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代偉

政治|傳媒|曆史|詩詞|股票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趣史| 西維吉尼亞州的上海鎮

(2020-05-22 02:11:38) 下一個

坐落於阿巴拉契亞山脈中段的西維吉尼亞州,是美國東部有名的”高山之州”,同時也因為其地理之閉塞而列入“默默無聞類”州。在地圖上,西維吉尼亞州的東北部好像長了一條“長臂”,伸向維吉尼亞,馬裏蘭及賓夕法尼亞等三州的交界之地。在它長臂的“手腕”彎曲部位,是一處典型的“山脊山穀”之地。那裏有一座南北縱貫的“北山”,北山西麓有一條南北蜿蜒流淌的“後河”。在北山與後河河穀之間的“山窩”處,依山傍水地隱蔽著一座小鎮子,它的名字相當令人驚奇-那就是:Shanghai-上海。

是的,上海-與中國最大、最有名的那座城市,名字一模一樣。

之前的文章曾經探討過:從18世紀80年代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加深後,“中國源”的名字-尤其是地名,在美國各地也逐漸出現,並且頗為流行。比如 我們知道的 Canton-廣州、Pekin-北京、China-中國(或瓷器)等;另外還有 China Grove(楝樹林)、Chinaman Hat(中國佬帽) 等延伸性地名。對於這些地名的曆史來曆,前麵也都已經做了不少的介紹。

那麽,西維吉尼亞州東北部山溝裏的這個“上海”,又是怎麽來的呢?

西維州的“上海“名義上為“鎮”(Town),但實質上隻是一個“非建製區”規模。更直接地說,這隻是一個小村莊。隻是它的上級單位,不是“市”,而是“郡”。美國的地方編製因地而異,因州有別。總體來說並不十分嚴謹,有時候會給人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上海村的上級政府,是伯克利郡。該郡最早的定居曆史,是在美國建國前的幾年。美國“內戰“結束後,伯克利從維吉尼亞州分出,加入了西維吉尼亞州。由於伯克利郡的地理交通不便,傳統上也並不是華人願意涉足的地區。至今,在伯克利郡甚至整個西維吉尼亞州,尚沒有發現有早期華人活動的曆史記載。

上海村的布局非常簡單,僅在村中心有兩條州二級公路交叉於此。與公路交接的一些小路上,零零散散地分布著一些民居房屋。除了村南公路旁有一家槍支用品店外,再也看不到其它的商業設施。離村子最近的加油站,也要十五分鍾的車程。上海村中最古老的建築,是一幢鮑德溫-格蘭瑟姆屋,也被稱作“上海屋”。它的建造年頭,最早可追溯到美國建國前的1749年。另外,村裏還有一座“上海“新教教堂。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在的上海村裏,是沒有華人居住和生活的。

18d67899a8a2e5b3bcb31357947e57bb--wv-usa-berkeley.jpg

維基百科上對“上海”村的介紹,相當簡單。但重要的一點,是它點出了“上海”村名字的來源:是以前本地有一家經營木材的公司,名為“上海製造業協會”。那麽,這個“上海製造業協會”成立於何時?由什麽人(華人還是白人)創建?尤其是,它的公司名稱為什麽會冠以“上海”二字呢?

維基百科引用的資料,是來自1945年編製的一本《西維吉尼亞地名》書。該書在第567頁這樣簡略地記述道:“1873(年),上海(村);繼續,1899(年),上海(村);上海,一座郵政村…名字來源於“上海製造業協會”-在這裏碾碎樹木及樹皮,製造木料“。想再進一步深挖關於“上海製造業協會”的資料,卻怎麽也沒有了下文。

查閱整個西維吉尼亞州的曆史,與“上海”有關的資料幾乎沒有。僅在《西維吉尼亞人物傳〉中有一則勉強性記載:19世紀80年代,馬裏恩郡(伯克利郡以西200公裏處)一位名為費裏德裏克•艾斯的年輕人,因觸犯法律而被判槍決。後來他的父親等人“托關係”找到了時任總統格蘭特。格蘭特“念其年輕而赦免死罪”。那位艾斯大難不死,之後出洋成為一名船員,再後卻來病死在了上海。不過,很難看出埃斯之死與上海村名字之間有什麽關聯。

事實上,在美國大陸,除了西維吉尼亞的這座上海村外,還有其它七個州也有以“上海“命名的村鎮,社區甚至車站等。比如在德克薩斯州東南部的霍頓郡,有一個“上海“。據記載,1899年德州政府計劃修建一個火車站,將其命名為“上海“。但後來卻沒有動工,“上海“便在地圖上成了一座“鬼城”。另外,在密蘇裏州西南部的弗農郡,也有一座“上海“鎮。美國“內戰“中那裏打過兩次仗,鎮子被摧毀,後來廢棄成為農田。在密蘇裏州中西部的約翰遜郡,還有一座“上海“村,則建於1855年。當時這個村子以飼養“上海雞”為主,故得名。上海雞,也稱為“婆羅門雞”。據記載,這種雞個大肉多,1850年美國人從上海引進後,進行改良。直到1930年代,上海雞一直做為美國的主要肉品來源。

