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代偉

政治|傳媒|曆史|詩詞|股票
個人資料
正文

列克星頓:“石牆將軍”傑克遜長眠地

(2014-12-12 05:40:54) 下一個

  

        前言:美國“內戰”時期著名的南軍將領-“石牆”將軍傑克遜,是整個南北戰爭時期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有部分曆史學家認為,如果以戰績作比較,湯瑪斯·傑克遜是美國“內戰”中唯一的軍事英雄。

           ★從內戰結束到現在,很多南方人仍然相信,如果傑克遜不死,南方“聯盟國”定能獨立。。。

     斜貫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是傳統裏東岸沿海地帶與大陸內部廣袤低地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阿巴拉契亞的巨大山係在延伸到“老國土”維吉尼亞州三角形地理的西部時,隆生出一處狹長的高峻地帶-藍嶺山脈。南北走向的藍領嶺山脈,在維吉尼亞西部版圖上有意無意地“隔”出了一片山穀地勢的狹長天地,它西麵緊鄰著在“南北戰爭”爆發後脫離維吉尼亞州以新成員身份加入聯邦的“西維吉尼亞”州。在這片置身世外的小天地中部,座落著一個著名的“獨立城”-列克星頓。(注:獨立城,Independent city 。又稱“自由城”,是維吉尼亞州憲法特許的郡外治行政單位。它始於美國內戰時期,它不屬於任何郡,享有很大的自治權力

     此“列克星頓”非彼“列克星頓”。位於維吉尼亞州西部邊陲的這座列克星頓城,始建於美國建國後第二年的1778年。它是美國最早以獨立革命“第一槍”的打響地-馬薩諸塞州列克星頓鎮為名的城市之一。列克星頓城不僅具有特殊的“獨立城”身份,更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它位於藍嶺西腳下,阿勒格尼山以東,辛南多阿河穀以南,這使它東麵“獨立”於維吉尼亞州的傳統區域之外,向西又成為去往西維吉尼亞及中南部諸州的交通要道。

     列克星頓城,是美國“內戰”及結束後,戰敗方-南方“聯盟國”的諸多重要人物的棲身之所,也是他們逝後的安葬之處。這其中,就有“聯盟國”將軍,著名將領-湯瑪斯“石牆”傑克遜的長眠之地。

     從縱貫維吉尼亞西部的州際81號高速公路沿藍嶺山脈西麓南下,與81部分重合的64號州際高速公路西分而去之時,東南一隅的淺丘翠樹中呈現出來的繁華之地,即是列克星頓城。自64號高速路出“李”公路南行一英裏,再穿過詹姆斯河的支流莫裏河,即進入了列克星頓城的北界。公路邊的“歡迎來到曆史名城列克星頓”白色標牌上麵,除了附有“哥倫布騎士”,“獅門”,“扶輪”等七﹑八個不為常人所知的秘密組織色調不一圓形徽章外,還有傑克遜的“石牆”旅(傑克遜“內戰”期間率領的隊伍)徽標。標牌上最為吸睛的,是“石牆”旅徽標中出現的十三星交叉“聯盟國”紅白藍旗幟。這幅曾經與“星條旗”為敵的南方“叛亂”政府標誌旗幟,在一個半多世紀以來,它的每一出現都會勾起人們悲情的曆史懷念。

     此時“李”公路一分為二,西側的北“主”街逐漸呈坡度而上。又約半英裏,北“主”街穿過列克星頓城中心的“納爾遜”街後更名為南“主”街。繼續南行兩個居民街路口後,街道兩旁的樹木開始繁盛,在南“主”街的左手出現一片參天大樹遮護下的古舊墓園。那墓園臨路的一麵是由長方形石塊砌成的低矮圍牆,已年久生苔。在位於路麵北的墓園大門口上麵,高高地懸掛著一塊兒舊式酒館招牌般的小鐵牌,上有白色字體書:“石牆”傑克遜紀念墓園-傑克遜之墓。這個以湯瑪斯•傑克遜將軍名字命名的墓園,就是其他很多逝者以及“石牆”傑克遜將軍本人的安葬之地。

 

     整個列克星頓城不大,它南北長約2英裏,東西寬約1.2英裏,總體呈不規則長方形,“石牆”傑克遜紀念墓園坐落於它的東南區域。“石牆”傑克遜墓園占地也不是很大,它其實是坐落在列克星頓城的主要居民區內。墓園正門的路對麵,是兩家坐落於草坪中的二層紅磚房屋;其它三麵,也可以從茂盛的樹木間看到緊鄰的白色民居建築。墓園內的墓碑都整體較小,但頗有曆史滄桑感,它們的排列也相對寬鬆。墓園內散生著參天的大樹,那些龐大的枝葉體係相互交接地形成一片自然翠綠的“天幕”,使整座墓園顯得幽靜閑適,來訪者信步其間也絕無恐懼或壓抑之感。

