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健康

主要涉及食療營養,菜肴烹製,飲品調製,果蔬種植,養花陶情,兩性健康,中醫及運動養生等。
正文

什麽是高血脂症?

(2009-01-18 15:07:41) 下一個

高脂血症是指血漿 ( 或血清 ) 中一種或多種脂質的含量超過正常高限時的病症 , 以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和(或)三酰甘油水平增高為主要特征。血脂代謝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等早發的主要危險因素。據科學研究表明,血清總膽固醇如果大於 6.48 毫摩爾 / 升(或大於 250 毫克 / 分升) , 其 5 年冠心病病死率較血清總膽固醇小於 6.48 毫摩爾 / 升高 2 倍以上,說明調節血脂水平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血脂的組成:血脂係指血漿(或血清)中所含脂類物質。血清中脂類物質含量增高稱高脂血症,它既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有關,又與腎病、糖尿病等疾病相互影響。血清脂類包含三酰甘油( TG )、膽固醇( TC )和膽固醇脂、各類磷脂及遊離脂肪酸等。血清脂類是全身脂類的一部分,雖然隻占極少數的一部分,但無論外源性或內源性脂類物質都需要經過血液運轉於各組織之間。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正常人血脂含量的變化幅度很大,這主要受膳食及生理狀態的影響。食用高脂肪飲食後,血脂含量即大幅度上升,但這隻是暫時的,通常在 3-6 小時後漸趨正常。所以,為了避免飲食因素的影響。測定血脂含量應在飯後 12-24 小時采血。這樣才能較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實情況。

血脂像我們通常見到的油脂一樣,是不溶於水的,因此在血液中它們必須和一類特殊的蛋白質相結合,形成易溶於水的複合物,這種複合物就叫脂蛋白。換句話說,脂蛋白是脂質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脂蛋白與人體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經過多年的研究,人們發現不同的脂蛋白分子中蛋白質含量、各種脂質成分所占的比例,以及分子的大小均不相同,從而具有不同的密度和電泳特性(在電流作用下定向泳動的速度)。於是,科學家將脂蛋白分為以下幾類: 1 )高密度脂蛋白 (HDL);2) 低密度脂蛋白 (LDL);3) 極低密度脂蛋白 (VLDL);4) 乳糜微粒 (CM) 。

血脂的來源主要有兩個部分:一部分來自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奶油、腦組織、動物內髒(特別是肝)及脂肪豐富的魚肉類,稱為外源性血脂;另一部分由體內自身合成,稱為內源性血脂。

食物中的脂肪在胃中經過消化後,進入小腸。膽囊在食物和胃腸道分泌的一些特殊激素作用下發生收縮,將膽汁排入腸道內。膽汁中含有膽鹽,可以將脂肪乳化,形成微小的脂滴分散於水溶液中。這時,從胰腺分泌出來的胰脂肪酶就可以更有效地把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隨後,膽汁中的膽酸有可與之結合,形成水溶性複合物,促進其在小腸吸收。

內源性膽固醇或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主要在肝髒和小腸合成,占內源性血脂的 90% 。在生理狀態下,兩種來源的血脂是可以相互製約的。正常情況下,當攝入含脂肪、膽固醇豐富的食物時,腸道吸收增加,血脂濃度上升,同時肝髒的合成受抑製。反之,限製高脂肪食物攝入時,肝髒的合成脂肪將加速,同時清除也加速,最終血脂濃度保持相對平衡。但肝髒代謝紊亂時,便不能正常地調節脂質代謝。此時,若繼續進食高脂肪食物,必然導致血脂濃度持續增高,久之則可造成血管係統及其他內髒嚴重病變。

“防患於未然”,是至理名言,要使之深入人心。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卒中在內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因素固然複雜,但其基本病理改變都有動脈粥樣硬化,又無不與高脂血症(或叫血脂異常、血脂失調症)密切相關,可以說,高脂血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所以做好高脂血症的早防早治,對心腦血管疾病就宛如釜底抽薪。目前當務之急就是提高大家的衛生保健意識,尤其是醫務人員要全麵掌握高血脂症的基礎知識,進而做好其早防早治工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