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代偉

政治|傳媒|曆史|詩詞|股票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國名的中西演變

(2014-02-11 06:02:25) 下一個
    1507年,德國繪圖者馬丁•沃西姆勒(Martin Waldseemüller)根據意大利人亞美利哥•沃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在探險並描述“新大陸”之後,繪製了一幅世界地圖。他把西半球的大陸以那位探險者的名字命名為“阿麥瑞卡”(America,音譯),即“亞美利加”,或美洲。

    1776年初,華盛頓的一位副官在一封討論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信中首次提到“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用語。美國獨立前三個月時,即1776年4月6日,位於威廉斯堡的《維吉尼亞公報》(The Virginia Gazette)上,刊登了一篇匿名文章,裏麵出現了“﹒﹒﹒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洲多國/地聯盟國)”的字句。1776年6月,湯姆斯•傑斐遜在起草《獨立宣言》時將“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用大寫標在淩亂的草稿抬頭。在7月4日最終定稿時,標題部分宣讀為:“13個‘美洲(大陸上)州/邦聯盟’一致宣布﹒﹒﹒”。

    1777年,《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中宣布:“邦聯國家”的稱謂正式定為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亞美利加合眾國,其縮寫“United States(合眾國)”也同樣適用。其它常用格式包括全名的字母縮寫“U.S”,“USA”或簡稱“America”(亞美利加,美國)。口語中有稱“U.S.of A.”,國際上有簡稱“The States”。

    “United States(多州/邦聯盟)”最初是複數,描述多個州/邦聯合在一起成為國家,後指最早獨立的13個殖民地州。1865年南﹑北戰爭末期,經過修正後變為一個統稱的單數個體。由以前的組合概念轉化作一個名稱單元,本身也發生質的變化。

    清朝時期,1844年的中美《望廈條約》中,將當時的美國寫為“大亞美理駕洲合眾國”。這個最早的官方稱謂應該也是最正確的,因為“America”原本就是指“美洲”,而非後來的“美國”,隻是將之用於國家名稱中後,才逐漸多出了“美國”一意;隨著其聲勢日隆,在今天,此America(美國)儼然已經蓋過位列“父輩”的彼America(美洲)了。在紐約曼哈頓上城的哥倫比亞大學西側,臨哈德遜河的格蘭特將軍陵墓後有一棵當年李鴻章種的樹,樹旁的碑文裏還會看到“大亞美理駕”的字樣,那已是1896年的事了。
    19世紀後葉,逐漸演變為“亞美理駕”﹑“亞美利加”﹑“彌利堅”﹑“美利堅”及現在的簡稱“美國”。可以說,直到漢語裏的“無尚級”字頭“美”(Beautiful)的出現,後來的翻譯趨勢是越來有些“走調”並“浮華”了;其它“英﹑法﹑德”等諸字也感如此。“彌利堅”和“美利堅”大凡音譯自“American”(America 的人化及所有格),嚴格意義上或為偏誤。隻是“美利堅”這三個漢字的組合在一定程度上栓釋了舊時代對這個西洋強夷的思維臆想。

    另外,清朝時期“因其船掛花旗,故粵東呼為花旗國”,源於美國紅﹑藍﹑白三色多條紋花樣的“星條”旗,遂有“花旗”參,“花旗”銀行(Citibank),“花旗”蜜橘等衍生稱謂。受影響的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南洋”)一帶稱之為“米國”,是“亞米利加”﹑“彌利堅”和”“米利堅”一脈相承簡單轉化而來。曾國藩也曾稱之“米夷”。而越南語中至今還將美國表述為“合眾國花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