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m-塞勒姆,位於美國東北地區的馬薩諸塞州(即麻省)﹑波士頓東北部大西洋海濱河口,它是新英格蘭地區最古老的海港之一。由於塞勒姆天然優越的地理位置,早在17世紀20年代歐洲漁民在那裏定居之前,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已經就把那裏做為了貿易往來的中心。殖民時期的17世紀末,聳人聽聞的“塞勒姆巫師大審判”就發生在那裏。
至美國獨立革命爆發時,塞勒姆已是美國東部最重要的船運中心和海港城市。獨立戰爭期間(1775年-1783年),塞勒姆成為了“私掠船”(privateering,戰時被政府允許可以劫掠敵軍的私人船隻)中心,有近800艘船隻被授予許可做為私人武裝船隻,它們共捕獲和摧毀了600多艘英軍艦船。
獨立革命勝利後,宗主國經濟被“冷凍”;那些形體過大的私掠船隻在沿海短途運輸中變得很不方便,船主們開始尋找新的遠途運輸路線國家。幾位富於冒險的年輕人率先用19個月進行了“東印度航行”之旅。之後,有另外三人乘船東向前往蘇門答臘島(今印尼),他們是為了秘密尋找辣椒,在曆經18個月音信全無後,他們突然滿載成捆的辣椒返回到了塞勒姆港口。對於一個新生的國家來講,這是多麽的至關重要。辣椒馬上被搶購一空,出售後的利潤高達百分之七百!對東方神秘國度-印度與中國的好奇及強烈欲望已經渲染了塞勒姆及新英格蘭地區甚至整個剛獨立的美國。
第一艘到達中國的船隻“中國皇後號”,即是建造於塞勒姆與波士頓地區,由原來的私掠船隻改裝為商用船隻。18世紀80年代,從廣州開通的“老中國貿易”(Old China Trade)使塞勒姆迅速發展成為美國第六大城市及世界上最有名的港口之一。19世紀,隨著紐約與波士頓等地船運業的逐步崛起,和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簽訂後,“老中國貿易”便接近尾聲,塞勒姆的航運業也開始慢慢衰退了。位於塞勒姆的美國最古老的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裏麵收藏有很多中國古代的藝術品,就是那個時代貿易繁榮的豐富見證。
在東半球的天朝國度,大清帝國的“廣州體製”-Canton System(Canton 原為“廣東”,早期西方人用之稱呼“廣州”),又稱為“一口通商”政策,是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實行的對外貿易壟斷政策。中國明朝時期,沿海一帶實行“海禁”政策,即“閉關鎖國”或“洋禁”政策,禁止民間私自出洋進行貿易,或出海捕魚。明中後期,設立市舶司,廣州等地部分開禁。
清朝統一全國後,再度關閉沿海的貿易口岸,康熙24年(1685年)又解禁廣東,浙江等沿海四省。1757年,乾隆皇帝命令除廣東海關外,其它海關一律關閉,並指派戶部(美國人稱 Hoppo)設立“粵海關部”負責征收進出口貿易關稅。這就是早期美國及西方國家稱作的“廣州體製”,即“一口通商”。“一口通商”製度下的對外貿易壟斷,為遠在北京的清朝皇室帶來豐厚的收入。直到鴉片戰爭後的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迫使清政府增加通商口岸,“廣州體製”才逐漸被廢棄。“廣州”,在18、19世紀成了西方對中國稱謂的代名詞,也是諸多美國早期商人的夢想“淘金”之地。
在今天美國的本土上,以“廣州”-Canton或“廣州村”-Cantonsville命名的城鎮遍布於25個州,共有30處之多。而New Canton﹑Canto Street及Canton Ave等各種衍生用法更是不少,它們基本上都是那個時代的輝煌烙印。
下篇:【中美舊史02】中國皇後號-美國230年前第一艘到達中國的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