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環遊回來已經兩個多月了,這件事時常會閃現在我的腦海裏。想想還是形成文字吧。
是今年八月初的事。
從荷蘭去冰島的航班三小時後才起飛,還有大量的空閑時間。我便在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內隨便逛逛,發現手機電量不多了,就去到機場內的星巴克充電。
說來也不可思議,在諾大而看起來現代化的史基浦機場內,競然沒有充電用的電源插口,更沒有蘋果手機專用的充電接口。必須花18歐元先買一個看起來笨笨的歐式充電轉接頭,然後自己找地方給手機充電。而整個機場內,僅隻有一家漢堡王和一家星巴克可以充電。
在星巴克的開放式店麵外圍,有一些隨意擺放的木質長凳,上麵都坐滿了人。隻有一個位置,勉強擠個身可以坐下來充電。旁邊是一位戴眼鏡的白人女士,看起來有五十多歲,她坐在那裏打著瞌睡,估計也是轉機期間到這裏稍微休息一下。我不想打擾到她,就輕輕地把充電頭插到她腿後麵的插口上,然後半蹲在旁邊等待手機充電。
過了一會兒,她似乎睡醒了,睜開眼就看到了我。她很友善地主動跟我打了個招呼,並往一邊挪動出些空間,叫我坐下來。
我們便自然地閑聊起來。她是一位教師,是愛爾蘭人,但生活在北愛爾蘭,就是現在仍然受英國統治的那一部分。她說以前她到過紐約,還住過幾年,並且現在仍有朋友住在布魯克林區。她還說學生時代曾經去過香港和澳門,也有從澳門進入到中國境內旅遊了一天,那是在三十多年前,港澳還沒有回歸。我說你去的是珠海吧,她說記不住具體地名,但知道廣東。
就這樣,我們聊的內容越來越多。她開始說到一件讓我感到驚奇的事情:她有兩個親戚是一對愛爾蘭夫婦,二十多年前也是經香港進入廣東旅遊。在(廣東)一個車站,有一位中國女人走過來,懷裏抱著一個嬰兒。那位中國女人說想去一下廁所,你們能幫我抱一下孩子嗎?親戚夫婦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可那位中國女人自此再也沒出現……
親戚夫婦後來給嬰兒辦理了收養手續,並把嬰兒帶回了北愛爾蘭。
這麽多年過去了,那個嬰兒也長大成人,已經23歲了,是一位女孩,他們還給她起了個動聽的名字:蘿莎(音,可能是Rosa)。蘿莎目前在蘇格蘭的某公司上班,北愛爾蘭的是人可以去到英國本島工作。
我中間有問,那位中國女人沒有留下任何信息嗎?她說沒有。我想想也是,二十多年前國內還沒有微信這些現代通訊工具,手機也很少有人用。即使有電話號碼或住址,留下來也會被政府部門找出來,把孩子送還回去的。弄不好她還要被處罰,不僅是因為拋棄自己的親生孩子;還有,(違反了)愛爾蘭女士也提到的“中國獨生子女政策”。想必孩子的母親那時已經決定拋棄她、選擇永生可能不會再見,於是奇想這種方式,給孩子找一個“好人家”。
從愛爾蘭女士的語氣中可以感受到,這位中國女孩兒在愛爾蘭有養父母撫養、教育,現在成人並有了自己的工作。算是實現了她素未謀麵母親的心願。估計她母親本人現在應該有45歲以上,正值壯年且仍在世。可能是廣東本地人,也可能是外地到廣東打工的。這隻有上天才知道。
愛爾蘭女士說,這位被領養的中國女孩兒能說幾句生硬的漢語。在北愛,她主要學習英語,也會一些愛爾蘭語。女土說,我不喜歡英語,主要說愛爾蘭話。我雖然住北愛爾蘭,但仍然持的是愛爾蘭護照。隻要是原生愛爾蘭人,即使住在北愛也可以申請愛爾蘭(國)護照。
我問那女孩回過中國嗎?女士說她親戚一家人及那女孩兒有去過一次,也純粹旅遊性質。對女孩兒來說,雖然知道自己的故事,但除了遙遠與陌生,恐怕隻有近乎漂渺的希望了。況且她母親可能有了家庭、丈夫孩子,寧願選擇把她曾經有的女兒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我說她喜歡吃中國餐嗎?女士說她喜歡水餃。嗯,這個,在紐約,很多老外也都說喜歡水餃。
我想到了那句成語,大海撈針;也想到了另一句話,一線希望。這世界,有時候真的會有奇跡發生的。
祝福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