     “石牆”傑克遜紀念墓園的標牌上顯示,墓園的每日公眾開放時間是日出至日落。從敞開的兩扇鐵門間入內,是一條由瀝青鋪的直通墓園後方的人行道路。在大門內的右側,有一塊“著名安葬者名單”牌子,上麵工整地排列著25個人名。這25位安息者中,除了湯瑪斯“石牆”傑克遜及他的兩任妻子外,還有兩位“內戰”時期的維吉尼亞州州長,和十餘位南方“聯盟國”的政要及將軍等。這些將軍中有很多是傑克遜當年的老部下,包括炮兵團長“山迪”彭德爾頓等;還有一位是“聯盟國”統帥羅伯特•李將軍的表弟,他也曾在南軍軍隊擔任旅長。根據同樣位於列克星頓城的“華盛頓與李”大學的調查,“石牆”傑克遜紀念墓園內現在共安葬有多達144位南方“聯盟國”的將軍及戰士。他們大多是在“南北戰爭”結束後,追隨“石牆”傑克遜將軍而遷移和安葬到這座墓園裏來的。
 

     在墓園內道路的兩邊,是平整草地上伸手可觸的墓碑。一些已顯古舊的低矮墓碑旁邊,放有形體很大的軍功十字架,周圍地麵上插著很多小幅的聯盟國“X”字旗,在微風中晃動。踏著這旌旗招展的墓碑之陣循循往深處走去,路兩旁又出現兩扇鐵柵欄門。這兩扇裝飾性扇鐵柵欄門進去,迎麵坐落於路中央的,是一座被黑色鐵柵欄圍起來的環島。環島內草地的中心,有一座長方形石碑,石碑頂部站立著一尊執劍而立的將軍雕像-他,就是美國“內戰”期間著名的南軍將領,有“石牆”將軍之稱的湯瑪斯•傑克遜,這個環島之心,就是“石牆”將軍傑克遜的長眠之地。

     傑克遜將軍的“石牆”一譽,是美國軍事史上具有傳奇的逸事之一。1861年7月,為求早日結束3月份爆發的叛亂,聯邦政府軍南下進取“聯盟國”的大本營-裏士滿。南方軍隊趕來阻擊,雙方在維吉尼亞東北部的馬納薩斯對壘之後開始交火,當時還不知名的傑克遜也率領一支南方軍趕來支援。在混亂的陣地上,傑克遜的軍隊整齊列陣,尤為矚目。正在集結士兵的南方聯盟將領巴納德•畢驚呼,“看,傑克遜那邊(軍陣)若一堵石牆”,那次戰鬥最終以南軍勝利而結束。自此,“石牆”傑克遜的美譽開始在軍中流傳開來,傑克遜與他的“石牆”旅也受到“聯盟國”總統戴維斯的嘉獎。而那位“呼”之成名的畢將軍,卻在戰鬥中重傷而亡。如今,在被稱為南北戰爭“第一戰場”的馬納薩斯國家戰場紀念園內,巴納德•畢將軍的巨大墓碑與“石牆”傑克遜的高大騎馬雕像遙相呼應,屹立在一排威武的大鐵炮前方。

     “石牆”傑克遜高聳的墓碑與雕像,是“石牆”傑克遜紀念墓園內最高和占地最大的墓製建築體,也是整座墓園的中心之點,更是列克星頓城最吸引人的曆史觀光目的地之一。作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本土分裂戰爭-南北戰爭中叛亂方“聯盟國”的著名將領和戰爭英雄,他逝後受到的世人推崇是顯而易見,這同時也是最令我這位來自不同文化的遙遠東方國度者所感到震撼和深思的。想到的是南北戰爭結束十幾年後,當年的北軍統帥格蘭特在總統離任後訪問清朝,與李鴻章討論帶兵打仗時得知太平軍被俘後遭殺戮殆盡,頗為不解,因為格蘭特在內戰結束後把南軍的將士都全數釋放了。他那次環球旅行路過北非,中東和東南亞地區時,還遇到了那些被他釋放後前往當地做雇傭軍或領事的南方人員,受到他們的熱情招待。

     站在傑克遜的圓形墓地柵欄外,仰望站立在高基墓碑上的傑克遜軍服雕像,他昂首朝向的是東南方。若從地理位置上對照,那裏,應該是“聯盟國”舊都-裏士滿及他曾經傾力保衛的南方大好河山之所在地。而他雄影鐵骨所背對的,則是西北方,近處是他曾經生活過的家,稍遠是他曾經執教過的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及更遠處200英裏開外生他養他的家鄉-西維吉尼亞州的克拉克斯堡-1824年他出生時,那裏還是維吉尼亞州的一部分。傑克遜去世後之所以選擇安葬在了列克星頓城,是因為從1851年至1861年他參加內戰前的十年間,傑克遜的一直生活在這座城市:在不到一英裏處著名的維吉尼亞軍事學院裏從事教官工作,成家後在兩條街外的東華盛頓街購置了房屋,生兒育女。列克星頓城是他的第二家鄉。

