07

泥鰍兒詩友好!杜甫的兩首是五言古詩,古詩允許換韻、甚至平仄韻互押。在下之前的《他鄉月》也換了多個韻部 -歸來探梅- 給 歸來探梅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3:34:36

梅兄好!我理解換韻與通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詞是允許臨韻通押,入聲通押的。入聲通押分為分類通押和全部通押兩種。。。 -泥鰍兒- 給 泥鰍兒 發送悄悄話 泥鰍兒 的博客首頁 (208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5:17:55

可能你沒細讀原話 -歸來探梅- 給 歸來探梅 發送悄悄話 (993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6:06:17

謝謝鰍兒幫忙,解釋見內。 -玉珊珊- 給 玉珊珊 發送悄悄話 (1360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6:55:23

欣賞這樣的詳解,也不失為一家之言。“蕊”的寓意很妙!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540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7:04:10

您說的通韻情況,到讓偶想起越劇《紅樓夢》開頭的兩句:“乳燕離卻舊時窠,孤女投奔外祖母“,”窠“和”母“不同韻,但唱出來居然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26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7:47:29

這是我還沒上學前學的一首南方兒歌之中的一段 -歸來探梅- 給 歸來探梅 發送悄悄話 (736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7:55:15

多謝梅兄分享。這裏"耳“是讀”ni"嗎?古韻“兒“的韻母是”i",但方言中聲母讀yi ni的好像都有。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7:58:35

璀、稚、字、耳這四字是韻腳。古韻“耳”很難用音標寫出來 -歸來探梅- 給 歸來探梅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8:03:18

粵語的ng發音+ei=耳的古音,在這裏都喊出聲音了,旁邊的人大笑 -歸來探梅- 給 歸來探梅 發送悄悄話 (169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8:05:43

哈哈哈,試著發了一下,大概能體會這個意思。ng很像越南語啊!記得n年前聽一位同事放越南歌曲,很類似粵語歌的感覺。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0/2016 postreply 18:26: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