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本章告誡世人要知足,要適可而止,不要錦上添花。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第八章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本章藉著天地之長久,來說明虛己為人的重要性,告誡世人要師法天地的不自生之德,才能長久。天長地久天地可以長久地存在。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能夠長久的原因是什麽呢?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第四章道衝,而用之或不盈這一章在講道的特性,講道是區別於我們肉眼可見的物質世界,是看不見摸不著,但能力強大。道生養並影響所有有形的人和物。道衝,而用之或不盈衝是衝虛,像空氣一樣充滿我們的房間,而人也不感覺得被擠迫。相比較其他的有形的東西,多了少了都不好。既使是香味,太濃人也受不了。道以虛己無形的方式存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子《道德經》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這一章是道德經“無為而治”思想的實踐篇之一,是從中等層次上理解什麽是無為而治,和如何才能做到的重要篇章。不尚賢,使民不爭,僅這七個字已經使衙門的工作量大大減少。獎與懲的效果是一樣的,不懲就是獎了。尚賢獎善,是用名譽地位或物質去正麵鼓勵;懲惡是對違犯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處罰。懲惡的標準是法律法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好容易愛玲止住了哭,八戒趕緊轉移話題:“您幾乎是五四時代的同齡人,請問對五四運動有沒有什麽感想?”“好的方麵大家都知道,五四最大的敗筆是引進西方文明的'三缺一'。”愛玲說,“哦?”八戒不解,“我們引進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即民主和科學,但更為根本的信仰卻沒有。我們打倒了孔家店和道教,但沒有引進新的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0-01 00:08:45)

---紀念張愛玲誕辰96周年 9月30號,國內的今天,是一代才女張愛玲的生日。她淒美的文筆驚詫了五四運動以來的人; 一段傷心的婚姻深深的傷害了她,也傷害著她的讀者;從孩童時期一直到她離世悲戚艱難生活, 讓人有一種想把她捧在手心裏的衝動…… 千不幸萬不幸,都是老胡若的禍(胡蘭成),你把我們心愛的愛玲拐跑,能好好過日子, 我們讀者站在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能夠用語言表達清楚的道,就不是恒常大道;能夠用名字清晰定義的,也不會是大道的名。我們倒裝表達一下看看是不是更清楚:真正的大道是不可以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隻能心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盡管這是道德經的第二十五章,感覺放在最前麵才更有邏輯。因為本章最先涉及了道的名字和稱謂的來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謂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首頁]
[尾頁]