     傑克遜的花崗岩墓碑碑身有一人多高,底部配以多層基座,更顯大方牢固。碑身的正麵(南)刻有“傑克遜,1824-1863”,背麵則刻Stonewall-石牆。墓碑最底層地基石的三麵,圍繞著七塊名字碑石,也是在這裏安葬的七位傑克遜家族成員。他們分別是湯瑪斯•喬納森•傑克遜(即“石牆”傑克遜),埃莉諾•傑克遜(傑克遜的第一任妻子,1854年逝於難產),瑪麗•安娜•傑克遜(傑克遜的第二任妻子,逝於1915年),瑪麗•傑克遜(傑克遜女兒,1858年夭折),朱莉婭•傑克遜(傑克遜女兒,1889年27歲去世)及其丈夫,還有湯瑪斯•傑克遜•克裏斯汀(“石牆”傑克遜的外孫,1952年去世,“二戰”中美軍準將)。位於右下角的“石牆”傑克遜碑石上還刻著:美利堅聯盟國將軍-“石牆”。旁邊及後方插著幾麵“聯盟國”小旗幟,也擺放有紀念花圈。

     再次仰望立於碑頂的“石牆”傑克遜雕像,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拄劍而立的左手及臂膀上。“石牆”傑克遜將軍一生最為傳奇而悲壯的一幕,就是他的“臂膀之殤”。那場奪取他左臂及性命的災難性意外,發生在1863年5月初,傑克遜在指揮錢瑟勒斯維爾戰役勝利的當晚,乘夜色返回軍營時遭到友軍北卡羅來那18軍團士兵的近距離開槍誤射,左臂中兩彈,右手中一彈。他的幾位副官及許多馬匹則被當場射死,傑克遜的左臂在他被送到五英裏外荒野客站中野戰醫院後被截肢。然而,可比“關公刮骨”﹑“王佐斷臂”的酷手療法沒能夠從南國上下和羅伯特•李統帥全軍的祈禱中挽回這位蓋世名將。傑克遜因患肺炎於幾天後的1863年5月10日在維吉尼亞格尼站去世,年僅39歲,一代傳奇將星霎那隕落。李將軍曾傷感地說,“他失去了左臂,可我失去了右臂”(He has lost his left arm,but I have lost my right arm)。

    “石牆”傑克遜去世後,他的遺體被送回他的家庭所在地-列克星頓城安葬。而他被截肢的左臂,則被埋葬在了費裏德利克斯堡城以東15英裏處Locust Grove(槐樹林)鎮的一個小墓園內。在那座名為“埃爾伍德”種植園內的家族墓地裏,僅有一塊花崗石墓碑。,它不是為了紀念埋葬在那裏的任何家族成員,也不是為了紀念任何人,那塊墓碑上刻著:“石牆”傑克遜的臂膀。1863年5月3日。據記載,一位萊西神父前往野戰醫院探望傑克遜時,發現了被鋸掉的臂膀。他用毯子包起來帶到了一英裏外“埃爾伍德”的他弟弟家,然後把那根受重創的臂膀埋在了家族的墓地裏。多年後,傑克遜的一位副官與萊西家族結姻,他為傑克遜的臂膀立了這塊紀念碑。1864年和1921年,北軍和美國陸戰隊曾兩次意外挖出傑克遜的臂膀,但他們馬上又埋回去了。不知什麽原因,傑克遜的臂膀沒有與他的遺體一起安葬在列克星頓城。

     1863年5月15日,傑克遜的葬禮在列克星頓城舉行後,他被安葬在了家東南麵的“長老會”墓園。而“長老會”墓園也自這位“聯盟國”傳奇將軍長眠於此後,更名為“石牆”傑克遜紀念墓園。傑克遜之墓最初位於現在位置以北100英尺處,那座小小的墓碑至今仍在那裏。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後,南軍統帥羅伯特•李將軍來到位於列克星頓城的華盛頓學院(後來的華盛頓與李大學)擔任校長。李將軍曾專程前來探訪傑克遜之墓,根據19世紀末的一幅畫展示,須發盡白的李將軍在傑克遜墓碑前凝視沉思,陷入無限的感傷之中。內戰期間,傑克遜與李將軍配合無間,接連獲得重大軍事勝利。傑克遜逝後,身為統帥的李將軍失去了他倚重的“右臂”,南軍也失去了往日的必勝之魂。以致於內戰結束後,很多南方人仍相信:傑克遜不死,南方定能獨立。客觀來說,我們不希望國家分裂成功,但更不希望傑克遜過早地離去。“石牆”傑克遜的死亡,是南方聯盟軍最巨大的損失之一。