密蘇裏上海村“上海雞“的出現,與上海開埠及美國人進駐上海的曆史時間相吻合。1842年的中英《南京條約》第二條,開放了包括上海在內的“通商五口”。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簽訂後,美國商人便在“外灘”設立了辦事處。美國與上海之間的關係正式開端。想必有精明美國商人看到了上海雞的商機,便帶回來進行飼養,並成為了本土長期受歡迎的肉食品。

密蘇裏的“上海雞“村,是美國諸多”上海”裏,唯一一個有確切名稱來曆記載的。其它在阿拉巴馬、伊利諾依、印第安納、北卡羅來納及維吉尼亞等地。也都有“上海”,但都是沒有更具體的資料,尤其是名字來源與曆史。

WhartonCountyTX1920sMap.jpg

事實上,交通閉塞的西維吉尼亞州與“上海”的情結,遠不止一個“上海“村那麽簡單。

從伯克利郡沿阿巴拉契亞山脈南去約300公裏,有一座劉易斯堡。可以說,從原本的曆史探討角度來說,劉易斯堡這座西維吉尼亞東南部的小山城,是沒什麽可圈可點之處的。但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過去一個多世紀來,一直有著一個神秘的傳統。那就是:在每年新年的第一天(元旦),這裏都會舉行一個“上海遊行”。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沒有人知道這個“上海遊行”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更沒有人知道它為什麽被會稱做“上海”遊行,而不是劉易斯堡或其它任何美國化名稱的遊行。

“上海遊行”還有一個奇特的傳統:當遊行的人經過法官的審判台前時,組織者會發給每人一張嶄新的2美元鈔票。2美元鈔票(注:始發行於1862年,發行量很低,現在主要作為聯邦儲備券或收藏用)這個傳統的來源,也是無人知曉。由於“上海遊行”一直以來都是隨意參加,人們隻要在上午當天上午11點排好隊伍,便可參加當天的活動。所以組織者也永遠不知道將會有多少人參加,有時候他們準備的2美元鈔票會不夠用。

大部分當地人認為,“上海遊行”起源於19世紀晚期。這一代生活的,主要是蘇格蘭、愛爾蘭及德國裔居民。在19世紀的每年聖誕節與新年期間,人們或者聚會,或者到鄉間各地拜訪鄰居和朋友。他們通常會進行裝扮,並戴上麵具,以這樣的方式"嚇唬人"。

在19世紀時,這種“化妝”活動的傳統,被稱作 Colie Shangle。這個英文名字很難找出對應的中文,Colie 的拚法近似“苦力”(Coolie,指早期美洲華人勞工);把Shangle 理解為 Shanghai 也是有一些勉強。它可能是一個(人或事物)名字的變音;也可能是傳教士從中國帶回的某種民間風俗的名稱。當然,也可能是一位浪跡天涯的樂人,模仿“上海雞“的鳴叫聲。有誰能夠確切知道呢? 有時候,傳統的本身就是一個傳統。

gardenandgun.com_files_West-Virginia-Shanghai-Parade-1.jpg

20世紀初,格林布萊爾學院(位於劉易斯堡)一位名叫做格雷比爾的學者,對“上海遊行”的起源進行了深度研究。他認為,遊行起源更早於19世紀中期,在美國“內戰“前已經出現。這個時間點,與密蘇裏州的兩個“上海”出現的年代所契合。但目前也沒有任何資料證明它們之間的聯係。

當地還有一個傳說:19世紀後期,有一位來自亞洲的傳教士居住在路易斯堡。那位傳教士的名字或籍貫,與“上海“有著某種聯係。這位亞洲傳教士,有可能來自中國或曾經到過上海。19世紀40年代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後,戰略意義日漸重要。美國教會(主要是新教)也開始以上海為據點,發展和培養中國教眾。並有他們來美國學習和遊曆。

有趣的是,當地還有一句“俗語” Shanghai him-上海他。意思是“抓著聚會中的人,把他拉到下一場聚會去”。

最後補充一點,是關於中國漢字拉丁化(即漢語拚音)的曆史。雖然早在17世紀初期已經有西方傳教士係統為明清漢字注音,但拚音法真正地廣為使用,則是在19中葉英國漢學家威妥瑪製作拚音方案之後。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件》第二條中,出現有上海的拚音-Shanghai,與廣州(Canton)、福州(Foochow)、廈門(Amoy)和寧波(Ningpo)一起被列為“通商五口”。威妥瑪本人1842年即來到中國,1850年任英國駐上海副總領事。

其它城市(包括北京Pekin)的英文名字後來都被新式拚音取代,而上海(Shanghai)卻一直保留著同一種拚寫。這也使“上海”成為目前美、中兩國共同擁有的、唯一一個字母拚法與讀音完全相同的地名。

參考資源:

Wikipedia/wv/shanghai

Steepde in history :Shanghai Parade will come, Dec.27 2019

A mysterious West Virginia New Year Tradition, Dec.30 2015

Roadside Thoughts , Communities named Shanghai in Americ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