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凡的帝王 -- 3. 一個老幹部的的沉浮

(2009-10-20 11:02:23) 下一個
3. 一個老幹部的的沉浮

周勃在曆史上算是個正麵人物,所謂“一代名臣”。平定呂氏之後,周勃可謂是權勢熏天。後代把他之所以得以善終,歸結為漢文帝是一帶明主,這是有道理的。但是,並沒有人想到過,文帝不止是給了周勃全生的機會,在文帝即位之初,要在權臣周勃的陰影下生存下來,並最終消除這一威脅,也付出了相當的努力。

劉恒剛上位,老謀深算的陳平就來了個以退為進。他主動提出,在掃除呂氏的行動中自己比不上周勃功勞大,所以想退下來 ,讓周勃當丞相。劉恒心照不宣,連一句“國有大事可問誰”的假客套都沒有, 就照他的意見辦了。於是周勃從太尉(首席軍事長官)升到了右丞相 (總理),而陳平則降到了左丞相(第一副總理)。

周勃為黨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又位極人臣。饒是他政治覺悟再高,此刻也不禁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晉見的時候,他總是趾高氣揚,大踏步的進出朝堂。而劉恒雖說到長安第一天就先給了周勃一個下馬威,但後來倒一直很恭敬,說話客客氣氣,而且每次周勃離去的時候,還要對他的背影行注目禮。(“上禮之恭,常目送之。” --《資治通鑒》)

少壯派的正義男袁盎點撥了皇帝一把:“周勃一早就當了太尉,手握兵權。還不是一直等到最後呂後死了,大家都要動手, 他才因循時勢成了大功。so, 沒有必要這麽抬舉他。而且此人已經有點瞧不起領導了 (”有驕主色“)。陛下再謙讓下去,上下顛倒,反而會出事。” 劉恒一點就透,及時調整了策略。

但是他別的什麽也沒有做,隻是每到上朝坐台,就多出了些許皇帝的威嚴,不再那麽第三下四了。這前後小小的變化,讓不明就裏的周勃開始心生懼意,言行便加了小心。諸大臣一看連周勃都老實了,對這位皇帝也越來越敬畏。

後來,又有聰明人提醒周勃說:“ 相公除掉呂氏,立了當今皇上。‘威震天下’, 賞賜豐厚, 身處至尊之位。時間一久,恐怕‘禍將及身’啊。” 這時的周勃,經常被勤學好問的劉恒問得啞口 無言,而且也漸漸看出陳平的水準比自己高了不隻一星半點。危機感的存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說文弱的皇帝本身沒有多麽可怕的話,政壇上那些充滿野心的政治對手卻更讓人膽戰心驚。

劉恒采取自然平衡的策略終於結出了碩果。公元179年的八月,就在文帝即位整一年後,周勃辭去所有職務,回家抱孫子去了。其間雖然因為陳平的病逝,周勃又複出過一段時間。但是到了文帝執政的第三年初,文帝借口很多諸候不願離開京城去自己的封國,幹部要能上能下嘛, 丞相要以身作則嘛, (周勃是絳候)。對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周勃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辦法推托,隻好離開長安,到絳縣去當了有名無權的候爺。從此,他在中央的影響就不複存在了。

周勃接下來的故事,肯定能讓我們明白為什麽文革的時候那些老幹部一點辦法都沒有。

政治這個東西給人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在特定的情況下,迫害妄想狂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發作。周勃到了絳縣當候爺以後,仿佛驚弓之鳥,“常恐被誅”。

於是每當河東地區的地方官巡視到了絳縣,來見他的時候,就以為是來抓他了。他和家人就穿上甲胄,全麵戒備。有時候人家隻不過仰慕老革命的風采,想過門拜訪一下。他也一身戎裝接待,家丁們則戴甲持兵,環立四周。一發現不對就撲上去砍人。搞得客人嚇得喝茶的時候牙齒打戰,敲得茶杯叮叮響。把飯吃到鼻子裏去更是常有的事。

最後終於有人忍不住了,到中央告了他一狀。按照漢代的法律,手持兵器見朝廷命官是違法行為,於是依法雙規。漢代的刀筆吏的厲害可是青史留名的,連李廣都能給逼死。水平不亞於蘇聯大清洗的時候內務部的那些人。周勃雖沒有謀反的意思,可是這事本來就說不清,那獄吏又牙尖嘴利,三問兩問,周總司令就啞口無言了。眼看謀反坐實,就要滅族。老周頭急得抓狂,不惜血本,拿出千金來賄賂主審員。要知道那時候百金就是十家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千金就是巨款了。

獄吏收了錢,下次提審的時候,假裝看檔案,故意把卷宗豎起來,封皮剛好對著老周。周勃雖然有輕度的老花眼,但還是看見了封頁上四個大字:”以公主證“。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周勃的大兒子周勝,跟文帝的女兒是訂了親的。那個時候不比現在,訂親就等於結婚 (所以列女傳上常有沒過門就守寡的大姑娘) 。

周勃趕忙叫家裏人去找劉恒的舅舅薄昭。薄昭接著去找妹妹,就是劉恒他媽薄太後。前麵說過,這個薄大媽頭腦是很清醒的一個人,再加上一看外孫女婿家要被滅族。趕緊把漢文帝叫來,扯下帽子上的纓繩,一邊抽皇帝的臉。一邊教訓他說:”你腦子進水啦?當年周勃當太尉,掌北軍(京城警備部隊),他沒有造你的反,現在窩在一個小縣城裏,倒要造你的反?!“

漢文帝雖然臉上被老媽抽得紅一塊白一塊的,還勉力撐著領導的派頭。他誠懇地對薄大媽說:”您老人家放心,我們的政策是決不冤枉一個好人,也決不放過一個壞人。“

接著命人把案卷拿來,假模假樣的翻開看了一遍。故做驚喜狀說:”媽,報告你一個好消息!有關部門已經做了結論,查無實據。很快就會放人了。“

周勃大難不死,被從死牢裏放了出來,他回頭看看黑暗的牢房,感歎道:”吾曾將百萬軍,今日方知獄吏之貴也!“

一旦時間地點變了。一個叱詫風雲的將軍,能推翻強秦,消滅楚項,還得靠巴結小小的獄吏來討活命。難怪老子說:”長短相隨,高下相形“的。時勢的變化轉移”恒也“。這個實例是多麽好的注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