      從“石牆”傑克遜紀念墓園出來,沿南“主”街返回。穿過市中心後第一條街-東“華盛頓”街右轉,路北的8號是一座兩層紅磚結構房屋,這裏就是昔日傑克遜的家所在地。這座房屋建於1802年,傑克遜在1858年用3000美元購買了這處房屋,它也是傑克遜一生擁有的唯一房屋。從1907年至1954年間,這裏是作為“石牆”傑克遜紀念醫院。自1954年開始,這裏由“石牆”傑克遜基金會改為紀念傑克遜故居的博物館供公眾參觀。

     在傑克遜博物館內的戰爭一欄中,記述了“石牆”傑克遜在不到兩年的“內戰”指揮作戰生涯:1861年7月第一次馬納薩斯戰鬥中“石牆”堅守陣地的取得勝利後,傑克遜率軍在之後的辛南多阿“河穀會戰”,裏士滿“七日會戰”,第二次馬納薩斯戰鬥,夏普斯堡戰鬥,安提塔姆會戰,費裏德瑞克斯堡之戰等一係列作戰中,他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讓他獲得了大量的讚譽及蓋世英名。“石牆”傑克遜已經成為令北軍將領聞風喪膽的南方“軍魂”和羅伯特•李統帥最倚重的將領,就連林肯總統也對他憂心忡忡。“石牆”傑克遜著名的“石牆”旅,在內戰期間前後有6000名軍士,他們共參加過近40次會戰。1865年4月南軍投降之時,“石牆”旅僅剩219人,上尉以上的軍官全部戰死。傑克遜的“石牆”旅軍隊脈延至今,是總部位於謝南多阿穀斯湯頓城的維吉尼亞州“陸軍國家防衛隊”第116步兵旅戰地部隊,它們的肩章仍有傑克遜騎馬的圖案。

     從“石牆”傑克遜故居博物館沿北“主”街五,六個街口,路麵逐漸降低,兩側高處出現大批連綿不斷,氣勢磅礴的土黃色樓群建築,那就是湯瑪斯•傑克遜曾經執教的地方,也是“內戰”眾多優秀南軍軍官的培養之地-素有“南方西點軍校”之稱的維吉尼亞軍事學院(VMI)。而“石牆”傑克遜本人則與李將軍一樣,都畢業於北方紐約的“西點”軍校。在南北戰爭期間,作為南軍軍官“搖籃”的維吉尼亞軍事學院曾經遭到北軍的炮轟,損壞嚴重。在維吉尼亞軍事學院門口的曆史標牌上,有關於“石牆”傑克遜執教的記載,及另一位著名校友喬治•馬歇爾(即“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倡導者)。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同時也是巴頓將軍的父親及中華民國上將孫立人的母校。

     橫穿直徑僅有兩英裏的列克星頓城,感覺它更像一個神秘的﹑充滿南方“聯盟國”餘思舊念文化的“世外小王國”。沿北“主”街路與維吉尼亞軍事學院校園連為一體的,是著名的“華盛頓與李”大學-也即是“石牆”傑克遜的老上司-“南國統帥”羅伯特•李將軍晚年任教的地方。在列克星頓城,還可以看到很多帶有“同盟國”色調的旗幟和張幅,也有大量如“傑克遜”大道,“李-傑克遜”屋,“石牆”街,“石牆”廣場,“石牆傑克遜”醫院,甚至“石牆傑克遜”保險公司,“石牆傑克遜”物業管理公司等各式個性化名字。 南方“聯盟國”雖然已經滅亡一個半世紀了,但在列克星頓城,它卻一直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和延續著。

     2011年,列克星頓城曾就市議會通過禁止在燈柱上懸掛美國國旗﹑維吉尼亞州旗及列克星頓市旗以外的旗幟的法令,引發大批“聯盟國”旗幟支持者的抗議。因為在列克星頓城,一直以來到處可見“聯盟國”旗幟,及“李-傑克遜”紀念日旗幟,“聯盟國兒女會”,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及“華盛頓與李”大學旗幟這些帶有“聯盟國”色調的旗幟。早在1993年,一項聯邦動議曾經嚴禁列克星頓城政府阻止個人懸掛“聯盟國”旗幟的行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紐約代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obo197' 的評論 : 謝謝您的閱讀!我的下篇文章主要講李將軍和華盛頓大學,請繼續關注。
bobo197 回複 悄悄話 去過VMI,但還真不知道他的家和墓地都在那裏,也不知道華盛頓和李大學還有這麽段曆史,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