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夏何講古: 平凡的帝王 -- 1. 漫漫長安路

(2009-10-20 06:36:50) 下一個
1. 漫漫長安路

漢高祖劉幫死了以後,呂後專權。國家機器在她和呂家幾個舅舅把持之下十數年,皇帝換了幾茬,直到劉幫的孫子輩,卻沒有哪個能善終的。

到呂後閉了眼西去的時候,劉幫嫡係的後代已經沒剩下幾個了。漢文帝劉恒,雖然論順序的話,即位時已經算是漢王朝的 ”第三或第四代領導人”,但他卻是劉幫的直接兒子。他能幸存下來,也正應了"豁兮福所倚"這句老話。

他的母親薄氏據說性格清簡, 屬於不大會討男人歡心的那種。漢朝宮廷,子憑母貴是潮流。薄氏既然不得寵, 兒子自然也就不怎麽受待見。

所以剛一到 teenage 的時候, 劉幫隨手一封, 把他封到代地(今山西太原一帶)當了代王。那時候, 代地屬於邊疆, 地險民貧不說, 還緊靠匈奴。 絕對屬於一個藥渣級的地盤。

劉恒的性格跟他媽很象, 北京話說也是一老實孩子。史載這薄阿姨"好黃老之學"。從劉恒後來的人生軌跡上看, 他早期的成長受母親的影響應該是很大的。

母子倆就這樣呆在窮鄉僻壤, 隨遇而安了。 早晚讀讀"黃老", 喝喝老陳醋, 當然那時候還沒有靠栳栳啊、揪麵片什麽的吃, 不過生活還算安穩。

後來呂後專權,娘家人也就跟著發了, 王侯將相, 大紅大紫。劉幫的幾個嫡係兒子,也一個接一個的被呂老太拉壯丁拉到長安去當皇帝, 又一個接一個的被毒死, 餓死。兒子搞完了又拉孫子輩的。孫子輩眼看也快幹淨了, 最後才想起這山溝裏的代王。也許覺得這個孩子蔫不拉幾的好利用, 又或許是想試探一下, 看需不需要趁早作掉他, 在一連整死了兩任趙王之後,順帶派人問劉恒: "把你封為趙王好不好?" 趙地比代地大,也富足得多。

劉恒回答很誠懇:"我這人福分淺, 您老讓我在這守邊境,我已經很感激,不敢奢望別的。" 老太婆也就算了。 從此,直到呂老太閉了眼, 再沒人想起過這母子倆。

再後來, 呂後去了地下見劉幫。沒幾天,由周勃牽頭,一幫老革命發動了快刀斬亂麻的政變,呂氏家族一夜間樹倒猢猻散,悉數滅亡。

大家湊到一塊合計善後, 現任小皇帝是老太婆安排的接班人,據說還是不知哪揀來的一孩子, 必定得擼下來。那麽找誰來代替呢?

劉幫的長孫齊王, 是呂老太死後第一個舉兵造反的,當然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第一人選。但是大臣們又知道這位齊王挺橫, 總有點不太放心。有人就提出來說: 齊王的舅舅很彪悍,難免以後不象呂氏那樣重演曆史,那我們這班人可就要沒命。

終於, 有人一拍腦袋,想起了遠在代地山旮旯裏的劉恒母子倆。這個代王是劉邦的親兒子, 又是最年長的。最主要的, 他“仁孝寬厚;太後家薄氏謹良。” 當然, 還有其他的官腔打了一堆。說白了,就是這母子倆老實八交的好對付。

群臣一聽都覺得主意不錯。得!就他了。於是劉恒的命運就這麽著, 幾個人一拍腦瓜搞定了。

自古以來,權臣擁立皇帝的個案多不勝數,這樣的皇帝日子照例是不好過的。

尤其是象周勃,陳平, 灌嬰那些革命年代過來的開國元勳,他們有資曆,有勢力,滿肚子政治花樣。這樣的老幹部連朱元璋、趙匡胤都害怕, 別說後世的嫩草王子了。當一輩子傀儡, 十有八九都被廢被殺,鮮有善終者。其中的原因, 或是傀儡翅膀硬了, 想要掙脫控製,難免就先被作掉; 或是有一天利用價值已經失去,到了該被取而代之的時候; 或有時侯權力的天平發生轉移,保護傘倒塌, 就無辜地變成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在很多類似的情況下, 權臣們一說讓你當皇帝,那基本上就等於收到了死緩通知書。

劉恒接到了這封通知書,其內心的惶恐可想而知。可是從另一方麵來說,位登九五,君臨天下。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抗拒的誘惑,更何況現在這個機會已經拱手送到了眼前,隻等自己點個頭了。要還是不要呢?

劉恒與周圍的人反複商量,仍然下不了決心該怎麽辦。不過他是個乖孩子, 到底想到了“有問題,找媽媽”. 薄大媽回答倒很利落:“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既然叫你去, 你就去瞅瞅再說貝。”

“瞅瞅再說”聽起來等於啥也沒說,因為踏上這條路哪還能回頭。試用期滿不合格, 那就要躺著回來了。 實際上薄阿姨有她的道理:這幫人哪裏惹得起。來請你當皇帝你不去,不給麵子不說,現在政局還不穩, 弄不好懷疑你另有所圖,腦袋搬家會更快。所以根本就別無選擇。想多無益,幹脆走一步看一步。於是鄉巴佬劉恒就卷起鋪蓋,帶著老媽戰戰兢兢的上路了。

在前麵等著他的,將會是什麽樣的命運呢? 朝中的權臣貴戚,會怎樣對待這個幼年離開長安, 在邊遠的山西長大的知青?既然要扮演這個角色,那皇帝的權柄,就是安危所係。可他既無政治經驗, 又沒有強大的靠山,如何才能把權力抓在自己手裏?

不管怎麽說,首先擺在麵前的考驗,是能否在長安這個群狼環伺的政治叢林裏生存下來。"篤信黃老”的薄大媽,是否還教了小恒其他的什麽主意,書上沒有記載。

但很明顯的是, 從太原到長安的路途上,至少有一個大概的構想已經在劉恒的腦子裏初步形成。因為剛到長安城的大門口, 這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就把所有來迎接的大臣給雷了一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衝浪潛水員 回複 悄悄話 有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