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義和團運動到底是怎麽回事?

(2012-02-01 15:02:52) 下一個
義和團運動長久以來被稱為"反帝愛國運動"。反對的聲音也有,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都抓不到實質。茲就義和團運動當時的起因,背景,主要行動大致揭示一下,全憑曆史事實說話。當然了,憑什麽我說的就是事實,看官自己分曉便是了。

義和團運動,實際上是"戊戌政變"這場政治鬥爭的延續。

六君子被殺,光緒帝被囚之後,變法雖然失敗,但改革派和同情改革派的洋務派勢力依然巨大,令慈禧不安。而且,慈禧深恨洋人曾明裏暗裏給光緒撐腰,要她"還政"。當然慈禧不是一個人,她代表的是滿清的王公貴族這個利益集團-當時最保守,最反動的一派政治勢力。

由於維新變法中提出取消旗人特權,所以旗人是支持義和團運動最活躍的一群。他們以仇視維新的莊親王載勳、端郡王載漪為首,直隸總督旗人裕祿為直接發起人。而反對義和團運動的,則是以李鴻章,張之洞等洋務派為代表的漢族士大夫集團。

至於義和團本身,則是一個流傳於底層階級的類似黑社會的巫教組織。在封建時代的農村本不稀罕。唯其帶有巫教性質,是以天然仇視其他宗教,尤其是外來的"洋教"。而當時基督教在民間擴展迅速,與義和拳形成了市場競爭的局麵。加之基督教為官府所畏懼,使義和拳當然占了下風。這些是義和拳仇視洋人的根源,與反帝愛國本沒有多大幹係。

考慮到時勢所趨,中國在列強的影響下不可避免地走向近代化,走向思想的開放,封建王權已日暮途窮。而昏庸腐朽的滿清貴族連"立憲"這樣的小小讓步都不願做,隻好急病亂投醫,看中了義和團的仇外情緒。

1900年1月,在"教案"頻發的情況下,慈禧代表清廷公開支持義和團。直隸總督裕祿則把義和團請進了天津。六月,義和團開始在京津兩地及周邊地區大規模屠殺"教民"和傳教士。並開始同甘肅調來的清軍一起圍攻使館區。隨後局麵迅速失控,全國各地十餘萬無辜群眾被殺(很多是婦女兒童),其中包括240多名外國傳教士及德國和日本的外交官員。

此時列強紛紛抗議,已經昏了頭的慈禧在眾親王的慫恿下,發布詔書,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載漪、載勳等人同時率義和團直奔瀛台要殺光緒,被慈禧急忙阻止。北京使館區被圍攻愈急,數度幾乎被突破。使館人員,家屬婦孺以及前來避難的3000餘人朝不保夕,其中甚至有被嚇瘋了的。

六月底,45,000名"八國聯軍"分路登陸,於七月中占領天津,隨後直逼北京。這時候滿族核心貴族派深恐列強將扶植光緒,脅迫慈禧退位,一麵向東南數省調兵勤王,一麵處死了建議與列強和解的官員許景澄,袁昶,聯元、立山及徐用儀等。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思想比較開放,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各省,義和團的影響始終發展不起來。兩江、湖廣、兩廣等地督撫皆拒絕支持義和團,拒絕在京、津激戰的時候,派兵"勤王"。他們單方麵同列強達成協議,行"東南互保",不參與戰事,甚至宣揚慈禧已被周圍的小人脅持,暗示他們可能跟夥同洋兵一起"清君側"。可見清廷此舉之不得人心。

八月中,經過激烈巷戰,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慈禧等人倉皇逃往西安。兩廣總督李鴻章則入京擦屁股。

經過數月艱難談判,李鴻章與各國簽訂了《辛醜條約》,所幸不用割地,但要賠償各國軍費4億5千萬兩白銀,約3億330萬美元,按當時美元的價值,這是個天文數字。

以屠殺領館人員,教徒和無辜群眾為主要行動的義和團運動,根本不是什麽"反帝愛國"運動,它的本質實際上是頑固的滿清貴族集團一次垂死掙紮的反撲。當時流傳在歐洲各國有關"拳亂"的新聞報道,使得西方國家各層民眾對於中國的印象普遍惡化。紛紛支持列強由單純經濟掠奪走向直接軍事占領,並徹底摧毀了中國甲午戰爭後本已破敗不堪的國防體係。

而這一事件最為惡劣的影響之一,則是沙俄趁機占領了東北和遼東半島的大部分領土,並且不肯再撤兵。李鴻章雖極力交涉,但俄國人在談判桌上蠻橫無理,把李氣得一命嗚乎。

沙俄在東北的得意,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直接導致了1904年日俄戰爭的爆發。而日本在日俄戰爭的勝利,又為後來九一八事變和日本的全麵侵華埋下了伏筆。曆史也是有因緣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